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95後應屆生期望薪資8千:那些拒絕低薪的年輕人,後來怎麼樣了?

95後應屆生期望薪資8千:那些拒絕低薪的年輕人,後來怎麼樣了?


95後應屆生期望薪資8千:那些拒絕低薪的年輕人,後來怎麼樣了?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01

前幾天,新一輪95後應屆生期望薪資報告上了熱搜。

報告顯示,2019年應屆生平均期望薪資為8431元/月。其中,北京上海的期望薪資更是高達1萬2/月。


95後應屆生期望薪資8千:那些拒絕低薪的年輕人,後來怎麼樣了?




95後應屆生期望薪資8千:那些拒絕低薪的年輕人,後來怎麼樣了?



消息一出,便引發熱議,網友紛紛表示: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95後應屆生期望薪資8千:那些拒絕低薪的年輕人,後來怎麼樣了?



的確,從以往的期望薪資和實際薪資調查情況可以看出,達到期望值的應屆生只佔三成:


95後應屆生期望薪資8千:那些拒絕低薪的年輕人,後來怎麼樣了?



2016年,應屆畢業生簽約月薪大於等於期望月薪的比例只佔38.2%,高達61.8%的受訪者對實際簽約月薪表示嚴重不。滿。意。

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落差?

心理學上有一個達克效應,說的就是這種虛假不公平現象,即能力越低的人,越容易產生對自己過高的評價,而能力越強的人,則越會傾向於低估自己的能力

應屆生對期望薪資普遍偏高,就像80%的司機都認為自己的技術高於平均水平、大部分的人都認為自己的受歡迎程度和認知能力高於普通人一樣。

這主要是因為,當人們發現自己能力不足時,不僅會得出錯誤的結論,做出欠佳的選擇,還會喪失意識到自我錯誤的能力。

因此,當我們開始抱怨薪資沒有達到期望值,或是付出與工資不成正比時,最好能先反省一下,我們是否已經陷入了達克效應中。


95後應屆生期望薪資8千:那些拒絕低薪的年輕人,後來怎麼樣了?



02

那麼,有幸拿下高薪職位的畢業生,就高枕無憂了嗎?

我有一個高中同學,畢業於名牌大學,並且一畢業就被大型外企聘為管理培訓生,起點可以說是很高了,我們都只有兩三千工資的時候,她已經可以拿到5000+了。

但這位同學似乎總是對自己的工作不滿意,不是崗位不喜歡,就是工資太低,總之頻繁地聽說她在辭職找工作。

記得有一次,她跟我抱怨老闆很摳門:當初公司陷入危機的時候,她沒有離開,而是一直在老闆身邊輔佐他,陪他度過難關。

現在公司業績上去之後,老闆賺了很多錢,也高薪聘請了很多大將,卻唯獨不給她漲工資,於是她憤然離職。

後來的幾次,她也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輾轉了幾家公司,每一份工作的時間,最多都只有2年。

再後來,她因為備孕辭職,生完孩子後,卻用了3年時間才找到工作,還是經熟人介紹的。

可見,她的高學歷和大公司的工作經歷,並沒有為她的職業發展保駕護航。

一手好牌,打得稀爛,歸根結底是因為,她根本沒有把注意力放在自我成長這件事上。

精讀君在終身成長詞典的詞條《3:成長》中說到:成長,是不斷變得更成熟的變化過程。

一個致力於自我成長的人,會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提升能力、收穫人脈、積累階層跨越的資本上,而不僅僅是眼前的工資

這世上沒有一份工作不辛苦,太輕易因為工作之外的因素而放棄,往後的路通常都不會好走。

自媒體作者薇安在《迭代》這本書中也講了一個故事:

作者曾經在自己的公司招到了一位各方面表現都出色的女生,但了解到對方的原有工資時,發現她的工資低得讓人難以置信。

和這位女生熟悉之後,作者問她,原公司的工資那麼低,為什麼還做了4年之久?

