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30 年後,我們終於等來了《龍貓》

30 年後,我們終於等來了《龍貓》






圖片:《龍貓》



如何評價宮崎駿執導的電影《龍貓》?



知友:葉佳桐

(100+ 贊同,ACG、動漫、動畫等 4 個話題優秀回答者)



《龍貓》是吉卜力工作室與德間書店於 1988 年推出的動畫電影,由宮崎駿所執導。片中憨態可掬的奇妙生物龍貓已經成為了吉卜力工作室乃至整個動畫史中的經典形象,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現在距離《龍貓》第一次與觀眾見面已經過去了整整 30 年,2018 年 12 月 14 日他又將重新回歸大熒幕,帶著我們回到那個充滿奇蹟與幻想的世界。




《龍貓》的故事非常簡單:大學教授草壁達郎和他的兩個女兒五月、梅搬進了森林附近的一所舊房子,教授的妻子則在附近的醫院養病。



搬來新家的五月和梅遇見了各種奇妙的生物,像是小黑球模樣的「煤黑子」,可以將外表變不見「小龍貓」、體型龐大但性格十分溫順的「大龍貓」、長著 12 條腿可以變身成交通工具的 「貓巴士」(ネコバス)……整部電影中沒有險象跌生的刺激冒險,沒有令人恐慌的反派角色。




觀眾們跟隨著主人公五月與梅的腳步,感受大自然的優美風光,鄉間的恬靜閑適,以及孩子眼中才能看見的美妙世界。







宮崎駿在《啟發點》這本書中寫過《龍貓》的企劃宗旨:他想要製作一部幸福又溫暖人心的電影。一部讓觀眾看完之後,可以懷著歡喜、輕快的心情返回家門的電影。讓情侶會更加珍惜彼此、父母會深有所感地回想起童年時光、孩子們會因為想看龍貓而開始走進神社裡探險或是嘗試爬樹。




他深知面臨國際化時代的來臨,唯有製作出具有本國特色的電影才能得到國際的認同,因此他嘗試以日本為舞台,製作快樂又好看的電影。




《龍貓》的故事推測發生在昭和 30 年代初,後來在吉卜力工作室出品的動畫《來自虞美人之坡》的小冊子中才得以確定具體發生的年份是在 1953 年。




宮崎駿監督特意選擇了這個沒有電視機的年代作為背景。但這一決定卻為企劃的通過增添了不少難度。1986 年《天空之城》上映後,鈴木敏夫向德間書店提出了宮崎駿構思多年的《龍貓》企劃書,但被高層以「故事裡的背景昭和時代,對於一般日本人來說只是充滿貧乏生活的回憶」的理由拒絕了。



對於 60 分鐘的中篇動畫來說,想在全國的電影院單獨公開上映絕非易事。於是鈴木敏夫便想到可以請高畑勛將野坂昭如的小說《螢火蟲之墓》改編成動畫、並與《龍貓》一同上映的點子,他再次信心滿滿的提出了企劃案,但這樣絕妙的想法卻讓德間書店高層專務勃然大怒:「妖怪已經夠氣人的了,還加上一個墳墓想氣死我啊。」




幸好《螢火蟲之墓》的出版社新潮社贊同這項企劃,並願意投資電影製作。同一家製作公司的作品由兩家出版社一起合作贊助,《龍貓》與《螢火蟲之墓》的拍攝被提上了日程。




對於當時的吉卜力工作室來說,同時進行兩部作品的製作是十分困難的。宮崎駿監督與高畑勛監督兵分兩隊,在互相鼓勵的同時還暗自較勁。雖然最後兩部作品的效果都很好,但過程卻很是艱辛。



