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道士為何亂世下山?道教的「劫運」與元始天尊「歷劫度人」

道士為何亂世下山?道教的「劫運」與元始天尊「歷劫度人」

道教的幾次重大興起以及教義發展,都是處在亂世之中,如從漢末至晉、如從宋代至元,這是因為在此期間戰亂頻繁、水旱不息、災疫不斷的嚴酷的現實景象給人一種大劫將至、末世來臨的危機感。

這種危機感給了虔心奉道之士一種使命感與緊迫感,要求他們為普度世人、拯救天下蒼生做出貢獻!

而這種緊迫感和責任感的來源,是道教特有的「劫運說」與元始天尊「歷劫度人」的思想。

《太上洞玄靈寶諸天靈書度命妙經》中元始天尊告訴太上老君「大劫交周,天崩地淪,四海冥合,金玉化消」,整個天地世間將毀於一旦,遑論依附於天地之中的小小生靈呢,因此便有元始天尊的「歷劫度人」。

天尊歷經於每個劫期都會出世教化。

禳災度厄(資料圖)

而天尊所要教化的修行道法實則是有所指的,天尊言:

「我歷觀諸天,從億劫以來,至乎今日,上天得道高聖大神,及諸天真人,三清九宮五嶽飛仙之人,莫不悉從靈寶受度,只得為真仙者也。

大劫交周,天崩地淪,四海冥合,金玉化消,萬道勢訖,而此經獨存,其法不絕。」

天尊歷經億萬劫數,看到所有能夠得到證成之士都是源於其信奉靈寶派,因此在大劫來臨之際,雖然天地崩壞,一切成為虛無,但是靈寶經卻能夠獨存不絕,至於其餘的派別和修鍊途徑則不可長久。

這是因為「凡是諸雜法,導引養生法術,變化經方,及散雜俗,並系六天之中、欲界之內,遇小劫一會,其法並滅,無復遺余。其是太清雜化符圖,太平道經,雜道法術,諸小品經,並周旋上下十八天中,在色界之內。

元始天尊(資料圖)

至大劫之交,天地改度,其文仍沒,無復遺余。其玉清上道,三洞神經、神真虎文、金書玉字、靈寶真經,並出元始,處於二十八天無色之上。大劫周時,其文並還無上大羅中玉京之山七寶玄台,災所不及」。

諸雜法、導引、養生法術、變化經方及支散雜俗,處於六天欲界之中,遇小劫即毀壞,是很基礎的道法;

太清雜化符圖、太平道經、雜道法術,處於色界十八天之中,大劫來臨之時同樣毀壞;唯有《度命妙經》為代表的靈寶經書,處於大羅之天,是劫數所不能及的。

而該經所提及的天尊教化度人就有龍漢、延康、赤明、開皇、上皇等劫期。

如「龍漢之時,我為無形常存之君,出世教化。爾時有天有地,日月光明,三象備足。有男有女,有生有死,雖有陰陽,無有禮典,亦無五味衣被之具,混沌自生。

我以道化喻,漸漸開悟,知行仁義,歸心信向,是時年命皆得長遠。不信法者,命皆短促。我過去後,天地破壞,其中眇眇,億劫無光,上無複色,下無復淵。風澤洞虛,幽幽冥冥,無形無影,無極無窮。」

人間多苦難(資料圖)

在龍漢這一劫期,元始天尊以無形常存之君的稱號出現度世,當時的情況就如同上古社會一樣,雖然有種種生靈,但是並沒有文明與禮儀,因此天尊通過大道教化人民,使人類的智慧漸開,懂得了禮義廉恥並且都信奉和踐行大道,於是人也得以延年益壽。

但是天尊離開之後大劫降臨,天地開始崩壞,億萬劫數之中唯有一片虛空。

而後「逮至赤明開光,天地複位,始有陰陽,人民備足,而有死生。我又出世,號無名之君,以靈寶教化,度諸天人……吾過去後,一劫之周,天地又壞,復無光明。」

到了赤明這一劫期,天地又重新複位,而天尊又一次度人,這種循環實則歷經每一劫期,如接下來「逮至開皇,靈寶真文開通三象,天地複位,五文煥明……我於始青天中,號元始天尊,開張法教,成就諸天……

至上皇元年,諸天男女形改純樸,心漸怠壞。恐至凋落,正教不全……我過去後,半劫之中,來生男女,心當破壞,

轉相疑貳,不信經教,生諸嫉害,爭競勝已,更相攻伐,口是心非,自作一法,不敬天地,輕慢神明,殺生淫祀,禱求邪精。」

河清海晏,天下太平(資料圖)

可見,整個天地所要經歷「劫難」是不可避免的,就連開創宇宙、作為大道的化身的元始天尊亦無法阻止,這是因為影響天地穩定的實則是人心,因為人與天地並列為三,而人又是天地之心,如若人心淪落,則山河大地自然淪陷!

而元始天尊所要做的就是通過真文布教,使人誠心信奉與踐行。

然而,元始天尊也是深知人是善惡混同的,因此天尊並不從外力上接引人,而是通過教化讓真正具有仁厚善良、持之以恆品質的人通過其所布之教得道。

因此,修道之士於亂世出山是有見於山河破碎、人心動蕩的情景,希望能夠收拾人心,使天地復歸河清海晏。

(編輯:見石)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祭鬼何妨入煉持:鄭所南與其祭煉內法
看「陰陽宅」是什麼意思?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