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天雷-2號小型空地導彈通過鑒定飛行試驗,小導彈有何大智慧?

天雷-2號小型空地導彈通過鑒定飛行試驗,小導彈有何大智慧?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席亞洲】

天雷2號,小身材,大野心

本周國防科工局發表公告成,天雷2號制導火箭彈完成鑒定試驗。這表明這種從2012年開始研製的導彈終於走完了研製全過程,可以開始正式列裝部隊和提供國外用戶使用。

雖然這篇公告里管天雷2號叫做制導火箭彈,但實際上研製該型導彈的航天中天公司,在更多的場合還是將其稱為導彈,而從其性能特徵上來看,天雷2號也確實是一種多用途小型導彈,而與兵器工業集團研製的天箭90毫米制導火箭彈有著相當的區別。

為什麼這麼說呢?

從基本數據上看,天雷2號確實與天箭看起來類似,發射重量16公斤左右,戰鬥部4-5公斤,射程6000-8000米,採用激光半主動制導,主要用於對付防護力較低的軟目標,例如輕型車輛,人員和戰場工事等。

翼龍2無人機攜帶天雷2導彈

作為一種小型半主動激光制導的空地導彈,天雷2看起來和90毫米火箭彈數據差不多

這時候我們就得引入一些這些紙面諸元之外的重要數據了,「天箭」火箭彈是在無制導航空火箭彈的基礎上安裝激光半主動引導頭和簡易控制系統開發的, 與美國洛克希德為美軍研製的DAGR制導火箭彈相似。在美國陸軍公布的關於這種火箭彈的測試相關文件中,提到,該型火箭彈調整飛行方向的最大偏轉角度也就是8°左右。

換言之,制導火箭彈畢竟是一種簡易改裝的制導武器,它實際上無法如同導彈那樣做出一個很大的轉彎動作擊中目標,而只能偏轉一個較小的角度。也就是說,在發射的時候,實際上仍然需要發射平台大致對準目標——這對於武裝直升機來說沒有什麼困難,但是對於無人機來說就是另一回事兒了。

天雷2號導彈作為一種針對無人機發射而設計的導彈,它需要在發射後做一個較大角度的轉向,角度無疑要超過制導火箭彈不到10°的偏轉角。因此我們看到天雷2採用了類似「天燕90」空空導彈(當然了天雷2和天燕90的研製廠商不是一家,兩者間應該沒有太大的關係)的布局,具有較強的機動能力。

天箭90毫米制導火箭彈可以進行制導化改造

在今年2月航天科技集團4院發表的「天雷2號」導彈使用「翼龍2」無人機打靶的報道中就提到,該型導彈在多種不同環境下, 對各種機動、靜止目標進行射擊,10發10中,展示了良好的性能。

與天雷2號相似的,其實國內還有幾種導彈,比如航天科技11院開發的AR-2導彈,發射重量20公斤,半主動制導,射程8公里,性能上和天雷2相似。

當然了,與首先考慮國內自用需求的天雷2號相比,AR-2導彈更多考慮外貿市場,雙方在很多細節上也還是存在不同的。

天雷2號導彈開發的出發點,還不是讓翼龍、彩虹這類無人機能攜帶幾十枚,而是讓我國陸軍無人機部隊普遍裝備的ASN-206209系列無人機,也能攜帶2枚導彈,立刻變身「察打一體」無人機。

廠商的這張圖片說的明白,TL-2導彈的「離軸角」大,且可以通過ASN-209無人機攜帶發射,可大大提高後者作戰靈活性

作為我陸軍無人機部隊的主力裝備,ASN-206209系列無人機如果具備察打一體能力,那將是很有意義的事情

ASN-206系列無人機現在普遍裝備於我陸軍旅級無人機分隊,其任務半徑200公里左右,主要為各級炮兵火力提供目標搜索、校正設計和前線目標指示等任務。而如果它們帶上天雷2號導彈,其作戰靈活性就能大有提高。

比如,ASN-206無人機偵察的時候,發現了敵方一個正在準備機動轉移的指揮部,此時召喚己方火箭炮覆蓋的話,恐怕難以擊中移動中的目標——這種也就是所謂時間敏感目標——此時,它就可以一發天雷2導彈過去,摧毀敵軍指揮員乘坐的吉普車、或者關鍵性的指揮車,或者把車隊的頭車擊毀在狹窄路段,製造混亂,讓敵人被迫停留在路上,從而為我方炮兵火力打擊爭取時間。另一種用法, 是在炮兵火力打擊後,視情況對逃脫打擊的地方重要目標進行「補槍」。

此外,正如我們前面提到,未來陸軍航空兵部隊要承擔大量的戰場火力支援任務,現在我軍直升機攜帶的主要是AKD-9、AKD-10反坦克導彈以及無制導的90毫米火箭彈,如果改為混合攜帶天雷2小型導彈和AKD-910導彈,那麼直升機實際上一次出擊可以精確打擊的目標數量會更多,能夠更有力的為前線地面作戰提供近距離火力支援。甚至未來可以研製一種使用貴飛「鷂鷹」這類平台的低空前線無人機(現在大多數無人機是主要考慮偵察任務的中高空長航時無人機),攜帶大量「天雷2」導彈來執行近距離火力支援。

正在進行美軍選型試驗的AT-6「武裝德州佬」螺旋槳輕型攻擊機

美國陸軍一直企圖從空軍嘴裡搶一塊肉,擁有自己的固定翼作戰飛機。1958-1963年間曾經一度搞了陸軍戰場飛機選型,義大利G-91(下圖),諾斯羅普公司T-37、F-5A(上圖)等都被拉去進行了測試,後來美國空軍堅決反對,並且裝備了A-1「天襲者」攻擊機,專門用來滿足陸軍對近距離支援的需求,陸軍這個選型才終於無疾而終。之後,空軍又繼續搞了A-10,未來還要裝備輕型攻擊機,其實空軍不喜歡這些玩意,但就是堅決不給陸軍任何染指固定翼飛機的機會……

對於解放軍來說,未來或許可以考慮用貴飛「鷂鷹」這一類的平台,弄一個陸航的前線攻擊機,反正有了「天雷2」導彈,精確打擊的效果也不會差

將近距離火力支援任務交給陸航自己來完成,空軍可以更集中精力去執行戰場遮斷和打擊敵方後方重要節點目標的任務,這對於未來信息化戰場上各軍兵種更好的配合其實是有利的。

美國空軍因為不願意讓陸軍擁有固定翼飛機,非要保留執行近距離火力支援任務的能力,要裝備「輕型攻擊機」,並且保留早已經老掉牙, 事故率驚人的A-10「疣豬」攻擊機。這其實算得上是一種「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行為,這一點上解放軍陸軍和空軍沒有歷史包袱,反而就都比較想得開了。

空軍很多原來裝備強擊機的部隊都換上了殲轟-7A,它主要承擔的任務是縱深打擊和戰場遮斷,回頭再去執行近距離支援任務反而並不合適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 的精彩文章:

消防車出警被攔在收費站?高速:誤會
美國攛掇歐洲放棄「北溪-2」項目,俄議員斥:毫無節操!

TAG:觀察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