吉卜力工作室對作品的質量要求很高,製作時繪製的原畫數量要比同類作品多的多,明明付出了更多的勞動,但工作人員們拿到的酬勞卻只有市場價的一半,又沒有獎金。這樣的狀況也促使吉卜力工作室日後員工制度的樹立以及對人才培育方面的重視,不過這些都是後話了。我們還是把目光放回《龍貓》本身。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宮崎駿還在 Telecom 製作《魯邦三世——卡里奧斯特羅之城》時,就已經開始構想《龍貓》的故事了。最初的設定里只有一位主人公,而並非我們現在看到的一對姐妹。



她的外表與梅相似,性格上則是梅與五月的綜合體。事實上這個設定存在了很長時間, 直到距離上映一年時才更改成現在的樣子。




根據鈴木敏夫在 2008 年特別節目上的說法,最初《龍貓》與《螢火蟲之墓》的時長都預定在 60 分鐘左右,因為高畑勛把《螢火蟲之墓》的時長延長到了 90 分鐘,《龍貓》也不得不隨之延長到 80 分鐘左右,如何才能填滿這多出來的 20 分鐘的內容呢?




宮崎駿考慮再三,決定將主人公改成姐妹兩人。兩位女主人公的名字都是由片假名寫成的,姐姐サツキ的名字可以寫成「皐月」二字,妹妹メイ的名字則是英文 May。




二者都是「五月」的意思。某種意義上,這也是在暗示本作的兩位主人公是來自同一位原型吧。







《龍貓》在日本上映時有一張經典的海報,但因為海報上的人設與動畫相差較大,有些觀眾誤以為這是同人創作,甚至有了很多「細思極恐」的深度解讀。




其實真實情況遠沒那麼複雜,在設計《龍貓》的海報時,製作人員本來希望能夠設計成龍貓旁邊同時出現五月與梅的構圖,但不管怎麼樣都設計不好。



於是便把兩人的特點集合在一個人物身上,在吉卜力官方網站的作品一覽表中,代表《龍貓》的就是這張海報。而在海報上出現的女孩兒,很可能就是龍貓初設的主人公。




自《歲月的童話》上映後,我們在每一部吉卜力工作室製作的動畫中都能看到藍色背景上的大龍貓。這個胖乎乎的奇妙生物儼然成為了吉卜力的看版角色。




不過當年電影上映時的票房卻並不令人滿意,動員觀眾 80 萬 1680 人,總票房達到五億 8800 萬元的成績雖然聽起來還過得去,但比起吉卜力工作室上一部作品《風之谷》的成績(動員觀眾 91 萬 5 千人票房收入 7.4 億)確實退步了許多。




另一方面《螢火蟲之墓》的票房也很是慘淡,吉卜力工作室一度陷入了財政危機,為了回收資金,他們只能通過製作《魔女宅急便》救場。這樣的成績讓當時同時擔任《龍貓》與《螢火蟲之墓》發行方的東寶連連擺手,拒絕了接下來與吉卜力工作室的合作。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龍貓》的藝術價值得到了無數專業人士的認可,並獲得了 1988 年《電影旬報》日本電影 BEST 10 第一名的好成績。與此同時,龍貓的周邊也是賣的火熱。




光是電影放映階段,就賣出了 666920 個龍貓玩偶;1990 年日本電視台播放動畫時準備將龍貓玩偶贈送給幸運觀眾,結果應募人數超過了 200 萬。




根據日經流通新聞的報道:截止到 1991 年 2 月,sun arrow 發售的《龍貓》系列玩偶共賣出了 100 萬個大龍貓,60 萬個中、小龍貓、其他類型龍貓 50 萬個。時至今日,龍貓依舊是吉卜力周邊的銷量冠軍。其影響力足以想見。




片中龍貓與主人公們居住的村落有著鬱鬱蔥蔥的森林,這個村子在現實世界中並不存在,但卻是宮崎駿監督心中不少區域的結合體:像是他曾經工作過的日本動畫公司所在地聖跡櫻丘、小時候居住過的神田川、現居地所沢市、美術監督男鹿和雄的故鄉秋田……可以說,《龍貓》中那令人身心嚮往的小鎮融合了日本全部的好風景,他刺激著每一位觀眾心中對大自然的淡淡鄉愁。







