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2018,改革開放再出發,在此刻,從此地

2018,改革開放再出發,在此刻,從此地

1978年,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為起點,「中國號」巨輪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征程。從農村到城市,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整個國家長久被壓抑的生機和創造力在這個新的起點奔涌而出,匯成一股改革的力量,譜寫著一個跨世紀的傳奇。

12月15日,在「影響中國」 2018年度人物榮譽盛典的「年度致敬」壓軸環節,《中國新聞周刊》副總編輯陳曉萍宣讀《年度致敬:改革的力量》。全文如下:

年度致敬:改革的力量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紀念之年。

40年來,改革的方向有賴於政治家的遠見卓識,改革的力量則蘊藏於民間,這股力量原始而有生命力,以螢火之光照亮了整個時代。

他們是以小崗村18位簽下生死狀的村民為代表的中國廣大農民。在過去的十年中,《中國新聞周刊》兩度將年度致敬獻給這個群體,他們是中國農民和城市建設者。

中國有7億多農民。他們勤勞而堅毅,農村改革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大幕,其後他們又成為中國製造的主力軍。

改革的力量蘊藏於智識階層,這是一股理性的力量,猶如燃燈者,穿越黑暗,使得孱弱、卑微的生命有了光明和暖意。我們曾經向中國科學家群體致敬,也向重啟聶樹斌案的推動者致敬。

知識分子是社會思想力的源泉。理性的滋養讓我們沉著而強大,讓社會走向有序、透明、責任、守信。這有賴於法治社會的完善。聶樹斌案的重啟,不只是一種姿態,還是司法和政治的進步。

改革的力量還來自於頂層設計者。他們以高瞻遠矚的智慧和破釜沉舟的魄力,做出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在每一次重大的關鍵節點,他們審時度勢,聽從人民的呼聲,順應時代的大勢,做出了關鍵的決策,讓改革開放的巨輪不偏離航向。五年前,《中國新聞周刊》向《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致以特别致敬。

在今年元旦獻詞中,我們向迎面而來的2018年發問,這個世界會好嗎?100年前,梁漱溟的父親臨終前問了兒子這個問題。當時在北京大學任教的梁漱溟回答說:「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會往好里去的。」

這個世界會好嗎?答案在你我心中。2018年,在改革開放40年的逗點裡,讓我們做個「理性樂觀派」,既不盲目樂觀,也不消極悲觀。就像海明威所說:世界並不完美,卻仍值得為之奮鬥。

在一個急劇變革的時代,我們享受著發展的成果,也遭遇到焦慮的痛點。但我們別無選擇,唯有積極向上、砥礪前行,因為對於當今中國這個爬坡的列車而言,回頭和向下都意味著災難。

中國改革開放是一個跨世紀的傳奇,這個傳奇的延續,需要每個國民的努力;融化頑固的堅冰,需要全民族的熱量、你我的勇氣。

40年前,我們以極大的勇氣和熱情開啟了改革開放元年,40年後,我們初心不改,痴心仍在。改革開放再出發,在此刻,從此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周刊 的精彩文章:

天上不見鳥,風吹石頭跑,中國戈壁荒漠變身雲基地
王岐山出席的這場論壇:適承其勢,意義不凡

TAG:中國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