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孵化項目課程關鍵在於提供支架

孵化項目課程關鍵在於提供支架

項目課程是指幼兒圍繞某一值得學習的主題進行深入探究,焦點在於尋找相關問題的解答,而這些問題是教師、幼兒或雙方共同提出的。項目課程最大的特點就是幼兒的參與和探究,在項目課程中幼兒是主動的學習者,他們自己提出問題,參與繪製主題網路圖,制定學習的過程性目標;在真實的情境中,通過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與同伴合作探究問題,尋找問題解決的方法,形成自己的見解,並以多樣方式分享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在幼兒園的項目課程設計與實施中,常常存在三個困境需要去解決:

一是教師課程自主權的困境。項目課程需要較大的課程自主權,然而現實中很多幼兒園都採用統一化的課程管理,運用統一的活動計劃,選用統一的主題,使用固定的教參,造成「同一時間不同班級進行同一主題活動」的局面。這種統一化的課程管理與生成性、開放性的項目課程相衝突,限制了項目課程的適用性。

二是教師專業素養的困境。項目課程的實施依賴於教師的專業素養,如何與幼兒一起繪製主題網路圖,如何根據幼兒興趣的變化調整主題網路圖,如何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和問題解決提供支架等都與教師的專業素養緊密相關。

三是可用社會資源的困境。項目課程不再局限於幼兒園之內,需要利用更多的社會資源。在項目課程的發展環節,幼兒通過參觀訪問、實地考察和訪問專家能夠獲得更直接的經驗。但是由於課程資源的限制使幼兒的探究不夠深入,影響了項目課程的效果。

突破上述困境促進幼兒園項目課程發展,可以嘗試下面三方面的改變:

健全課程管理,賦予教師課程自主權。幼兒園統一的課程管理是影響項目課程適用性的重要因素,教師需要制訂彈性的課程計劃,追隨幼兒的興趣和需要,支持幼兒開展探究活動,這勢必會受到統一化課程的干擾。這就需要幼兒園健全課程管理,實施一種靈活、寬鬆的課程管理方式,我們進行的實施「1+X」課程管理方式可以作為一種參考。這一方式中的「1」是指幼兒園統一的課程,「X」是指教師根據本班幼兒的興趣和發展需要生成的班本化、個性化的項目課程。「1+X」課程管理賦予教師充分的課程自主權,支持教師發揮自身的教育智慧,進行課程創生,從而為項目課程的實踐提供製度上的保障。同時,「1+X」課程管理鼓勵教師進行課程實驗,根據自身的強項和幼兒的特點對統一化的課程進行班本化嘗試。

組建課程委員會,實施「課程孵化」計劃。項目課程對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出挑戰。在項目課程中,教師需要及時捕捉幼兒的興趣點和發展需要,平等地與幼兒對話,發現其已有經驗並進行總結和提升,動態監控活動的過程並及時調整活動的內容和方向,支持幼兒的深度學習,培養幼兒的學習品質,同時,還需要一定的課程設計、開發、實施和評價等能力。幼兒園應當組建課程委員會,由園長、科研主任和骨幹教師擔任課程委員,實施「課程孵化」計劃,一是對統一化課程的監督,二是對項目課程的診斷與支持。當教師發現可能的生髮點時,可以約談課程委員一起對生髮點進行診斷,分析其價值和可行性。如果是適宜的生髮點,那麼就納入「課程孵化」計劃。在「課程孵化」過程中,教師與課程委員建立合作關係,相互協商,一起實施項目。同時,課程委員會也可以邀請園外專家作為課程顧問,定期舉行項目課程診斷,提升其科學性。

建立課程資源庫,支持幼兒的探究活動。項目課程注重幼兒的實地考察、訪問專家、探索第一手資料,從而獲取直接經驗,這就意味著幼兒園必須要建立自己的課程資源庫,支持幼兒持續而深度的探究活動。首先,幼兒園可以考慮地理位置的因素,對周邊的自然資源進行梳理篩選;對周邊的企業和博物館、科技館等社會資源進行梳理並篩選,初步形成資源庫。其次,幼兒園要考慮家長課程支持的因素。了解家長的社會文化背景、風俗習慣和從事的行業,完善資源庫。再其次,幼兒園要考慮到項目課程的周邊支持需要,如在「野趣項目」中,幼兒園聯繫周邊社區,獲得社區資源的使用權,建立了「野趣基地」供幼兒野外尋寶、自然探索和山地鍛煉,促進項目的開展。

(作者系杭州市濱江區湖畔幼兒園教科室主任)

《中國教育報》2018年12月16日第2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一座老工業城市的轉型密碼
冬季運動小達人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