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暴行罄竹難書:日刊戰地記者鏡頭中的侵華日軍

暴行罄竹難書:日刊戰地記者鏡頭中的侵華日軍

原標題:暴行罄竹難書:日刊戰地記者鏡頭中的侵華日軍


1937年由朝日新聞社出版的《支那事變畫報》和《支那戰線寫真》,刊載了原侵華日軍戰地記者通過鏡頭拍攝的日軍佔領南京、太原等地的過程。




抗戰爆發後,日軍將山西列為華北作戰的重點,太原是中國山西的省會,同蒲鐵路和正太鐵路交會於此,是山西省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的中心,也是華北重要的工業基地之一,自古即是軍事要地,因此成為日軍侵略華北的重要目標。日本中央統帥部於1937年10月1日決定攻取太原,當日即「命華北方面軍司令官以一部兵力,由太原北部進攻太原」。上圖為向太原進攻的日軍快速部隊。


進攻太原的日軍,從東、北兩個方向緊追撤退的中國軍隊,自1937年10月下旬,娘子關、忻口接連失陷,對太原會戰大局影響甚大。1937年11月8日,日軍逼近太原城郊,擔任攻城的日軍第5師團將步、炮全集太原城下,在東、北兩面猛烈攻擊。在日本空軍的配合下有計劃有針對性的轟炸(日機13架輪流轟炸),日軍步兵在其飛機、大炮掩護下向城內猛衝。11月8日夜攻城日軍突破北面城垣,守城傅作義部最後突圍。11月9日,太原淪陷,太原保衛戰結束。上圖為登上太原城的日軍部隊。



日軍攻佔太原後,第5師團以摩托化部隊向南追擊至清徐後停止;第20師團向南追擊,於1937年11月10日佔領平遙後停止。上圖為攻入太原城的日軍瘋狂之極。



上圖當年日軍血洗太原城的報道版面。



太原保衛戰(1937年11月4日至11月9日),是忻口戰役後傅作義率領晉綏軍進行的城市保衛戰,是太原會戰的核心戰役、太原會戰的最後一場戰役,為抗日戰爭早期的大型戰役之一。上圖為侵入太原的日軍。



太原保衛戰失敗原因:娘子關、忻口失守。娘子關一線的失利對太原會戰大局影響甚大,有「牽一髮動全身」之效。由此忻口一線的有利態勢也急轉直下,忻口中國軍隊終因側背受到威脅而不得不全線後撤。東、北線之不保,日軍對地處盆地的省會太原已呈鳥瞰之勢,故對中國軍隊組織太原保衛戰極為不利。東線的潰敗,以及北線的不敗而退,已使太原岌岌可危,其東面、北面也已直接暴露在日軍面前。


日軍佔領太原後,繼續沿津浦線南犯。淞滬會戰(又稱八一三戰役,日本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一場戰役。盧溝橋事變後,蔣介石為了把日軍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導改變為由東向西,以利於長期作戰,同時也為了引起國際社會的注意,而在上海採取主動發起戰役,中日由地區衝突真正升級為全面戰爭,中日雙方共有約100萬軍隊投入戰鬥。從1937年8月到11月,中日持續近三個月慘烈而膠著的戰爭。上海是中國當時首都南京門戶,又是中國經濟中心和重要工業基地,每年對外貿易額佔全國二分之一以上。上圖為1937年11月從黃浦江上向浦東攻擊的日軍艦艇。



熟悉淞滬會戰的人都知道,西安事變後,中國國民政府預估日軍會從上海與杭州灣北岸登陸,蔣介石開闢淞滬戰場,目的是分散日軍兵力。這場戰役是中國國軍抗戰最玩命的一次,中央軍的德械師,教導隊,馮桂閻也基本拼光了精銳,這正是如此才拖住了日軍整整三個月。但是因為當時中國防守失算,日軍在杭州灣登陸,上海守軍陷入兩面夾擊之後,日軍逼退中國精銳部隊,導致中國在淞滬會戰失敗。上圖為日軍向杭州灣攻擊。



當時曠日持久的淞滬會戰已進行了近3個月,中日雙方百萬大軍的鏖戰,陷入膠著僵局。而在淞滬會戰爆發後不久,日軍就派遣間諜偵察沿海敵情,於1937年11月5日發動偷襲,日軍在大批軍艦和飛機的掩護下,分別登上了杭州灣的槽沿鎮、金山衛、全公亭等地,圍攻上海的中國軍隊,淞滬抗戰形勢頓時急轉直下。日軍最後從杭州灣登陸造成淞滬會戰崩盤的原因是在於,淞滬地區雙方已經開始膠著,中國軍對從各個地方抽調兵力填入淞滬,導致杭州灣原本一個師的守軍削減為一個連,而杭州灣登陸的日軍威脅淞滬地區的中國軍隊主力,中國軍隊後路受威脅,於11月11日全線撤退,重作布置。上海於11月12日淪陷,持續了三個月的淞滬會戰結束。上圖為日軍在金山衛登陸。



日軍攻佔上海後,進攻南京。1937年淞滬會戰結束以後,中國軍隊全線後撤,大量的難民也跟隨撤退的部隊湧入南京。同時20萬日軍也兵分兩路,向著南京直撲而來。據1938年1月抵達南京的日本記者石川達三,依據大屠殺期間對日軍官兵面對面採訪的資料,寫成報告文學《活著的士兵》(1945年末得以出版)。此文詳盡記述了侵華日軍在支塘鎮、古里村、常熟、無錫、常州、丹陽、湯水鎮等地對中國平民及放棄抵抗的中國軍人的屠殺和劫掠。上圖為1937年12月3日構成南京防禦第二道防線的江蘇丹陽和金壇陷落。



