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我的孩子和我」——6個特點,了解孩子個性和父母養育的關係

「我的孩子和我」——6個特點,了解孩子個性和父母養育的關係

每個寶寶都是獨一無二的。

每個孩子出生時都有自己獨特的接近世界的方式,被稱為「氣質」。

寶寶的氣質特點,幾乎從寶寶出生幾個月後,就能很明顯的看出來。

比如有的寶寶天性好動、外向;有的寶寶安靜,比較內向。

這些特點是天生的,不易改變,也沒有什麼「好壞」之分——我們很難說寶寶是安靜一些好,還是好動一些好。

雖然氣質不容易改變,但爸爸媽媽越了解孩子,就越能恰當地回應孩子獨特的傾向,為孩子們多提供一些體驗的機會,來幫助他發現最適合自己的事物,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

「我的寶寶將成為怎樣的孩子,並發揮出自己的最佳狀態?」

「我的孩子和我」——6個特點,了解孩子個性和父母養育的關係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來看看下面這幾點。


1、活動水平

你的寶寶通常情況下,滿足於乖乖躺著、坐著看世界嗎?

換尿布的時候,寶寶是老老實實,還是像在玩摔跤比賽?

如何回應:

如果您寶寶的活動水平比較低,爸爸媽媽可能會擔心各種體能活動會讓寶寶壓力山大。

不妨給孩子多一些選擇的機會,比如嬰兒車上的活動欄、懸掛式的玩具……讓孩子時刻有機會保持動力。

如果您寶寶的活動水平比較高,那相比之下,孩子對刺激具有更高的耐受性。也可能比其他的寶寶體能發展得更快,比如爬得更早、站立得更早、走得更早。

不過,這也給爸爸媽媽帶來了一些挑戰:你需要比的那些安靜孩子的父母,更警惕孩子的安全問題。

「我的孩子和我」——6個特點,了解孩子個性和父母養育的關係


2、規律性

你的寶寶吃飯、睡覺、甚至便便,是不是像鐘錶一樣準時?

或者是,你的寶寶就想要破壞一切例行程序?

如何回應:

如果你的寶寶喜歡按計划行事,那爸爸媽媽需要儘可能地圍繞寶寶的習慣構建日常生活——寶寶的安全感取決於此。

如果能做到這一點,爸爸媽媽育兒也會變得相對輕鬆一些。

當寶寶長大一些之後,他會慢慢變得「寬容」一些,也許能容忍偶爾少睡一次午覺。

如果你的寶寶不可預測,那爸爸媽媽盡量不要過於刻板(否則我們自己就先被逼瘋了)。

不需要過度堅守常規,但可以盡量保持一些日常生活中元素的一致性。

比如,在同一個地方給寶寶換尿布,睡前哼唱同一首寶寶喜歡的兒歌……

只是「就寢時間」這一點一定要堅持不懈,再「不可預測」的寶寶也需要充足的休息。否則,孩子疲勞的時候,是最容易發脾氣、不講道理的時候。

「我的孩子和我」——6個特點,了解孩子個性和父母養育的關係


3、社交性

你的寶寶喜歡舉高高嗎?即便很突然,寶寶還是會對把自己舉起來的人咯咯咯地笑起來?

或者她似乎天生就有著陌生的焦慮,連心疼她的奶奶也不讓靠近?

如何回應:

如果你的寶寶很喜歡社交,那不放給孩子更多的與人互動的機會,比如去參加親子活動,周末去公園結識新的小夥伴,買東西的時候也帶上他一起去。

但如果,你的寶寶比較「慢熱」,我們就不需要強迫孩子進入不熟悉的場合。可以和他一起在旁邊看看別人怎麼玩, 不用著急地把孩子推上前去。

不論別的孩子、大多數孩子都在玩什麼,進行到哪一步了,我們都不必著急。始終以自己孩子的節奏來採取行動、探索玩具。

同時,也用樂觀的語調跟孩子聊聊別的孩子正在玩什麼,比如:

「喲,琪琪在鏟沙子,她的小鏟子是粉紅色的呢」!

「那個哥哥在澆水,你看他有個小噴壺」!

爸爸媽媽輕鬆的表情、愉快的語氣,會讓孩子知道:這是一個好地方!

孩子總會交到朋友——只是按照自己的節奏。

「我的孩子和我」——6個特點,了解孩子個性和父母養育的關係


4、適應性

你的寶寶通常會隨遇而安嗎?

或者他只願意在自己的床上睡覺,別的任何地方都不行,還非常不願意嘗試新的食物?

如何回應:

如果寶寶的適應性很好,他會很容易適應生活中人和事的變化。比如換了新保姆、新託兒所、新幼兒園,孩子好像都沒什麼問題。

也正是因為如此,爸爸媽媽反而要注意:享受孩子的靈活性,但別利用它。

也就是說,孩子適應能力很好,我們更要注意孩子的安全。別在新換了保姆、新託兒所的時候,太過於放鬆監督和警惕。

如果你的寶寶適應性較差,那麼在他生命中引入新東西,就不太容易。

即使看似微不足道的變化,比如媽媽換了新眼鏡、爸爸剃掉了鬍鬚,對寶寶來說也是非常可怕的。

所以,如果要帶寶寶出門,給寶寶打包一些熟悉的物品,如最喜歡的毯子,書籍和玩具,寶寶會有一些家的感覺,更容易適應。

「我的孩子和我」——6個特點,了解孩子個性和父母養育的關係


5、強度

如果寶寶不高興了,他哭起來是像地震一樣驚天動地,還是小聲地嗚咽?

如何回應;

如果寶寶哭得很強烈,媽媽怎麼儘力安撫都沒用,那媽媽也不用太內疚。這也許就是激烈的寶寶表達自己情感的方式。

只要確定孩子沒有生病,也沒有別的危險,不妨就讓孩子盡情哭一次,同時自己放輕鬆,平復好自己的心情。

未來,這樣強烈的動力很有可能促使寶寶成為一個出色的學生,因為他學習的時候也會拼盡全力。

如果你的寶寶不那麼強烈,生活似乎更容易,但媽媽必須更加努力地去理解寶寶的想法。

要更細心地觀察,才知道孩子是不是不高興了,是不是無聊了。

可以通過和寶寶談論他的感受,讓寶寶知道:媽媽懂我,媽媽會幫助我。比如:


「哦,媽媽發現你不喜歡那種噪音!」

「我的孩子和我」——6個特點,了解孩子個性和父母養育的關係


6、堅持

無論是想要一個玩具,還是抵抗換尿布的時候,你的寶寶是堅持到底還是容易放棄?

當他玩不好一個玩具時,他會哭嗎?

讓寶寶結束一個遊戲,進行下一個遊戲時,他會哭嗎?

如何回應:

如果寶寶很願意堅持,那麼爸爸媽媽正好可以利用孩子這個特點,漸漸增加玩具的複雜性,讓孩子長時間地參與,保持更長時間的專註。

如果寶寶並不太願意堅持,那麼正好相反:別過早給孩子太難的玩具——孩子覺得太難,更容易放棄了。

注意控制好給孩子任務的難度,不是太難,剛好能完成,他更願意堅持下去。

「我的孩子和我」——6個特點,了解孩子個性和父母養育的關係

當爸爸媽媽學會與孩子的天性一起成長時,幾乎所有的氣質特徵都可能是積極的

教育的過程,也是在「接受孩子並幫助他適應世界」。

理解孩子天性,並做好適當的回應,孩子會成長得更自在,也給爸爸媽媽帶來更多的滿足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