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靠「鍛煉」可以防治卒中?宣武醫院專家研發的這款「神器」了解一下

靠「鍛煉」可以防治卒中?宣武醫院專家研發的這款「神器」了解一下

靠「鍛煉」可以防治卒中?宣武醫院專家研發的這款「神器」了解一下

在東南亞,有一個水上游牧民族——巴瑤族。

由於他們長期在海上生活,這個古老的民族常被人們喻為「海上的吉普賽人」。

靠「鍛煉」可以防治卒中?宣武醫院專家研發的這款「神器」了解一下

巴瑤族人世代生活在東南亞海域,多數以捕魚為生,擅長潛水。先前有研究數據顯示,巴瑤族人平均每天的「水下工作時間」在5小時左右,有人甚至能達到9小時,這是有報道記載中人類每日無呼吸潛水時間的最高紀錄。他們甚至可以在不使用現代潛水裝備的情況下潛入20米深的地方。

靠「鍛煉」可以防治卒中?宣武醫院專家研發的這款「神器」了解一下

這樣的一種現象提示人體通過訓練可以有很強的抗缺血缺氧能力。《細胞》雜誌上的研究顯示,與生活在附近的非潛水族群相比,巴瑤族人的脾臟大了約50%,可將更多含氧紅細胞注入血液循環,約比其他人多10%,這使他們長時間潛水時有更多氧氣可用。

靠「鍛煉」可以防治卒中?宣武醫院專家研發的這款「神器」了解一下

換個角度來看,是不是可以通過主動干預,提前讓機體適應缺血缺氧環境呢?依據這一思路,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吉訓明及其研發團隊在深入研究後,成功轉化為可用於臨床的儀器。

靠「鍛煉」可以防治卒中?宣武醫院專家研發的這款「神器」了解一下

「隔山打牛」降低卒中複發率

一台外形酷似血壓計的儀器、兩條臂帶、一個電源適配器,便是缺血預適應訓練儀的全部裝備。它的使用方法與血壓計類似,只需戴好臂帶,選定訓練方案,靜坐30~45分鐘便可完成一次訓練。儀器內的SIM卡可將使用者每天的血壓值、心率和訓練情況等信息上傳,通過健康管理軟體和專業人員指導實現定製化健康管理。

靠「鍛煉」可以防治卒中?宣武醫院專家研發的這款「神器」了解一下

別看它相貌平平,卻是一部具有自主產權的腦血管病防治「神器」,凝聚了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副院長吉訓明及其研發團隊的巨大心血。首次小樣本研究發現,缺血預適應訓練可以將「頑固腦卒中」(癥狀性顱內動脈狹窄)患者年複發概率降低60%~70%,這是個讓醫學界非常興奮的數字。隨後啟動的國家十三五科技支撐項目(RICA)隨機雙盲對照研究,將於今年底收完全部3000例樣本,進行更全面的研究分析,國際同仁高度期待這一研究結果的發布。

除了在降低腦卒中複發風險上有亮眼表現,缺血預適應訓練在治療老年血管性痴呆,提高急性卒中溶栓效果、降低致殘程度和改善中風偏癱患者的康復效果也令人振奮。吉訓明團隊2017年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循環》《卒中》上相繼發表的兩篇研究成果顯示,遠隔缺血預適應有望降低重度頸動脈狹窄患者支架置入術後的腦損傷併發症,提高手術安全性;可減少缺血性腦小血管病患者的腦白質病變體積,改善患者腦供血不足、頭暈、耳鳴和睡眠障礙等癥狀。

靠「鍛煉」可以防治卒中?宣武醫院專家研發的這款「神器」了解一下

從字面上看,「缺血預適應」即為提前適應缺血缺氧環境。缺血預適應訓練就是通過科學的臂帶充放氣對老年人雙側上臂進行反覆、多次的壓迫與釋放,激活人體自身內源性抗缺血缺氧的保護機制,誘導機體產生抗缺血、缺氧保護物質,進而對缺血受損器官,比如心臟、腦組織產生保護作用。最新研究發現,缺血預適應訓練可增加狹窄或閉塞血管供血區腦組織的微血管新生及側枝血管重塑,改善腦部供血。同時,缺血預適應訓練通過對人體免疫系統的積極調節,降低急性腦梗的嚴重程度,提高腦梗康復期的抗感染能力,減少腦梗併發症,促進預後改善。

「就好比普通人徒手潛水最多只能堅持2~3分鐘,但是東南亞的巴瑤族人卻能堅持5~8分鐘不換氣,一口氣潛入50米深的海域抓魚、抓海參,這正是因為他們適應了低氧環境。」吉訓明教授介紹,經過科學訓練,人體抗缺血缺氧適應能力可普遍提高5~10倍。

小神器聚焦中國防控大難題

與歐美患者相比,我國腦血管閉塞的患者中顱內動脈病變的患者比例高達56%,近乎歐美國家比例的6倍。與顱外動脈狹窄不同,現有的藥物、支架和搭橋手術治療並不能完全控制顱內動脈狹窄導致的腦卒中發生。即使接受了正規抗栓治療,仍有18%的患者在一年內複發,嚴峻現狀促使我國迫切需要適合中國人腦血管病特點、行之有效的腦卒中治療方法和設備。

相對於傳統的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而言,缺血適應治療是一種安全、無創的新型心腦血管病輔助治療手段。它從萌芽之初便聚焦中國腦血管病防治的重大難題。