上圖1937年12月3日進入丹陽城的日軍部隊。


上圖1937年12月3日,入侵丹陽城用小船運送行李的日軍部隊,日軍乘船沿水路逼近南京。



從上海到南京的事情經過。日本原本打算在上海附近消滅中國軍隊的主力,從而迫使中國政府屈服。然而,日本上海派遣軍在淞滬戰場苦戰三個月,受到慘重的損失。因此在1937年11月下旬日軍戰地指揮官為了使事變迅速解決,趁中國軍隊劣勢時決定全力攻佔南京。11月24日東京大本營廢除「制令線」,並在12月1日日本裕仁天皇下達中支那方面軍攻佔南京的正式命令。從南京以外的金山、杭州、蘇州、無錫、蕪湖、揚州等先後攻佔,並犯下一系列暴行,至少3萬多中國人被殺,大量婦女被日軍強姦。這些暴行都是南京大屠殺的預演或延續,而南京大屠殺則是日軍所有暴行當中的最高潮。



上圖原南京政府湯山炮兵學校於1937年12月7日午後4時落入日軍之手,1937年12月8日,日軍全面佔領南京外圍一線防禦陣地,開始向外廓陣地進攻。圖為日軍在原南京政府湯山炮兵學校附近停留的畫面。



1937年12月10日,日本軍隊對南京城垣陣地展開猛攻;12月11日晚,蔣介石通過電告南京衛戍司令「如情勢不能久持時,可相機撤退」。上圖為日軍倚仗飛機坦克的優勢向南京中華門城堡發動瘋狂的進攻。



1937年12月12日,南京衛戍司令部下令棄城突圍撤退。根據堅守南京的決策,中國軍隊在12月初日軍接近南京城之前共調集約13個師又15個團共10萬餘人的部隊保衛南京。這些部隊中有很多單位剛剛經歷在上海的苦戰和之後的大潰退,人員嚴重缺編且士氣相當低落,而中國國民黨臨時抓來的壯丁大多沒有完成訓練,軍紀極差。當時固守南京的唐生智司令表示誓與南京城共存亡,對蔣介石則承諾沒有命令決不撤退。為了防止部隊私自過江撤退,唐生智採取背水死戰的態度。他下令封鎖從南京城退往下關碼頭的唯一通道挹江門,而撤退的訊息卻未傳達到負責封鎖的部隊知曉,使得國民黨軍在撤退過程中出現瘋狂的自相殘殺情景,這一「破釜沉舟」的命令給後來的悲劇性撤退埋下隱患。造成許多無辜民眾與士兵溺斃,屍體迅速堆滿江面,慘不忍睹。


1937年12月13日晨,日軍攻入南京城。從12日深夜到13日,敗退下來的幾萬中國潰兵和逃難平民蜂擁至挹江門外的下關一帶,試圖渡江逃離南京。13日,日本陸軍第6師團、第13師團、第16師團從三個方向進攻下關,日本海軍也逆流而上抵達下關江面,數萬中國潰兵和平民被合圍在下關沿江的狹長地帶。在這一天,即日軍佔領南京的第一天,日軍就殺害大量潰兵、降兵、俘虜以及難民。上圖為日軍攻入南京,手持日班軍旗的日軍由中山門入城。



上圖攻上光華門的日軍。



上圖攻入光華門的日軍站在城牆上歡呼。



上圖孫中山長眠之地中山陵1937年12月13日被日軍片桐部隊佔領。



上圖日軍陷落南京時的南京地圖。


上圖日軍支那事變畫報第9輯,日軍攻佔南京進城畫面。



上圖《支那戰線寫真》第29報封面「南京城陷落」。



1937年12月13日《東京日日新聞》報導:日軍少尉向井敏明和野田毅在進軍南京途中相約進行「殺人競賽」,商定在佔領南京時先殺滿100人者為勝。從句容到湯山,兩人分別殺了89人和77人;到南京紫金山下時,兩人各稱殺了106人和105人;但是不知道誰先殺滿100人,所以決定這次比賽不分勝負,重新比賽誰殺滿150名中國人。向井和野田在戰後被南京軍事法庭判處死刑。



日軍攻佔南京時在戰場上俘虜數萬中國官兵,在日軍高層的授意下,這些俘虜都被集體屠殺。上圖為南京安全區內的450名中國警察被日軍作為「敗殘兵」押往南京城西門外,他們將被集體屠殺。



在佔領南京後的幾個星期里,日軍毫無約束地在城內外遊盪,隨意殺害平民,被日軍強姦、搶劫的受害人也往往被日軍殺死滅口。被日軍屠殺的中國官兵和平民在20萬至30萬人之間。上圖為南京下關碼頭屍體堆積如山。



日軍舉行入城儀式後,數萬日軍闖入城內,一周之內就有8000以上中國女性遭到姦淫。魏特琳在金陵女子文理學院設立的收容所是日本士兵搜索「花姑娘」的主要目標之一。日軍佔領南京十幾天後,罪行累累的各部陸續離開,而留在南京執行「警備」的第16師團仍然在長期進行強姦作案。上圖為遭日軍綁架的中國婦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風明月逍遙客 的精彩文章:

下毒說與自病說,津門大俠霍元甲是怎麼死的?
最讓蔣介石省心的「辦公室主任」

TAG:清風明月逍遙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