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兩千多年前的一部著作,至今被世界各國翻譯研究

中國兩千多年前的一部著作,至今被世界各國翻譯研究

孫武,字長卿,生於公元前535年,古時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被後世尊稱為「兵聖」。其著作《孫子兵法》,在中國甚至世界軍事史中,佔有重要地位,其內蘊含的軍事思想,亦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並廣泛應用於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領域。

孫武自幼便喜愛研讀兵法,歸根結底,還是受家庭影響。

其曾祖、祖父都是齊國一代名將,孫武血統內就與兵家分連不開。年少時,他已深諳用兵之道,期望將來能有一番作為,然而,齊國的連年戰亂與內部紛爭,令其大為失望。孫武十八歲時,懷揣壯志中離開齊國,至吳國謀取作為。

在吳國生活期間,孫武並未入朝自薦,而是尋得一處隱居之地,專心著書,以待時機。

公元前515年,吳王闔閭繼位不久,他想要成就霸業,廣攬天下英才,身邊的伍子胥便把孫武推薦給他。孫武來到吳宮後,呈上十三篇兵法,吳王闔閭看過後,大為讚歎,對孫武更是刮目相看。之後,他讓孫武實際演練一遍,以觀閱兵法實際效果。

演練初,闔閭並未給孫武兵士,而是領來180名宮女供孫武演練,顯然,這是考驗之舉。孫武並未在意,把宮女分為兩隊,由吳王闔閭最為寵愛的兩名美姬作為隊長。孫武向眾宮女講解操練口令後,即命人擂鼓演練。

然而,這些宮女卻無視他的命令,仍舊嬉笑打鬧,亂做一團,原本,已經排好的隊列也變得東倒西歪。孫武當即命人把兩名美姬隊長抓起來,當眾斬首。一旁觀陣的吳王闔閭急忙過來求情,稱「寡人已經知曉將軍的作戰能力,這兩個美姬就不要殺了,否則寡人會寢食難安的。」

孫武卻以「將在軍中,君命有所不受」為由,拒絕了吳王闔閭的求情,當眾把兩名美姬隊長斬殺。其後,他在宮女中又挑出兩人作為隊長,繼續進行演練。這次,無人再敢懈怠,專心按照口令操練,短時間內便進退有序、陣型整齊。

這次雖然損失了兩名美姬,但是,吳王闔閭並未責怪孫武。相反,當他看到孫武短時間就能把宮女訓練成一支進退有序的隊伍,不由對其心生賞識,當即拜孫武為將軍。從這點來看,吳王闔閭還是比較有遠見的,他懂得眼下什麼對自己最重要,再多的美姬也換不來如此良將。

公元前512年,吳國興兵討伐楚地的屬國鍾吾、舒,孫武、伍子胥一併跟隨。吳軍在作戰中,勇猛善戰,勢不可擋,一路橫推而過,所向披靡。吳王闔閭心中得意,準備率領主力一舉摧毀楚國都城,卻遭到孫武勸阻,他稱:「楚國軍事實力強大,我們與之對戰難有勝算。何況,現在吳國軍隊連滅兩國,鞍馬勞頓,消耗巨大,當務之急是修整兵馬,養精蓄銳,等待來日再戰。」

吳王闔閭認為言之有理,下令撤軍。

經過此戰,孫武找到了楚國的弱點,並據此制定出消耗楚國力量的作戰策略。他組建了三支軍隊,輪流對楚國邊境進行攻擊,第一支吳國軍隊出兵時,楚國立刻派出主力軍隊迎戰,然而,雙方還未交戰,吳國軍隊立刻選擇了撤退。

楚軍見虛驚一場,也隨之返回,可不待幾日,第二支吳國軍隊攻打楚國邊境,楚國只好再次集結大軍增援,這次與上次相同,皆是趕到交戰前線時,吳國軍隊早已消失的無影無蹤。孫武利用這種車輪戰式的襲擾,令楚軍來回奔波,疲憊不堪,同時,亦消耗了楚國大量國力。

最終,楚國實力衰落,許多原本附屬楚國的諸侯國紛紛叛離,吳國成為最大受益者。

公元前506年,孫武使用長途奔襲、機動作戰的策略,重創楚軍。當時,吳國的屬國蔡國遭受楚軍攻擊,孫武率三萬精兵增援,一路逆河而上。楚軍得知後,急忙領軍回撤,退守至漢水一帶設防。不料,孫武突然改變動作,放棄了水路行軍,下令棄船登陸,這種出其不意、意料之外的打法,令楚軍有些措手不及。

儘管獲得戰機,但是,孫武並未把所有兵力都用於奔襲作戰,僅選了三千五百士兵,輕裝前行。一行來到漢水東岸,與防禦在此的楚軍發往交戰,孫武命人且戰且退,引誘楚軍進入埋伏圈,最終全殲敵軍,三戰三勝。不久後,楚國與吳國進行決戰,雙方會戰於柏舉,展開廝殺。孫武率軍主動出擊,闖入楚軍陣中,使楚軍陣腳大亂,引發踩踏。

吳王闔閭趁此率主力進攻,楚軍不敵潰敗,損失慘重。楚軍敗逃中,孫武採用靈活戰術,趁楚軍渡江至一半時,下令吳國軍隊攻擊。論水戰,楚軍遠遠不是吳軍的對手,更何況在江中,楚國軍隊更是處於被動挨打的境地。另外,孫武也會經常挑楚軍就餐時,率軍發動突襲,輕鬆獲得勝利,這便是戰術多變的重要性,依靠這點,吳國常常打的楚國毫無招架之力。