靠「鍛煉」可以防治卒中?宣武醫院專家研發的這款「神器」了解一下

基於此,首都醫科大學在國際上率先開展了缺氧適應的基礎研究工作。早在1963年,首都醫科大學低氧醫學研究所老所長首次發現了低氧適應現象,並進行系統的機制研究,研究成果被寫入國家統編教材。遠隔缺血適應因其安全、簡單易行而具有良好應用前景,國內外學界一直在尋求該方法的臨床轉化途徑。

吉訓明認為,低氧與缺血適應醫學迄今已有近60年的發展基礎,臨床醫生應該懂得利用前輩留下來的優勢「借勢發展」。「不應只是單純的傳承,而要在傳承的基礎上有所創新,進一步轉化並應用到臨床。」在10餘年臨床研究基礎上,該團隊申報並獲得了遠隔缺血適應治療的國家專授權利,進行了癥狀性顱內動脈狹窄患者的隨機對照研究,並研發出一套基於遠隔缺血適應治療的臨床轉化工具——預適應訓練儀「宣醫通」。通過「宣醫通」可穿戴遠程健康管理平台,已有上萬例患者受益。

「一旦心腦大血管發生堵塞,預適應訓練可使缺血組織存活更長時間,為到達醫院後的進一步救治爭取更多時間,這是我們的早期想法。」吉訓明說,今後他的團隊將會在更多類型心腦血管疾病的防治中開展臨床研究。據悉,歐洲已在救護車上把該方法用於救護心腦血管意外患者的搶救,目的就是延長被搶救者缺血組織存活時間,同時減少到醫院後溶栓出現的副反應。

助推適應醫學臨床轉化

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小神器」大顯身手的舞台也在不斷擴大。在海拔4000米的青海格爾木高原,吉訓明團隊研究發現,高原部隊官兵通過臂式缺氧預適應訓練不僅可以預防急性高反,還能減少因長期缺氧引起的腦缺氧、睡眠障礙、反應遲鈍、計算力下降等,進而提高警覺能力。「未來希望預適應訓練儀能作為戰備用品進入部隊,提高官兵救治能力。」

對於援藏人員、高原遊客等人群,缺血預適應訓練可以幫助提高其心腦血管儲備能力和高原缺血缺氧耐受力,為其工作及生活提供保障。據悉,北京市政府已經啟動建設北京高原適應研究康復中心,對赴高原地區的援助人群提供全過程健康保障。一期工程將於2019年建成並投入使用,由宣武醫院分部、小湯山醫院分部和在西藏拉薩、青海玉樹的兩個前線指揮部分中心構成。其中,宣武醫院將建設北京高原適應研究中心,開展高原適應臨床研究轉化工作。

靠「鍛煉」可以防治卒中?宣武醫院專家研發的這款「神器」了解一下

預適應訓練要求使用者每天接受45分鐘的訓練。鑒於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可能沒有時間進行持續訓練,除臂式產品外,吉訓明團隊開發的可穿戴產品已經獲得國家CFDA認證,未來可讓預適應訓練與日常散步、運動相結合,使這項技術得到更好的普及。「我特別希望這款儀器能像日常用品一樣在普通百姓身上得到普及,提高他們對腦卒中篩查防治的意識。」

吉訓明同時強調,單純誇大預適應訓練作用來獨立防治心腦血管疾病是不可行的。訓練有一個前提條件,即必須在基本的心腦血管危險因素得到有效控制的基礎上進行適應訓練才是科學的。血壓、血糖、血脂指標異常以及有抽煙喝酒習慣等均屬於危險因素,務必要先將這些因素控制在正常範圍。一定要使用科學的方法,降低腦卒中的發生概率。「該產品推廣使用後,有望使我國腦卒中發生率下降,從而使醫療花費降低20%~30%,即每年80~120億元,同時節省寶貴的醫療資源。」吉訓明說。(文/實習記者 王倩本報記者譚嘉

· 記者手記

靠「鍛煉」可以防治卒中?宣武醫院專家研發的這款「神器」了解一下

科研和臨床應擰成一股繩

探索心腦血管疾病防治手段一路走來並不輕鬆,尤其是內源性的非藥物、非手術的創新研發方向。從前輩發現低氧適應現象,到探尋內在機理,再到研製醫療器械轉化到臨床應用,吉訓明帶領他的團隊克服了重重困難。如此堅定做科研的動力是什麼?吉訓明說,醫生不應只是簡單地把眼前的手術做好,一個醫生就算不睡覺,一輩子做的手術也是有限的;但若研發出創新的診治方法,卻能挽救成千上萬條生命。醫生更多地在創新方面發揮優勢,不斷攻克新的難題,能夠更好地造福患者,也是醫務工作者重要的使命。

當然,鼓勵醫生做科研,就需要為大家創造好的科研環境。中國的醫療器械90%甚至95%以上都是由國外研發的,這是中國醫療費用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吉訓明認為,中國醫生心靈手巧,應該重視和鼓勵科技創新轉化,一方面提高醫療團隊的科技創新收入,另一方面鼓勵科技轉化反哺科研,使醫生更安心於科研工作和人才培養。要在醫學的某些領域有原始創新,提升中國的國際學術影響力,真正把中國患者數量優勢轉變成醫療質量和學術的勝勢,這是中國臨床醫學未來該走的路。

文字來源:

健康報醫生頻道

微信編輯:

胡彬

圖片來源:

http://www.sohu.com/a/223642680_11473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3243441503500404&wfr=spider&for=pc

http://www.sohu.com/a/236689551_607951

點擊下方圖標,您的贊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報 的精彩文章:

手術一做,癌症就「跑」了?
用了20多年的感冒藥被「紅牌罰下」,為啥?

TAG:健康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