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皇帝大多都是明君變昏君,只有他是昏君變明君!

古代皇帝大多都是明君變昏君,只有他是昏君變明君!

原標題:古代皇帝大多都是明君變昏君,只有他是昏君變明君!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縱觀歷史長河,各國之間一直保持著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定律,而朝代的更迭也遵循了盛極必衰的規律。沒有哪個皇帝不希望自己的王朝千秋萬代,為此他們會盡一切可能的給後世子孫奠定基礎。但是,皇帝再能幹,他始終還是個凡人,有著七情六慾,就算是開國皇帝,在打下皇室基業後,也許一開始確實是勵精圖治,稱得上一代明君,但是,總是站在頂峰,久而久之難免也會變得自負起來,到了晚年還能不忘初心的皇帝又能有幾個呢?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就算是被後世極力推崇的唐太宗李世民,到了晚年也逃不過貪圖享樂的命運。很多皇帝在國家面臨內憂外患、風雨飄搖的情況下,都捨不得下宮殿內「歌舞昇平」的生活,更不要說在國家發展步入正軌的時候了。一個國家的衰敗,固然有外界的原因,但是更多的卻是來自皇室自己。一個國家的「積貧積弱」,不是皇帝的無能,便是當權者的肆意揮霍。國家大多都是因為這種變化,而加快了一個朝代的滅亡,蓋因古代不少當權者由一代明君變成了昏君,過度消費國家的命運。

但是,歷史上有一個人,他卻做到了由昏君變為一代明君,這確實讓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是就是有人做到了。他就是商湯的嫡長孫,太甲,商朝的第四代君主。說太甲是第四代君主,其實離開國君主商湯逝世,之間隔得時間並不久,也就短短几年,因為他的父親死的比祖父還早,而兩個伯伯在位時間一共也就七年左右。


商湯上位後,在歷經四朝元老伊尹耳提面命下,也確實勤勤懇懇的做了兩年安分皇帝,雖然沒有做出什麼功績來,但好歹也算是無功無過了。然而安分沒兩年,太甲就開始忘乎所以了,他覺得自己就是最高統治者,理應所有人都該聽他的,貪圖享樂的他,變得越來越暴戾。眼看著朝野混亂,國家民不聊生,伊尹很是心痛,奈何太甲翅膀硬了,不聽他的勸誡。


但是,伊尹好歹也是四朝元老,當初讓太甲繼位,也是伊尹做主的,所以在朝中威信很高,他看太甲毫無悔改之意,便將太甲放逐到了他祖父商湯的墓葬所在的桐宮,自己先暫代國事。


剛到墳墓附近的時候,太甲也是很不樂意,但是也沒辦法離開,便老實的待了下來。而看守墓地的老人,便經常和他聊天,沒辦法,什麼娛樂都沒有,太甲也算是比較樂意攀談的。守墓老人就時常講述商湯是如何打下江山,又是如何治國,也勸告太甲一定要做一個像他祖父那樣的賢明君主。太甲在墓地期間,越想越慚愧,覺得自己不但沒能做到賢明,反而變得昏庸,愧對祖宗打下的基業,所以決定改過自新。

伊尹雖然放逐了太甲,其實他依然很關注太甲的改變,當他覺得太甲悔過的差不多了,便親自去將太甲接回毫都,把權政又都給了太甲。再次站到君主的位置上後,太甲一改之前的昏庸作為,開始主動遵守祖先的法制,體恤民情,善於採納良言,把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使得商朝變得更加穩定。



和生活是「入簡」,還是「入奢」一樣,由明君變為昏君很容易,但是由昏君變成明君就太難了,本性該是如此,所以,就算沒有外界推動,朝代的更迭還是會出現,一個朝代的能否長久,多半取決於當權者的能力和遠見,還有一顆不忘初衷的心。努力做一代明君,也許不能改變朝代更迭的命運,但是卻能使皇室基業變得更加綿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丹丹 的精彩文章:

TAG:陳丹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