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羅貫中的又一個謊言,污衊一位老將軍,文天祥蘇軾知道了會被氣死

羅貫中的又一個謊言,污衊一位老將軍,文天祥蘇軾知道了會被氣死

羅貫中的又一個謊言,污衊一位老將軍,文天祥蘇軾知道了會被氣死

文|小英說說

很多人都看過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人們對於裡面的故事也都是耳熟能詳。可是有很多人卻是這樣認為的,認為《三國演義》這本小說裡面的故事也是真實的。當然《三國演義》是根據三國歷史藝術加工完成的,但是三國演義是一部演義小說,它在書名中就已經提出來了。所以在《三國演義》當中,雖然基本上是符合事實的,但是有很多情節都是羅貫中為了自己的劇情需要而進行了改變,甚至虛構的,乃至於有一些事情的發展其實是和歷史本身完全相反的。比如說關羽溫酒斬華雄,諸葛亮借東風,都是羅貫中善意的謊言,都是為了增強這部小說的文學藝術性而創作的。但是羅貫中還有一個謊言,他在這個謊言中污衊了一位老將軍,如果文天祥蘇軾知道的話,恐怕會被氣死。

羅貫中的又一個謊言,污衊一位老將軍,文天祥蘇軾知道了會被氣死

這位老將軍就是嚴顏,很多人會非常好奇,因為嚴顏也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人物。在劉備進攻四川的時候,軍師龐統戰死。於是劉備讓諸葛亮和張飛兵分兩路支援自己,而張飛在支援劉備的途中遇到了駐守巴郡的守將嚴顏。張飛用計活捉了嚴顏之後。就是我們熟知的張飛義釋嚴顏這個經典故事。而且後來嚴顏投降了劉備,並且幫助張飛勸降了沿途的關隘。最後在漢中之戰的時候,嚴顏還和黃忠一起斬殺了曹操的大將夏侯淵。按理來說羅貫中對於嚴顏的描寫都是正面的,並沒有污衊。

羅貫中的又一個謊言,污衊一位老將軍,文天祥蘇軾知道了會被氣死

但是實際上,我們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來看,當時的嚴顏確實是投降了敵國,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我們不能因為對蜀國的喜好,而就將敵人的投降當做了棄暗投明,所以羅貫中的這個描寫其實是說嚴顏背叛了劉璋,最後選擇了投降。而真實的歷史上,嚴顏卻並沒有投降。雖然在《三國志》上並沒有記載被擒之後,嚴顏被張飛釋放後究竟做了什麼?但是其中有一段話說張飛義釋嚴顏之後所過戰克,就是說張飛由沿途攻克了其他的關隘,這說明嚴顏最起碼沒有勸降沿途的關隘,也就是說三國演義當中嚴顏投降的這個故事是站不住腳的,是純粹虛構的。

羅貫中的又一個謊言,污衊一位老將軍,文天祥蘇軾知道了會被氣死

而且當時嚴顏說過一句話,說巴郡只有斷頭將軍,沒有降將軍。那麼斷頭將軍又是什麼意思呢?它並非我們字面上所理解的就是寧可死也不投降,斷頭將軍其實是有一個典故的。在春秋戰國時期,四川分為巴國和蜀國兩個國家,其中巴國有一個將領叫做巴蔓子,雖然一開始是巴國比較強盛的,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國力慢慢衰弱,最後國內產生了內亂。巴蔓子將軍為了平息巴國的內亂,於是向相鄰的楚國求援,並且承諾在事成之後,將自己的三個城池交給楚國,否則的話,就提頭來見。

羅貫中的又一個謊言,污衊一位老將軍,文天祥蘇軾知道了會被氣死

當時楚國答應了巴蔓子將軍的請求,帶兵幫助巴國平息的內亂。但是當楚王的使者索要三座城池的時候,巴蔓子卻拒絕了,因為那是巴國的領土,不可侵犯。而且巴蔓子為了不違背諾言,巴蔓子選擇了自殺,而楚國的君主也有感於巴蔓子的忠義,最後也沒有向巴國用兵,而巴蔓子將軍的事迹就這樣流傳下來,為了蜀地人們非常敬仰的一位歷史人物。嚴顏以巴蔓子將軍自比,足以說明了嚴顏當時拒不投降的決心。

羅貫中的又一個謊言,污衊一位老將軍,文天祥蘇軾知道了會被氣死

如果說我們通過《三國演義》無法判斷嚴顏是否投降,那麼我們看一看在《三國演義》之前人們是怎麼評價嚴顏的吧?在唐太宗的在位期間,唐太宗李世民就曾經冊封過嚴顏,表彰嚴顏的忠義。而出身四川的蘇軾,蘇轍兩兄弟也寫過詩歌來歌頌嚴顏。而最著名的應當屬文天祥的正氣歌了,文天祥是世人皆知的民族英雄,最後慷慨赴義。文天祥在臨死前所作的《正氣歌》中就寫到了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由此可見在羅貫中之前,人們對於嚴顏的評價是非常高的。

羅貫中的又一個謊言,污衊一位老將軍,文天祥蘇軾知道了會被氣死

如果說嚴顏投降了張飛,那麼這麼多的名人,沒有道理去歌頌嚴顏才對啊。所以說羅貫中這段描寫應該也是虛構的,純粹是為了後來劇情的需要才隨意加以改便。當然了,如果讓如此推崇嚴顏的氣節的文天祥和蘇軾知道了,恐怕也會被活活氣死了,畢竟這是他們心目中的偶像。但話說回來,羅貫中這麼寫也是有他的原因的,畢竟文學創作不可能完全基於史實,不然可能會減少作品的趣味性。所以羅貫中這麼寫也是沒有大問題的。而《三國演義》自始至終也是我國文學寶庫之中最璀璨的一朵明珠之一,值得我們學習。

本文由小英說說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