在孫武的出色指揮下,吳國自柏舉決戰,至攻佔楚國都城,僅用了十天時間,這在當時是難以置信的。須知,柏舉決戰起,楚國投入軍隊二十萬,而孫武僅有三萬兵力,如此懸殊之下,他卻能力挽狂瀾,以少勝多,可謂是用兵如神的典範。

《尉繚子》中曾這樣說道:「有提十萬之眾而天下莫當者誰?曰桓公也。有提七萬之眾而天下莫當者誰?曰吳起也。有提三萬之眾而天下莫當者誰?曰武子也。」

公元前496年,越國君主允常去世,其子勾踐繼位。

吳王闔閭覺得越國正值換君之際,局勢不穩,正是難得的出兵時機。孫武卻認為吳軍久戰,兵馬疲憊,不亦再捲入對越戰爭,闔閭不聽勸阻,貿然組織軍隊攻打越國,導致慘敗。此戰中,吳王闔閭身受重傷,回國沒多久即喪命西歸。

闔閭死後,其子夫差繼位,伍子胥與孫武繼續輔佐。經過數年練兵備戰,吳國終於在公元前494年攻佔越國,並俘走越王勾踐。根據史料記載,雙方交戰初,勾踐以水路進攻,採取側面迂迴戰術,吳王夫差則率領十萬將士抵抗。

當天夜裡,孫武與伍子胥則各率一支疑兵隱於河岸兩側,待勾踐部至此後,命人雙雙舉起火把,火光照亮整個夜空,兩側吳軍喊殺震天,聲勢如虹。勾踐所率軍隊,面對突如其來的一幕,陣腳大亂,軍心動搖。

孫武趁此良機,率軍衝殺而下,摧毀越軍防線,導致了勾踐的全線潰敗。混戰之中,勾踐率領殘軍五千餘人退守會稽山,吳軍奮起追擊,將其圍困在城中。自知難挽頹勢,在范蠡建議下,勾踐選擇束手就擒,屈辱求和。

眾所周知,勾踐極為擅於隱忍,他雖然臣服吳國,但心中卻一直向著一雪前恥。在吳王夫差接受求和時,伍子胥就曾強烈反對,他認為留下勾踐性命,未來會對吳國造成極大威脅,然而夫差並未聽從,反而把伍子胥處死。

勾踐在吳國為奴三年,後來被夫差放回。回歸越國後,他整頓朝綱,韜光養晦,每日卧薪嘗膽,數年內終使越國再次壯大,最終舉兵覆滅吳國,吳王夫差自刎而死。如果夫差當初聽從伍子胥之言,也就不會落得如此下場。

儘管,在孫武的幫助下,吳王夫差終於擊敗越國,建立霸業。但是,他隨之變得日漸驕橫,引起孫武不滿。尤其是夫差聽不進忠臣諫言,殺害至友伍子胥,更令孫武無比痛心。他本想助吳國統一南北,創立大業,然而,種種跡象表明,吳王夫差並非明主。

甚至,他自己都有可能引來殺身之禍,最終,孫武選擇了退隱山林,修訂自己的兵書。孫武之名能夠流傳後世千年,主要還是源於《孫子兵法》,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此書不過五千餘字,卻蘊含了兵家作戰之精髓,其內的軍事思想更是影響後世至今。

伍子胥被殺後不久,孫武可能也因憂國憂民和鬱郁不得志而謝世了,他的卒年當在公元前480年(衛庄公元年)左右。從退隱到壽終,孫武一直沒有離開吳國,死後則葬於吳都郊外。現今的孫武墓地位於今蘇州市相城區元和鎮境內,即:歷史記載的孫武墓所在地。

蘇州是孫武的第二故鄉和功成名就之地,相城區更是孫武的歸隱終老之地。據《越絕書》、《皇覽》、《輿地紀勝》、《天下名勝志》、《吳門表隱》以及《吳縣誌》等文獻資料記載和考證,孫武墓位於相城區,這也得到了海內外學術專家及孫武后裔的認可。

管中窺豹,足可看出孫武此人的軍事能力冠絕古今,當之無愧是中國甚至世界上的偉大軍事家。《孫子兵法》的軍事思想不僅用于軍事,甚至,亦被廣泛應用到其他領域。日本充分利用《孫子兵法》中的軍事理論,用於商業領域,並取得明顯的效果。

1990年,發生在中東地區的海灣戰爭,這是一場以高科技為主的現代化戰爭,《孫子兵法》依舊能發揮巨大作用,這便是其軍事思想精髓所在。現今,這本書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該書成為國際間最著名的兵學典範之書。

正如上文所說,孫武之所以能夠享譽中外,根本原因並不是他幫助吳國打了多少勝仗,也不是他創造了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而是他為後世留下了一本兵法巨著《孫子兵法》,堪稱為兵家必讀之物。

換個角度來說,此書是對春秋時期諸侯各國頻繁、激烈、多樣的戰爭經驗的總結與升華,是對春秋時期兵家理論的繼承與發展。《孫子兵法》的誕生並非偶然,它是春秋時期思想文化的產物,同時,亦是孫武天才與勤奮的結晶。

時至今日,《孫子兵法》不僅在國際上享譽盛名,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且成為多國軍事指揮員學習書籍。除了這些,在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它都發揮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謂是「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參考資料: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孫子兵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川文社 的精彩文章:

古代的中國人非常聰明:地上建築設計完美,地下建築也同樣不遜色
宋朝真的很有錢嗎?表面光鮮內在畸形,身上有太多不斷流血的傷口

TAG:山川文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