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元璋不用百姓一粒粟就能養兵百萬,為何崇禎卻無錢發軍餉?

朱元璋不用百姓一粒粟就能養兵百萬,為何崇禎卻無錢發軍餉?

原標題:朱元璋不用百姓一粒粟就能養兵百萬,為何崇禎卻無錢發軍餉?


文/炒米視角


朱元璋的不用百姓一粒粟就能養兵百萬,得益於「軍屯」。

因為任何軍隊都是需要糧餉的,但是不從國家財政出,不意味著不需要,那麼就只能軍隊自給自足了。在朱元璋時代,這種做法的收益極高。因為元末明初,社會上擁有大量流民和荒蕪的土地。但是需要別人去將這兩個資源整合,整合得好,你的收益就是有資格做皇帝。



這不是朱元璋的發明,也不是劉基的發明。中國歷史上,「軍屯」是有著悠久歷史的。比如三國時期曹操就搞過「軍屯」和「民屯」,得黃巾寇民百萬,青州軍數萬,在豫州打下了爭霸天下的基礎。後世大規模的建設兵團,本質上都是「軍屯」的一種形式。


「軍屯」最大的好處在於將人力資源規划到了極致。

大明士兵戰時打仗,農時種地,自給自足,豐衣足食。不給國家添負擔。這在元末明初的時候,效果還是非常明顯的。明初朱元璋曾經將這種軍屯規模做到了270萬。這相當於朱元璋不花錢替大明朝養了一支200多萬的常規部隊。



「軍屯」效果這麼好,窮苦人出身的朱元璋肯定不會放過。於是他把「軍屯」作為一個固定制度給延續下去,兵源構成以「世兵制」為主。


所謂「世兵制」,和我們現在的農村戶口,集體戶口有類似之處,不過大明的比較變態,那就是「軍戶」、「民戶」、「匠戶」。其中「軍戶」屬於「都督府」管理,「民戶」才屬於戶部管理,「匠戶」屬於工部管理。因為在朱元璋的邏輯里,子子孫孫無窮匱也,你沒出生,我就給你規定了職業,提供了工作。屬於你這輩子是當兵的,那麼你的世代以後都是當兵的。名將戚繼光、俞大猷這些都是頂替父職參的軍。


「軍屯」的最大優勢在朱元璋時代大放異彩。但是把軍屯作為和平時期一個國家的常備軍事力量,必然劣勢會逐步暴露出來。


首先軍隊的主業是為了打仗的,而一幫種地的農民,真的到了戰時,是否還有能力作戰這是一個問題。


當然朱元璋解決了這個問題,那就是用「衛所制」把「世兵制」里的「守兵」和「屯兵」從功能上做了區分。所謂衛所制,軍隊的最小單位是10人1隊的小旗,50人為總旗,112人為百戶所,1120人為千戶所,5600人為衛。所以努爾哈赤的「八旗制度」其實也不是憑空創造出來的,實際上就是「軍屯」的另一個變種,畢竟人家也是大明建州衛的。後來偉人用了兩個字總結適合戰爭時期的最合理制度叫「兵民」。



其次隨著時間的轉移,隨著一些制度的破壞,利益鏈條和潛規則的叢生,整個軍屯制度就開始走向另一個極端。

因為長時期不打仗,所以需要的守軍越來越少,而屯軍就成了守軍將領的佃農,而守軍將領開始大規模侵佔「軍墾」土地,成為事實上的大地主。反正這裡由我們軍隊自己說了算,朝廷想管也管不著。


再次由於一開始的這種「軍屯」規模就比較龐大,所以一旦支撐「軍屯」的「世兵制」出了問題,無法進行直接有效地改制。



所以只能在這個制度的基礎上做修補,做補充。又逐漸往募兵制和徵兵制開始發展。但是這對於大明朝廷無疑是個噩耗。因為他長期不需要自己「養」軍隊,所以此刻要自己養軍隊,他沒有物質和制度的準備。無論募兵還是徵兵,那都需要朝廷提供糧餉。原來的「軍屯」產出朝廷拿不到,現在「養」兵,需要朝廷出錢。要知道北宋一直被罵「弱兵」,每年的「養」兵費用還佔到朝廷收入的80%。關鍵是錢花下去,大明軍隊的戰鬥力依然上不來,因為當官的又把目光盯向朝廷的錢袋子了。所以吃空餉,殺良冒功,謊報戰功等等,在大明屢禁不絕,無非就是想跟朝廷要點軍費。而大明朝是出了名的「窮」朝廷。所以只能往老百姓身上轉嫁,明末「三餉」(遼餉、剿餉與練餉)搞得大明人心喪盡。

實際上大明缺錢從嘉靖年間就開始暴露出來了,但是嘉靖愛面子,懂得「養豬」致富,喂肥嚴嵩,然後「殺」了過年,這樣保暖了自己的小私慾。但是到了萬曆年間的時候,經過張居正的「一條鞭」改革,給「一窮二白」的大明朝廷多多少少積攢了點家底,最後被「萬曆三大征」給掏個精光。



到了崇禎時期,表面看起來是內憂外患,本質還是大明朝無法平衡的財政收支體系出了大問題。


這就好比今天的有些大企業,總資產看起來特別嚇人動輒百億,高管工資一年上千萬,但是都死在了那區區千萬的現金流上了,到最後大家都在抱怨高管們不拿錢出來救公司,在抱怨CEO在開發項目和公司管理上用人不當。事實上,每個王朝的末期都差不多,皇帝的合作夥伴們都是既得利益者,誰也不願意割肉和讓渡權益來平衡朝廷運轉。而此刻的李自成也好,皇太極也罷,他們都是創業者,本來就一無所有,所以他們只要有一點點收益,就會激發出無限的鬥志。這些是崇禎沒法比的。



遼東對於崇禎就是一個永遠也填不完的坑。每年幾百萬兩銀子砸進去,任何收益沒有不說,動不動後金還給來京師打劫一把,嚇得自己六神無主。



這就好比一個公司投錯了一個項目,成了「資金黑洞」,關鍵想停掉這個項目止損,還無法實現。於是為了填補這個「資金黑洞」,不得已把整個公司拖下水,不斷搞內部攤派,鬧得員工起來罷工,陷入死循環,最終導致公司倒閉,董事長跳樓自殺。而遼東軍隊諸如「關寧鐵騎」就是那個項目的投資團隊,他們也有一套制度,那就是享受著大明的待遇,拿著大明的資金去投資(打仗),然後得到的收益自己按照小團體的等級制度進行瓜分,並不用上繳給大明朝廷。


但如果是在明初朱元璋時代,朝廷不需要提供「遼餉」,所謂遼餉由大明遼東各衛的屯墾自籌。那麼大明就不需要承擔承擔這一年幾百萬兩的額外銀子。民間自然也沒有變亂,自然就更沒有「剿餉和練餉」雪上加霜了。


文/炒米視角


原創首發,歡迎關注或吐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炒米視角 的精彩文章:

《亮劍》里山本特工隊為何把手雷掛胸前?就不怕被子彈打爆嗎?
朱元璋真實相貌如何?

TAG:炒米視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