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管理心學:用陽明心學激發組織活力(六)

管理心學:用陽明心學激發組織活力(六)

最有格調的心學微刊

李安

今天,我要談談「為什麼是陽明心學」。即為什麼要用陽明心學激發組織活力?

在人們的認識里,激發組織活力的方法似乎應該有很多,比如,周易、道德經、論語(有人說半部就夠了)、孫子兵法、曾公家書、毛公語錄,再比如,德魯克、福麗特、彼得.聖吉、稻盛和夫、海爾經驗、大慶精神,等等。毫無疑問,這些思想和經營模式對其它企業的發展都有它的啟示作用。可是,讓我們坐下來,靜靜地想一想:有哪個企業是真正學而優則成的?即使是稻盛和夫老先生,如果沒有京瓷和日航的利潤在那裡閃閃發光,又會有幾個中國企業人士會追捧他老人家的「敬天愛人」?如果不研究清楚那些聖人的哲學思想是通過怎樣的邏輯鏈條轉化為那些企業贏利能力的,只是因為一個企業賺了錢就撲過去翻閱它過去的工作日記,然後從中找出若干條光鮮亮麗的篇章捧回家懸樑刺股,這似乎有些太投機和太偷懶了吧。

要說清楚為什麼是「陽明心學」而不是別的哲學思想能夠激發組織的活力,就要從中國企業的環境現狀開始說起。

今天距離2018年結束還有25天,從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算起,我們已經改革開放了四十年了,而且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們在自豪驕傲之餘,也要冷靜地分析一下這幾百萬億的GDP是怎麼來的?

我們先看一下絲綢、陶瓷和茶葉等中國製造,它們都是「無中生有」的發明型專利技術,是我們的祖先「憑空創造出來的神來之物」,那麼,我們的GDP是由8它們「生出來」的,這叫真金白銀。而今天的GDP有多少是依靠創新「生出來」的?有多少是順天應物、時代賜給我們的?有多少是靠幾億底層的人們用血汗和性命變成的?又有多少是開採資源污染環境向未來透支的?還有多少是用權力設計金融圈套從十幾億人民口袋裡掏出來的?這是需要有一個GDP成分的分析的。

在這樣環境里的組織,其發展的「活力」可能多數成分是一種慾望吧,這種建立在肉體慾望基礎上的利益交換模式固然有它的歷史地位和作用,但不會永遠這樣存在下去,至少不會永遠這樣理直氣壯地繼續存在下去,因為「善」在此,「道德律」在此,「正義」在此,也就是「良知」在此!

所以,陽明心學以它「致良知」的偉大旗幟是可以肩負起在今天這個時代激發組織活力的歷史使命的。

陽明心學可一言以蔽之「致良知」三個字:「吾平生講學,只是『致良知』三字。」陽明先生又道:「聖賢論學,無不可用之功,只是『致良知』三字,尤簡易明白,有實下手處,更無走失。」陽明心學通過樹立起「致良知」的旗幟,來喚醒看到它的那些我們,以解放我們與生俱來的、本有的生命能量,以提升我們的「吾性自足」的生命質量,以達致每一個個體生命的圓滿狀態。正所謂: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那麼,陽明心學激發組織活力是從哪條開始呢?心即理?良知?事上磨?

我有一個與主流看法不太一樣的觀點。很多人認為陽明心學是一門實踐性的學說,或精緻地表達為:道德理想主義的實踐哲學。而我卻覺得陽明心學的關鍵法門是另外一個詞——「信」。

陽明心學的宗旨是「良知」和「致良知」,而良知是「不慮而知」的天生之物,類似的表達還有蘇格拉底的「學習是一個回憶的過程」,愛默生的「共同靈魂」,康德的「先驗的邏輯程式」等。這種先驗的或天生的能力用通俗的話說,就是我還沒有去認識事物之前,我的腦袋有什麼東西使我們的認識如何成為可能?對於這類先驗性的哲學觀點或概念,我們若不能真正相信,人便不能真正存之於心而死心塌地去做,也就不得入門;如果不能在「致良知」的過程中排除種種私心雜念、變化無窮的干擾,就不能脫身昧心人意、天羅地網般的陷阱,也就無法達到「良知澄明」的狀態,也就成不了「聖人」了。

陽明先生講「心即理」是讓我們認清人類在認知上的局限性:陽明先生講知行合一是讓我們認識到「良知」的通透性;陽明先生講事上磨是讓我們看清「致良知」的切入口和路徑。當我們相信自己有良知這樣一個「無盡藏」,這樣一座金礦,再加上有合適的激勵制度和對應的工具,人們就會向內挖掘,就不會就一味地向外索求身外之物。

真正的安全感在於我們內心對自己的相信;真正的歸屬感在我們內心的深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陽明心學 的精彩文章:

「順其自然」是平庸者最貼心的安慰
人際交往中,最大的忌諱是交淺言深

TAG:王陽明心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