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朱丹罕見發飆,是什麼逼出了暴躁的中國媽媽?

朱丹罕見發飆,是什麼逼出了暴躁的中國媽媽?

點擊上方↑ 

「武志紅」

,看看有多少位朋友關注



本文經授權轉自公眾號槽值


(ID:caozhi163)








前幾天,演員朱丹發布了這樣一條微博:





圖片來源:@朱丹




她對一些動畫片和綜藝,總是將媽媽描繪得特別「易怒」頗有微詞:




「為什麼媽媽的形象不能是溫柔的。包容的,有愛的,充滿鼓勵的?」




上一代人小時候,嘴裡哼著的是「媽媽的吻,甜蜜的吻」的兒歌;




如今,動畫片中媽媽的形象出現了不小的轉變,越來越像「紅太狼」。




網上甚至出現了一款叫做「憤怒的圍裙媽媽」的遊戲,讓人哭笑不得。




其實,這並不是中國特有的現象,日本動畫片中的媽媽們也在「易怒」的路上越走越遠:




蠟筆小新的媽媽野原美伢總是「發飆」。




圖片來源:《蠟筆小新》




櫻桃小丸子因為成績不好被媽媽批評。





圖片來源:《櫻桃小丸子》




所以,為什麼媽媽們不再溫柔了呢?




朱丹其實非常清楚答案是什麼。







媽媽不是脾氣不好,她們只是太累了。






 01 


被逼出暴脾氣的母親


可能只是累了






每個准媽媽在懷孕時,都立志要做一個溫柔的母親。




柔聲細語地教育孩子,哼著搖籃曲哄他入眠……




孩子出生後,很多新手媽媽發現,一切都變了。




寶寶肉嘟嘟的小臉確實可愛,可隨之而來的,還有一大堆煩心瑣事:





總是半夜醒來要奶喝,自己根本睡不了一個整覺,還會被咬得生疼,睡意全無;




抱孩子直到肩膀僵硬手臂酸麻,還極度黏人,自己上個廁所都要跟著,出個門就更是奢望;




剛換好的尿布,轉眼就又留下了「傑作」;剛沖好的奶粉,下一秒就被打翻在了地毯上……




《愛情保衛戰》一期中,丈夫控訴妻子生孩子後性情大變,從溫柔體貼變得暴躁易怒。




妻子的解釋很簡單,也很讓人心疼。




丈夫因為有工作,直接告訴妻子,下半夜起不來,不可能去照顧孩子。




於是妻子經常一直坐到天亮餵奶,哄孩子,一個晚上要起來三四次。




所有的辛苦委屈,只換回丈夫四個字的理由:

「我起不來。」




好像妻子熬夜照顧孩子就不缺睡眠,就是理所應當。





圖片來源:《愛情保衛戰》




丈夫抱怨妻子脾氣差,卻沒想到正是自己的不管不顧,逼走了妻子的溫柔。




「無理取鬧」的背後,是媽媽們的身心負荷不了那麼多的工作和家務。




人在疲勞時,很難控制住自己的情緒。




有人說,「病人即壞人。」




即使最善良的人,在身體疲憊不堪、神精衰弱時,都會變得不通情理、脾氣暴躁。




所以這種憤怒,更像一種撒嬌,一種求助:我真的很累,為什麼沒人來幫幫我?

孩子他爸去哪了?




雖然有許多負責任的奶爸存在,可一名典型的中國「孩子他爸」,通常要麼天天「忙工作」,要麼回家就坐在電視電腦前。




有網友說「有了孩子的中年男人,屁股彷彿都有千斤重,除非著火,否則根本站不起來。」




於是,

「喪偶式育兒」

這個名詞應運而生,不少女性直呼找到了共鳴。




有一位爸爸就「喪」到了極致。




他在兒子降生後的三個月里天天加班,每晚都10點過後才到家,把照顧孩子的活都留給太太。




在妻子表示抗議後,他確實早回家了,但每天一回家就躲書房裡,打遊戲或者看劇。




後來妻子才知道,丈夫單位根本不忙,加班只是他用來逃避照顧孩子的借口。




一旦不巧遇到了這樣一個丈夫,那就要做好成為「慈父嚴母」式家庭的準備。





 02 


總是缺席的父親


反而成為贏家






與壞脾氣媽媽相對的,是人們交口稱讚的「好爸爸」。




國外做了一項調查,找來 5 到 50 歲的一群男性,讓他們對「父親」這個詞做聯想。




有人說,父親是自己的一切:





