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始皇陵為何沒人敢挖?「五爪金龍」相當於龍眼,挖它會斷了國脈

秦始皇陵為何沒人敢挖?「五爪金龍」相當於龍眼,挖它會斷了國脈

秦始皇是一個偉大的皇帝,數千年前,憑藉過硬的軍事政治才能,完成統一六國的偉業,一手創造了威震四方的大秦帝國。

車同軌,書同文,秦始皇立下卓越戰功,然而關於他身上的爭議從未停止,有人說秦始皇完成大一統,理應受到後世讚揚,還有人說道秦始皇十分殘暴,修築長城耗盡大量財力物力,百姓苦不堪言,這樣的暴君不值得人們稱讚。

周所周知,秦始皇上位之後大興土木,舉全國之力建造長城,導致眾多百姓妻離子散,屍橫遍野,民間怨恨之情逐漸上升,陷入水深火熱當中,這些都是秦始皇統治下的真實寫照,也是「暴君」的罪證。

無論從哪種角度來說都不能磨滅秦始皇的貢獻,雖然秦很快滅亡,他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可是瑕不掩瑜,秦始皇畢竟統一了全國,創造了封建社會延續上千年的管理制度,為中華文明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對待歷史事件需要全面客觀的分析問題,修長城是無奈之舉,當時秦國剛剛統一中原,北方勢力虎視眈眈,隨時都有南下入侵中原的可能,每次秦軍前去迎戰,敵人又跑得無影無蹤,秦軍非常苦惱,況且秦軍沒有深入作戰的能力,無法到敵軍內部造成殺傷,只有派遣將領守衛邊關,可是秦國邊防線綿延數千里,需要耗費巨大財力物力。

相比之下,只有修築一條防線最合適,長城就此誕生,事實證明修築長城是一件造福後世的偉大工程,不僅對秦朝至關重要,後世漢代、唐代等王朝都因此受益,甚至在秦代長城的基礎上進行了多次翻修,側面說明了統治者對長城的認可。

除了修長城之外,最令人非議的便是:「焚書坑儒」,其實真正的歷史並非大家想像的那樣,「焚書」與「坑儒」是兩個完全不相關的事情,「焚書」的事情始皇的確命人做過。

其中焚燒的書籍大多是諸子百家的作品,當時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學說,對於推行統一的秦始皇來說是不能容忍的,「坑儒」則是針對方士,這些歷史大家都可以查到。

說起「暴君」的來歷,不得不提一下秦皇陵了。秦始皇在死之前曾經發誓:「即便我死了,也會有龍魂守護華夏民族。」公元前247年,秦始皇著手修築皇陵了,前前後後花費了39年,直到秦二世繼位之後才完工,期間投入了大量勞工,多達上百萬,修築皇陵還非得精力不比長城小。

建造皇陵就是為了滿足私慾,絲毫不顧及百姓存活,期間餓死、累死的人不計其數。

秦始皇陵墓是歷史上規模最大,最完善的陵墓,按照結構可以劃分為三個主體部分,內城、外城、外城之後區域,內城與外城之間布滿了各種設備,外城之外則是陪葬坑,整體布局按照咸陽城設計,總面積可達50多平方公里。

通過前文可以得知,秦始皇上位建立秦朝之前,就已經想為自己修建陵墓了,當時他所設計的地宮與傳統皇陵明顯不同,布局非常複雜,根據史料記載,秦始皇陵位於驪山,距離當時的都城咸陽還有一段距離,秦始皇處於何種考慮會把地址選在驪山呢?

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中記載,秦始皇之所以把陵墓選在驪山,是因為其貪戀美名。

不過隨著深入研究,發現酈道元的推測並不準確,選在驪山作為地址的時候,秦始皇只有13歲,其中的隱秘他怎會知道?

退一步來說,秦始皇真的了解驪山,修建皇陵也不是一個人就能決定的,要知道這不是一件小事,一旦動工將會耗費數十年的時間,怎麼會因為「貪其美名」就草率決定呢?

所以選定驪山的背後一定會有不為人知的因素存在,首先從陵墓的的位置來說,秦始皇陵墓位於芷陽東面的驪山附近,從《禮記》可以得知「南向、北向、西方為上。」「西南隅謂這奧,尊長之處也。」,可見秦皇陵在選擇墓址的時候也考慮了尊卑秩序。

這種說法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在許多諸侯國的帶動之下,「依山造陵」逐漸發展成了一種習俗,縱觀春秋戰國的眾多諸侯墓,正面都是大好河山,寓意實在死後守護家園,還有的君主另闢蹊徑,選擇在山頂上建墓。

春秋時期的秦公墓就是依山而建,這種觀念依舊在延續,並且傳承給後世,到了秦始皇統治時期,自然要遵從祖上留下來的制度,因此靠近驪山也符合這種觀念。

秦始皇陵背鄰驪山,面向渭水,好風景盡收眼底,從高處往下看去,山脈綿延,萬峰聳立,從渭水向北眺望,宛如一幅絕美的畫卷,兩邊的山脈猶如巨大的屏風矗立在皇陵兩旁,令人驚嘆。

還有人說,秦始皇之所以選擇驪山,是因為這個地方可以匯聚仙氣,例如在秦皇陵剛好可以與驪山山頂連成一條線,再來看看驪山,每一座山峰都像是一個巨大的龍爪,秦始皇陵就在龍爪的擁簇之中,形成了傳說中的「五爪金龍」。

「五爪金龍」是龍眼所在的位置,前幾年考古學家用高科技對其進行拍攝,圖片讓所有人吃驚——綿延在山頂的是一條巨大的、如同真龍一樣的「龍」拔地而起,氣勢恢宏。

秦始皇陵的位置就在這虎踞龍盤之處,而且在龍眼所在的位置,正好落在「龍眼」之處。

按照風水學來說,五爪金龍保佑著秦朝連戰連勝,最終一統天下,果然這些話得到應驗,天下重回統一,這種說法充滿傳奇色彩。而且挖龍眼會斷了國脈,非常不吉利,而且會影響中華的運勢,所以專家才一直不敢挖。

綜上所述,秦始皇陵雖然曾經遭受過很多次盜挖,但一直沒能成功挖掘出來,無數珍寶躲過一劫,也許真有一種力量在保護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說歷史LS 的精彩文章:

皇后問:陛下在御花園玩得盡興嗎?皇帝當即廢后賜死,連殺十餘人
中國一小山村裡,生活著蕭何的後代,其後代不是開國皇帝就是宰相

TAG:靜說歷史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