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它是隸書標準範本,也是漢代「人教版」教材、印刷術的起源

它是隸書標準範本,也是漢代「人教版」教材、印刷術的起源

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後,儒家的著作就成了讀書人的主流教材了。

可經過秦始皇「焚書坑儒」後,留存到漢代的儒家著作就很混亂了——有的是偷偷摸摸抄錄的,又慌又忙之下,錯漏之處肯定不少;還有的是私藏的秦統一之前的文本,都是用抄寫者所在的國家的文字抄的,字體都不同(還記得我在篆書部分講過的內容嗎?一個字有四五種寫法是常事,比如「羊」就有二十多種寫法)。

所以,議郎蔡邕(yōng,下一章再專門介紹他)向漢靈帝提出校正經書,並將校好的版本刊刻於石,以便給天下人提供一份標準範本,以作為評定正誤的依據。

漢靈帝一聽,這是件大好事啊。正好蔡邕你的字也寫得好,一事不煩二主,乾脆就請蔡愛卿你整理謄寫吧!

於是,蔡邕就組織人手,把儒家七經(《魯詩》《尚書》《周易》《春秋》《公羊傳》《儀禮》《論語》)刻成石書。

8年之後,46塊石碑刻成,因其始刻為東漢靈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故名《熹平石經》。

又因為該石刻都是由蔡邕統一用規範的隸書所寫,所以又名《一字石經》。

它是隸書標準範本,也是漢代「人教版」教材、印刷術的起源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它是隸書標準範本,也是漢代「人教版」教材、印刷術的起源

《熹平石經》每塊石碑高3米多,寬1米多。

全部碑文約20萬字,立於當時國立最高的學府——洛陽太學(遺址在今河南偃師朱家圪牆村)的門外。

據說石經剛剛立起來的時候,就轟動全國。從各地趕來臨摹觀賞的人非常多,絡繹不絕,每天光來的車輛就有上千輛,甚至把街道都給堵塞了。

《熹平石經》作為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儒家經典石刻本,為人們校對版本、規範文字提供了準確的範本。

自它以後,又有曹魏的《三體石經》、唐代的《開成石經》以及各種宗教所刻石經,還形成了我國獨有的石刻經書文化。

《熹平石經》還啟發了拓印方法的發明——我們到現在還能看到那麼多古代的書法作品,拓印功不可沒(當然也拓壞了不少碑刻,總的來說利大於弊)。

而且,拓印就是雕版印刷術的前身——可以說,《熹平石經》的出現,就是「四大發明」之一印刷術的起源。(下面的圖就是《熹平石經》的拓本)

它是隸書標準範本,也是漢代「人教版」教材、印刷術的起源

《熹平石經》拓本

它是隸書標準範本,也是漢代「人教版」教材、印刷術的起源

《熹平石經》殘石01

它是隸書標準範本,也是漢代「人教版」教材、印刷術的起源

《熹平石經》殘石02

它是隸書標準範本,也是漢代「人教版」教材、印刷術的起源

《熹平石經》殘石03

為什麼一笑給出的《熹平石經》圖片都是殘石呢?

石經命運多舛,一言難盡啊!

東漢末年,董卓進京後,太學荒廢,石經遭到破壞。

北齊高澄下令遷移石經到鄴都,但運送時中不慎掉入黃河,損失過半。

隋朝營造司有眼不識金鑲玉,又挪用石經做宮殿柱子的基石。

等到唐貞觀年間,魏徵去收集殘存石經時,都幾乎毀壞殆盡了。

自宋朝之後,不斷有殘石出土。

隨著歷代的收集,到現在勉強集存了8000餘字,

殘石分別收藏於西安碑林、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國家圖書館、日本中村不折氏書道博物館等地。

它是隸書標準範本,也是漢代「人教版」教材、印刷術的起源

它是隸書標準範本,也是漢代「人教版」教材、印刷術的起源

它是隸書標準範本,也是漢代「人教版」教材、印刷術的起源

它是隸書標準範本,也是漢代「人教版」教材、印刷術的起源

《熹平石經》是中國書法史上第一個碑刻書法的鴻篇巨製。

它是東漢朝廷官方認證的讀書習字範本,其權威性、標準化完全相當於現在的人教版教材。

儘管有人嫌棄它過於規整、平實,但這不正是入門築基所需要的嗎?

它是隸書標準範本,也是漢代「人教版」教材、印刷術的起源



(未完待續,本文為《趣說漢字書法史》系列文章,加關注可看之前文章以及及時獲得更新提示。每天1分鐘,通曉書法史。)

它是隸書標準範本,也是漢代「人教版」教材、印刷術的起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