圖片來源:《男人如何用一個詞描述他的父親》




有人說,父親是自己的榜樣:





圖片來源:《男人如何用一個詞描述他的父親》




還有人說,父親撐起了整個家庭:





圖片來源:《男人如何用一個詞描述他的父親》




從「愛家庭」「負責任「到」嚴厲也慈愛」」充滿著行動力」,這些詞語,在日常生活中也經常被用來稱讚男性:




「哇你看她的老公陪她過來產檢啊,真是個好男人。」




「誰誰誰家老公今晚幫著做家務,真體貼啊。「




人們似乎自動忽略了那個抽血化驗的孕婦,去稱讚那個可能只是在檢查室外看手機的老公。




很多人也天然地把洗碗拖地一類的家務活歸於妻子,卻沒想過,家務活本來就應該兩人共同承擔。





圖片來源:微博@朱丹評論區




韓國電視劇《Mother》的劇終採訪里,初為人母的主演李寶英也有同樣的困惑:




我媽媽因為心疼我,讓我只喂初乳,不要起夜餵奶。




除了我媽媽之外的其他所有人,都要我堅持喂母乳。




月子中心的人都在傳「只有李寶英不肯起夜給孩子餵奶」,我的孩子在眾人口中成了「可憐的小孩」。




好不容易克服了生孩子的陣痛,因為身體不舒服需要休息就被人指責為不負責。




可老公只要一抱抱孩子,就會被誇獎為溫柔體貼的好爸爸。




「為什麼要求我天生就必須是個無所不能的好媽媽呢?對同樣是父母的他卻只有讚美。」




奇葩說中出現過一個辯題:一周沒陪夠孩子12 個小時,就取消爸爸稱號,你支持嗎?





圖片來源:奇葩說




最終有 79% 的人選擇了支持取消。




當節目組去採訪小朋友時,他們的回答讓人大跌眼鏡。




被採訪的小朋友無一例外地都選擇了「不同意「





圖片來源:奇葩說




「爸爸很辛苦」。




「因為爸爸是我最好的爸爸啊」。




連正方辯手的兒子也反對這條規定:「我怕爸爸做不到,我就沒有爸爸了……」





圖片來源:奇葩說 




在選擇玩具以及要爸爸陪自己一天的題目里,孩子們都選擇了想要爸爸陪自己。





圖片來源:奇葩說




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的媽媽備受指責,詐屍式育兒的爸爸,卻成了最大贏家。




就像正方辯手所言,為什麼那麼辛苦的媽咪不受待見,孩子們更傾向於把稱讚給忙碌的爸爸們 ——




因為距離產生美。




孩子與媽媽呆的時間久,媽媽一直充當著孩子的約束者和教育者的角色,自然在孩子看來比較嚴厲。




爸爸不過多糾正批評孩子的過錯,支持孩子「快樂成長」,在孩子心中更加親和。




孩子們想要的是陪伴,他們寧願要一個掛名的爸,也不願意沒有爸爸。




但為什麼父親們不努努力,讓孩子有個真真正正的好爸爸?




