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把唐朝古琴穿越千年,終於在民國找到了知音

這把唐朝古琴穿越千年,終於在民國找到了知音

在古代中國如果要誇一個男子或者女子非常的有實力或者有才華,那麼肯定是說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琴放在了第一位,可見琴在古代的重要地位,琴棋書畫,本指琴瑟、圍棋、書法、繪畫四種古代藝術性技藝,又稱雅人四好。對於琴棋書畫的起源文獻記載追溯到了三皇五帝時期,據說是伏羲發明了琴,上古十大神器中就有伏羲琴。

琴瑟的由來

琴瑟是兩種樂器,但可以搭配使用,不然也不會有琴瑟和鳴這樣的成語,當然,要聲明一點,這裡的琴指的是古琴,並不是現代的西洋樂器鋼琴、手風琴之類的,古琴並不是古代的琴,而是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亦稱瑤琴、玉琴、七弦琴,傳說中伏羲發明琴瑟。琴瑟均由梧桐木製成,帶有空腔,絲繩為弦。琴初為五弦,後改為七弦;瑟二十五弦。這李碩的梧桐木,不是現在大家經常看到的什麼浪漫的法梧桐,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梧桐樹。

那麼琴瑟在古代是如何使用的呢,這裡簡單做個解釋,琴其實就像現在的鋼琴獨奏,觀眾都不出聲,側耳傾聽表演者彈奏,而瑟則更像背景音樂,比如古人在吃飯或者談話亦或者作詩的時候要來點背景音樂,這樣文人更能夠進入狀態,西方人的自助式酒會其實都是中國玩剩下的,琴師一般都是主人或者是美女,或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而瑟師由於在幕後,所以沒有那麼高的要求,可以是中老年男子都可以,琴瑟可以聯合起來演奏,還是一樣的規矩,琴師在賓客前,瑟師在幕後,這能夠給人一種更高級的精神享受。

孔子也是古琴的推崇者,現存琴曲 《獲麟操》、《猗蘭操》相傳都是孔子的作品。

唐彩鳳鳴岐七弦琴前世

前文普及了很多關於古琴的知識,是為了能夠讓大家對於接下來的這個國寶有個比較好的認識,它就是唐彩鳳鳴岐七弦琴,浙江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在《國家寶藏》第一季中曾經代表浙江博物館出現在了觀眾面前,彩鳳鳴岐七弦琴是典型的古琴,彩鳳岐鳴琴底龍池處有琴銘——彩鳳鳴岐,且於龍池腹腔內有用正楷所書——大唐開元二年雷威制」題刻。這個古琴的名字從誕生之日起就有不凡的寓意,鳳鳴岐山這個典故也是耳熟能詳,說的是商朝要覆滅,而在周所在的西岐,也就是岐山上有鳳凰的鳴叫,意味著周代商興,唐朝當時也在西安,彩鳳岐鳴琴的寓意也是希望大唐能夠日益強盛。

至於製作這把古琴的作者雷威,史書上記載較少,在蘇軾《雜書琴事》中曾經有記載雷氏家族的琴,但並不是雷威,通過彩鳳鳴岐七弦琴背後楊宗稷的說明以及一些宮廷材料,我們能夠得到部分雷威的一些資料,據記載雷威絕對是一個古琴的狂熱愛好者,也是一個古琴製作的大師,他認為琴的聲音應該來自自然,因此他在選擇材料的時候,喜歡將選擇交給直覺,他常常在大風雪的天氣,拿著酒暢飲一番,然後跑到深山老林里去聽樹發出的聲音,因此雷威選擇的材料都是上等的材料,制出來的七弦琴也就是上等了。

雷氏世居四川,隋朝時的蜀王楊秀非常喜歡古琴,在他的倡導和推廣下,誕生了雷氏家族制琴,到唐朝時,人人都以擁有古琴為榮,而蜀地成為制琴基地,雷氏家族也成為著名的制琴世家,他們所制的琴被尊稱為「雷琴」、「雷公琴」、「雷氏琴」。

唐彩鳳鳴岐七弦琴今生

彩鳳鳴岐七弦琴誕生以後,肯定演奏了不少的名曲,但是他的去向去成迷,根據後續發現它的線索追溯,彩鳳鳴岐琴有可能一直被宮廷收藏,一直傳到了清朝,在清朝末年混亂的時代,到了朗貝勒手裡,也有可能是彩鳳鳴岐琴當做嫁妝就到了民間,輾轉之後到了朗貝勒手裡,這個名古琴能夠有如此坎坷的命運保存下來,對我們現代人來說真是極大的幸運了。

朗貝勒就是愛新覺羅·毓朗,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六世孫,定安親王愛新覺羅·永璜五世孫,定慎郡王愛新覺羅·溥煦之子。定慎郡王是個愛好風雅的人,他的府上藏了大量的珍寶,這其中可能就有彩鳳鳴岐七弦琴,在庚子國難的時候,這些珍寶都失散了,而這把古琴也流落人間,民國琴學大師楊宗稷偶然從一名女子手中購得這把古琴,這才讓這把古琴綻放光彩。

楊宗稷是湖南寧遠縣平田村人,原姓歐陽,近代琴學大師,中國古琴重要門派「九嶷派」創始人,他用21年時間寫成《琴學叢書》,約四十萬字,是集古今此類書之大成。

如果說雷威是彩鳳鳴岐琴的第一任知音,那麼從唐朝到清朝末年的這千年時間裡,或許它真的沒有在碰上一個知音,如果有,那肯定會在史書上大書特書,直到遇到了楊宗稷,這才再次遇到了知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百家爭鳴 的精彩文章:

部分美國總統年輕時候的照片,時間真是一把殺豬刀
1942年,喪心病狂的日本軍隊竟然把戰俘當做靶子練習射擊

TAG:歷史百家爭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