女生答:自己從業務代表做起,一步步做到經理的位置,在公司的產品大賣上做出了很傑出的貢獻。

但是公司鞭打快牛,認可她,卻一直不給她漲工資,她也很委屈,也曾想過辭職不幹。

但她並沒有任性賭氣,依然努力地工作著。

一方面是覺得在公司還能學到很多東西,另一方面,她相信當自己羽翼豐滿後,一定會找到賞識自己的伯樂。

所以她不斷努力,提升自己的實力,並積極尋找新機會,終於實現了自己的目標。

薇安在書中說道:每一份工作都需要時間的積累,只有花時間深入下去,才能成為一個領域的專業人士。

如果總是因為各種不滿和挫折就放棄,那些所謂的經驗都只不過是懂了些皮毛而已,很難為你增值,你的時間也在一次次輕易放棄的過程中浪費掉了。

海明威有一句話:每一個人在世界上都要受挫折,有許多人反而在折斷的地方長得最結實

深以為然。


03

比起薪資,應屆畢業生最該關注的,是第一份工作本身。

吳軍博士在他的專欄中提到一段經歷:

曾經在谷歌任職時,他想做機器翻譯,但他和主要的負責人都是做語音識別的,如果從頭研究機器翻譯,兩人都沒有優勢。

於是他們請到了世界上做語音識別做得最好的奧科博士。

當時,奧科博士在南加州大學任教。

為了說服奧科博士到谷歌上班,他們給出了一個遠遠高出他期望值的薪酬和股票福利,並且答應他來了以後由他做負責人。

最終,如他們所願,奧科博士放棄了教職,加入了當時只有幾千人的谷歌。

為了進一步讓博士滿意,谷歌還給了他更多的特權和福利,比如:


告訴他一定要在公司提交上市申請報告的當天來報到,因為那時候的股票價格非常低;允許他請長假,回到大學將那一期的課繼續教完;……


對於這件事,吳軍總結道:谷歌成功的奧秘之一,就是殺雞用了宰牛刀。

他認為,對於關鍵崗位的人,用一個一流的人和用一個三流的人,結果會大不相同。

但是,為了引進這個一流的人,而且讓他能夠安心為你做很長時間的事情,最好的辦法就是給他一個高出他預期的待遇。

而這種關鍵職位對於一個公司來講是少之又少,因此,對於大多數員工,他們不會給予比任何市場價更高的待遇,有時給的待遇可能比競爭對手還要低。

同理,對於大部分初入職場、零工作經驗的應畢業屆生來說,想要得到高出市場價格的薪資,就更是難上加難了。

期望總歸是期望,總有一天要回到現實。

聽上去似乎不太公平,也讓人感到沮喪。

但事實並非如此,我們也不必太過悲觀,因為大多數企業雖然不會提供很高的薪水,但是會給年輕人更多的成長空間。

真正的有志之人,會更看重後者。

如果你選擇的第一份工作,能夠讓你加速成長,那麼即便工資不高,也不應該放棄。

因為第一份工作選得好,能夠幫助你在10年後掙到同齡人3到5倍的收入。

所以,對於應屆畢業生而言,關鍵在於選擇一份能夠讓自己獲得學習和成長機會的工作,而不是看工資是否能夠達到期望值

如果第一份工作看似工資高,卻讓你什麼都沒有學到,那麼5年下來,你也只不過是把1年的經驗多用了5年而已,不具備任何競爭力。


95後應屆生期望薪資8千:那些拒絕低薪的年輕人,後來怎麼樣了?



04


判斷一份工作值不值得做,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而不是被眼前的薪資所迷惑。

當你把目標放長遠時,這兩個重要的字就出現了:成長。

《迭代》中有一句話很有道理:無論你現在多少歲,無論你現在工作多少年,都要想辦法在工作上得到成長。這樣你的價值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提升

如果你的這份工作只給了你一份收入,而你在工作上的能力得不到提升,你的辦公氛圍腐朽且辦公室政治橫行,你的同事言行消極負面,這時候才應該考慮換一份工作。

記住稻盛和夫說過的一句話:熱愛你的工作,像談戀愛一樣迷戀對你的工作。

這,才是一個正確的工作觀。

願你永遠不偏離成長的軌道,即便手握爛牌,也照樣打得漂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精讀君 的精彩文章:

層次越高的人,越懂用這3種方法捍衛自己,越混越好
《瑪格麗特小鎮》:加了濾鏡的愛情,不會太長久

TAG:精讀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