不過片中的許多地方還是存在原型的,「松鄉」的名字來自琦玉縣所沢市,與七國山醫院僅一字只差的的八國山醫院則位於東京都東村山市。




那顆巨大的樹在日本的山形縣鮭川村……如果對聖地巡禮感興趣的觀眾一定知道狹山丘陵這個地方,這裡也以「龍貓森林」一名而廣為人知。




上世紀 90 年代日本經濟泡沫飛速膨脹,東京附近的狹山丘陵成為了學校工廠等競相爭奪的建築用地,成堆的垃圾傾瀉向狹山丘陵。




因此龍貓的故鄉基金委員會展開了募款買森林,宮崎駿及其妻子也是發起人之一,透過民間募款及政府陸陸續續購買了許多塊沿路可見的《龍貓森林 x 號地》,時至今日龍貓森林已經增長至將近 40 個。壞境也大大改善。




《龍貓》給予我們的感動遠不止劇情中看到的那些內容,他已經從虛擬走向了現實。







或許因為劇情過於超脫於現實,關於《龍貓》存在著很多奇奇怪怪的都市傳說。甚至我們在谷歌搜索「となりのトトロ」會自動關聯出「真實」與「都市傳說」這兩個詞語。




這些都市傳說根據宣傳海報上的陌生女孩兒以及臨近尾聲坐在大樹上的梅與五月沒有影子等細節內容推測龍貓的真實身份是死神,兩位主人公其實已經不在人世的結論。




這種說法還在互聯網上風行了好一陣子,不過在 2007 年,吉卜力工作室就已經否定了這種說法,海報的問題我們在本期節目的最開始已經解釋過了,而影子的則是從作畫上考慮可以省略去的內容。




みなさん、ご心配なく。トトロが死神だとか、メイちゃんは死んでるという事実や設定は、「となりのトトロ」には全くありませんよ。「映畫の最後の方でサツキとメイに影がない」のは、作畫上で不要と判斷して略しているだけなんです。みなさん、噂を信じないで欲しいです。




請大家不要擔心,龍貓並不是死神,在《龍貓》中也並沒有梅已經死去了的設定。電影最後梅與五月沒有影子,是因為從作畫上考慮可以省略去的內容。希望大家不要相信流言。




換個角度想,宮崎駿監督一直致力於拍攝能讓孩子獲得快樂的作品,這種暗搓搓嚇人的行為絕不是他的風格。




不過在「鈴木敏夫×押井守 × 川上量生」的對談中,鈴木敏夫倒是提到了宮崎峻監督最一開始考慮過的《龍貓》的故事:

在上古時代,龍貓與人類發生過一場戰爭。人類贏得勝利後,龍貓的數量大大減少,也不怎麼在世間露面。不過現代的所沢又發現了龍貓的身影,這場人類與龍貓的戰爭,究竟會何去何從呢?

這樣的故事實在是與現在的《龍貓》相差甚遠。




但如果是宮崎駿監督把這樣的內容拍出來,想必也同樣會是一部能打動人心的優秀動畫吧。




宮崎駿監督曾經說過,在作品完成的數年之後,《龍貓》中的角色依舊盤旋在自己的腦海里,兩位主人公都已經長大,成為了非常了不起的女孩子,嫁了人並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而鏡頭外的觀眾,也隨著時間不斷成長。1992 年《龍貓》被引進國內公映,時隔 26 年,《龍貓》再次引進,願這一次,我們不必再錯過。










弒母小學生被釋放返校讀書:無可奈何的未成年犯罪困境


超六成 90 後失眠,當我們在失眠時,我們在想什麼?


這 8 條職場「明規則」,大家藏在心裡不說,但你必須知道


前任教我做女人、做大人,現任卻教我做回小孩


有哪些圈子裡才知道的小秘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乎日報 的精彩文章:

學點知識 | 為什麼人類的食物中很少有寶藍色的?

TAG:知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