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歐盟歡迎中國參與千億歐元創新計劃

歐盟歡迎中國參與千億歐元創新計劃

歐盟歡迎中國參與千億歐元創新計劃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巴蓋特發表講話。

■本報記者 唐鳳

喝著啤酒、吃著沙拉,看著中國功夫、聽著英文歌曲,甚至還有廚藝展示,但這卻是一場名副其實的科學活動。

近日,歐盟委員會科研與創新總司長巴蓋特(Jean-Eric Paquet)為第五屆歐洲在華科研人員網路科學大滿貫活動揭幕。

科學大滿貫是一項科學傳播競賽,來自中國的5名年輕科學家將通過創新形式把研究工作迷人的一面展示給公眾。獲勝者將前往歐洲旅行,並獲得參觀任何歐洲研究機構的機會。

「以這場活動作為中國之行的結束,我非常榮幸。這次行程主要討論的就是中歐之間如何加強合作,雙方在很多方面仍需相互了解,不僅僅是政府,科學家個人也應更多地了解彼此。」巴蓋特說。

科學很快樂

科學大滿貫活動起源於2006年,最早出現在德國,是一項集時尚、科學、娛樂為一體的英文科研課題陳述比賽,主張快樂科學、娛樂科學,2013年首次在中國舉行。

科學大滿貫是一項以科學為主題的對話活動,研究人員要在非專業受眾面前介紹其工作內容。「要發揮創造力,以原創思想向世界介紹你的研究。可以利用一切手段證明你的創造力,無論是現場實驗、烹調還是踢踏舞,任由你決定。」科學大滿貫這樣描述比賽要求。

「我從科學大滿貫比賽獲得的最重要經驗之一,就是真正了解了我們的工作內容。我知道了如何向外界講述我們工作的意義,如何把科技、藝術和公共空間結合起來。我後來做了大量交流,發表了幾篇文章,因此,比賽不僅幫助我強化了相關技能,還對項目本身起到了輔助作用。」首屆科學大滿貫冠軍、武漢大學城市設計學院余洋說。

余洋以手繪風格的幻燈片配合深入淺出的講解,闡述了研究課題「生態設計景觀」,還改編了一首英文歌曲,把「新東湖」唱給觀眾聽。他提到,在講到把東湖的岸堤「軟化」下來時,擔心專業的幻燈片大家看不懂,於是他用手繪,一筆一畫描繪出一片湖,又畫出飄搖的岸堤,「大家一下就懂了」。

競賽由歐盟委員會發起,由歐洲在華科研人員網路舉辦,旨在為活躍在中國的歐洲研究人員及希望與歐洲合作的中國或其他國家的研究人員提供交流平台。

「我們一直在探討促進中歐科學家交流的方法,並努力支持更多中國科學家到歐洲大學或研究機構工作。」巴蓋特告訴《中國科學報》,歐盟一直致力於積極建立不同的平台和發起各種活動倡議,以推動歐洲、中國和其他國家研究人員之間的研究合作和流動。

開放共贏

巴蓋特表示,歐洲即將投入1000億歐元用於「地平線歐洲計劃」,這一創新計劃對全世界特別是中國開放,中歐科技創新合作可以藉此取得新成就。

「『地平線歐洲計劃』(第九框架計劃)將於2021年到2027年實施,與中國下一個五年計劃時間吻合,這為中歐共同推動可持續發展和創造就業機會提供了豐富的合作機遇。」他說。

據了解,今年6月,歐盟委員會發布「地平線歐洲計劃」提案。該計劃是歐盟接替「地平線2020」計劃的新一輪研發與創新框架計劃,臨時預算約為1000億歐元,是歐盟歷史上最大手筆的科研資助項目,重點關注三大領域:基礎研究、創新和社會重大問題,包括基礎研究及應用研究,涵蓋領域包括健康醫療、工業數字化轉型、交通能源、食品安全等。

巴蓋特說,歐洲已有不少項目對中國開放,未來也希望有更多歐洲專業人員來中國參與項目,而「地平線歐洲計劃」未來將對不少中歐科技創新合作進行投入。

歐盟駐華代表團科研創新公使銜參贊薄思睿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曾表示,「科學、研究和創新一直是中歐戰略夥伴關係的基石。加強雙方科學家和創新者之間的聯繫,有助於加強彼此間的交流與合作。」

中國是歐盟科研和創新項目的重要合作夥伴。在第七框架計劃中,中國就是第三大國際參與方,薄思睿提到,在「地平線2020」計劃啟動的第一年,中國已成為繼美國、加拿大和南非之後的第四大參與國。

而且,隨著中歐的科技合作越來越緊密,「與幾十年前相比有了很大變化,過去中國一直尋求歐洲的幫助,到現在雙方更對等、更互惠互利,也出現了許多高質量的合作」,巴蓋特說,「這是實實在在的變化」。在航天、氣候變化和腦科學研究等方面,中歐有很大合作空間。

日新月異

這是巴蓋特第一次來中國,日新月異的中國科技創新讓他印象深刻。

巴蓋特前往百度公司,了解中國技術企業在人工智慧等領域的引領性進展,感受中國青年人的創新熱情。

「我也有興趣嘗試百度的無人駕駛技術,歐盟在這方面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同時也說明很多原創技術發源於中國,又有更好的投資保駕護航,使得中國在很多地方都是領先的。」巴蓋特說。

此外,巴蓋特提到,歐盟目前關注更多的是什麼樣的研究能夠真正讓社會受益,以及增強社會包容度和遵守整個地球的生存界限。「它就像一個天平,天平的兩側有社會因素和創新。在這個過程中,沒有哪個國家的科學家是完全熟練掌握的,就像是一個新手要學會划船一樣,所以需要國際方面的合作。」他說。

據悉,巴蓋特近日率領代表團訪華,其間會見了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以及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科學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等機構的負責人。科研創新是中歐友好關係的關鍵合作領域之一,本次會面為回顧雙方合作成果及探討新的合作項目提供了寶貴機遇。12月13日,巴蓋特還擔任了第14屆聯合科學和技術委員會的聯合主席,該委員會負責評估中歐在研究領域的合作,並討論未來合作機會。

目前,正值歐盟和中國慶祝《中歐科技協定》簽署20周年(1998年),以及《中歐和平利用核能研發合作協定》簽署10周年(2008年)。去年,中歐雙方各出資1億多歐元啟動了一系列聯合旗艦計劃,並且通過《歐洲原子能協定》和歐盟的聯合研究中心加強了雙方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的合作。

(來源:中國科學報 唐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廣東省衛健委:九價HPV疫苗「一針難求」現象明年可緩解
智能物流骨幹網還要經受更大考驗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