稱呼應該是贏得的,誰都不是天生的父母,想被人稱讚是合格父母,唯有稱職。





圖片來源:奇葩說







 03 


好的家庭教育


需要每個人的參與






武志紅在書中這樣寫道,有問題的家庭結構,常可歸到一種模式上:




一個焦慮的母親,一個缺席的父親,和一個有問題的孩子。




「惜字如金」的父親從不在少數。




演員顏如晶在節目中說:和父親說話超過一分鐘,都覺得長。




大多數家庭習慣於父親的缺席,而這會給孩子的成長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




張默的父親是知名演員張國立,從他出生後,張國立就一直忙於在外拍戲。




兒時他長得比較瘦小,經常受到同學們的欺負,又沒有父親的撐腰,便越發孤僻。




張默說他怨恨父親,要是填表格碰到「父親職位」一欄,他不是填「工人」就是填「修鞋的」,或者乾脆填「下崗」。




高曉松也曾在《奇葩大會》中坦言,自己直到四十歲才醒悟,為什麼以前總是喜歡與人較勁:




是因為自己有長達二十年受原生家庭影響,尤其是與父親關係極為不好,導致年輕時出現很多問題。





圖片來源:奇葩說




父愛缺失的影響,被很多家庭輕視。




「父母是孩子前半生唯一的觀眾,孩子是父母后半生唯一的觀眾。」




這場連續劇是沒有倒帶的,錯過就是錯過了。




父母缺失會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父母的參與則會為孩子一生積累精神財富。




泰國一個廣告中,新郎在婚禮上準備了一個PPT,第一頁上赫然寫著




「全世界最差勁的父母」





圖片來源:《全世界最差勁的父母》




新郎「痛陳」父母的「差勁」:





別的小夥伴暑假去佛羅里達,他暑假只能去曼谷;




別的小夥伴上昂貴的補習班,他只能去隔壁鄰居家補課;




別的小夥伴在外面學鋼琴,他只有爸媽在家裡用卡拉OK教他唱歌……




看起來,這是一個輸在了起跑線上的孩子。




然而,新郎話鋒一轉,卻說自己的童年是最快樂的。







圖片來源:《全世界最差勁的父母》




有物質固然好,但父親的陪伴,也是金錢買不到的寶貴財富。




它會在幼小的心靈里種下愛的種子,在未來的某一天生根發芽。




前不久,鄧超在微博上開玩笑說自己要息影,當一名全職爸爸。





圖片來源:@鄧超




原因無它,只是在送女兒小花去學校時,女兒不願離開他,不停地哽咽。




當鄧超說自己要去上班時,女兒的哭聲更厲害了。




隨後他便發了微博,希望有更多的時間來陪自己的孩子。




鄧超的微博中,隨時可見他們夫妻倆和自己一雙兒女的日常照。




工作很忙,但作為一名父親,他仍想盡方法陪著孩子一起成長。





圖片來源:@鄧超




作家魚爸說:養育註定是一場漸行漸遠的離別,但陪伴的時光永不褪色。




孩子的成長,是父母的一場修行,修行的路途遙遠且充滿著未知。




只有堅持到底,才能修成正果。而這場修行,誰也不能缺席。




不要等孩子受傷之後,才給擁抱;不要等孩子變得陌生,才想起陪伴。





本文轉自網易新聞公眾號「槽值」,情感八卦吐槽,能走心也能講道理的妹子,既能提筆寫文,也能教你把妹撩,關注槽值尋找共鳴,治療你所有不開心。公眾號:「槽值」(ID:caozhi163)微博@槽值。





推薦測試


家庭,承載了太多複雜的情感,

既可以作為向外廝殺的盔甲,也可能是讓你倒地而亡的軟肋。



它給予我們生命最初的養分與情感體驗,也影響著我們後續一生的成長與發展。


如果你想知道,原生家庭給你帶來了哪些影響:


它帶來的是陰影還是支持,干涉還是保護?

它如何塑造了你的情感模式?

它為你帶來什麼樣的婚姻觀?

它如何影響你的人際交往方式?

它給你帶來什麼樣的行為模式?


通過看見心理測評團隊研發的

「原生家庭影響評估」

,你可以更客觀中立地看到好與壞的方面。


直面它,學習利用已有資源去修復和整合,找尋自我成長的力量。


僅需

 

9.9

 

元,

長按二維碼購買

還原一個真實的原生家庭?




?


長按下方二維碼


回復 

開飯

,送你今天份日

簽~




孩子情緒化、發脾氣,比安撫更重要的是教他這樣做
《家有兒女》細思極恐的情節,給中國父母提了個大醒!

TAG:武志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