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漢朝是中國古代最高光的時代 軍事優勢比當今美國碾壓全球還大

漢朝是中國古代最高光的時代 軍事優勢比當今美國碾壓全球還大

如果說武器是士兵的伴侶,那麼盔甲就是士兵的護身符,好的盔甲,對於士兵來說非常重要,擁有一套免疫所有攻擊的無敵盔甲,是多少士兵或者虎哥少年時代的夢想,它能給士兵帶來無限的勇氣,讓他們像真三國無雙裡面的呂布一樣在戰場上幾進幾齣,開無雙,殺出一個黎明。

當然了這些都是虎哥的YY,在真實的古代戰爭中我們的先祖們也是一直在不停的戰鬥,不然怎麼從黃河邊一個小部落,打到今天的960萬平方公里的地盤,既然是戰鬥民族,那麼我們的武器肯定不會太寒酸,不過在最開始的階段,以我們現在看來,還是挺寒酸的。

當人類還茹毛飲血的時候,各部落之間為了爭奪生存空間戰鬥,最早的盔甲也就在這個時候誕生了,因為生產力和科技水平有限,那時人類對物質的利用水平很低,此時的鎧甲基本上都是用動物的皮革或者植物類材料製成,相傳是中國上古神話「武神」蚩尤所發明,以藤、木、皮革、骨片等原料製造而成的簡陋護體裝具,這些最原始的鎧甲也成為了後世鎧甲的鼻祖,不斷地混戰也最終導致了中國古代文明的形成和第一個國家夏朝的出現。

一直到距今三千多前的殷商時期,青銅冶煉技術興起以後,出現了銅盔和由銅片串接或銅環扣接的銅鎧甲。到了公元前十世紀,商代滅亡,西周建立,這時中國甲胄經過了數百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非常先進的採礦、冶煉技術和高超的鑄造工藝。整個商周時期的軍隊已用銅盔和革甲等作為防身裝備,來武裝指揮官和執行攻堅戰術的部隊。目前考古發現的有商代銅盔、周代青銅盔和青銅胸甲。

正如國外冶金學權威克里爾說的「即使把美國和歐洲第一流的技師集合起來,並使用現代的科學技術,也不能做得比殷商青銅器更好。」不過,地球上的銅礦相對鐵礦來說比較稀少,特別是我們國家比較缺銅,青銅工具和兵器數量都相當有限,只能滿足少數貴族武裝使用。

到了春秋後期,我國發明了生鐵冶煉技術,比歐洲早了1900年。鐵兵器逐漸用於實戰,同時開始用鐵製造鎧甲,由於鐵制鎧甲的防護能力大大超過了青銅鎧甲,在戰國時期頻繁的戰爭中鐵鎧又得到了大發展,通常先以鐵片製成魚鱗或柳葉形狀的甲片,然後再經過穿組聯綴而成,此時還誕生了鑄鐵脫碳鋼技術,因為生鐵夾雜物少的優點,組織均勻,質地純凈,較多用於兵器製造。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國力空前強盛,冶煉技術也進一步提高。到了西漢時期,炒鋼技術迅速發展起來。鋼鐵兵器和鐵制鎧甲開始大量裝備軍隊,到了漢武帝時期,軍事裝備上對周圍地區形成了技術碾壓的優勢,優勢地位比90年代海灣戰爭時期的美國還要強,因此喊出了「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豪言壯語,一時風光無二。

相比之下,匈奴兵由於技術的落後和鐵制兵器的短缺,大部分只能使用骨質的兵器,才有了後來名將陳湯的「一漢當五胡」的說法。基於西漢炒鋼技術的巨大進步,東漢末期,百鍊鋼技術得到大量發展,用它制出的刀,非常鋒利。鐵制兵器也終於完全代替了青銅兵器,三國時,鐵制鎧甲已代替皮甲、銅甲,成為軍隊的主要裝備。

戰爭是軍事發展的催化劑,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激烈的戰爭頻發,催生了灌鋼冶煉法,並運用於兵器盔甲的製造。由於軍事技術的進步,鎧甲技術達到了一個高峰,出現了進攻和防禦力空前的甲騎具裝,所謂甲騎具裝就是人馬都披鐵甲的重騎兵,在當時,鎧甲最重者可達130公斤,一旦衝鋒起來,威力很大。一時間,這些身披重甲的戰士騎著同樣全身披掛重甲的鎧馬在戰場上成為主宰,重騎兵在那時的地位真可謂是如日中天。在南北朝的一系列重大戰役中均有突出表現。

矛盾總是共同發展的,鎧甲防護能力變強後,進攻方的武器隨之進化,一大批偏向破甲和錘鐧之類的武器得到大發展,觀眾朋友對破甲容易理解,錘鐧之類怎麼也跟著發展呢?因為全副武裝的鐵甲,一般重量在40到50斤,打起仗來往往是套幾層,一些記載中經常出現,透甲三層,這些騎士一旦被擊落馬下,就會因為甲太重無法機動,跑不遠,還有因為甲太重,墜落馬下後爬不起來的情況,落地的鳳凰不如雞,這些馬上威風的騎士,落馬後自然也就沒有什麼戰鬥力。既然重騎兵這麼強大,那為何後來又衰落,在歷史中沒有蹤影了呢!請大家繼續關注迷彩虎,下一期虎哥繼續為大家講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迷彩虎 的精彩文章:

真會玩兒!開F16戰機約會 米格29上下班 用坦克接孩子上學
這艘潛艇被敵軍包圍 竟靠大米逃出生天

TAG:迷彩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