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堪稱「一代神醫」,康熙親賜他四個大字,曾讓神仙知難而退

此人堪稱「一代神醫」,康熙親賜他四個大字,曾讓神仙知難而退

在中國古代,除了扁鵲和華佗兩位名醫醫術精湛妙手回春外,還有一位名醫也是如此,他就是葉天士。

葉天士,江蘇人,他的祖先葉封山從安徽遷居於此地。古時候,手藝方面傳男不傳女,兒子跟著父親學習手藝,將來從事和父親相同的職業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父親也不會把自己的手藝傳給自己的女婿,如果,徒弟不是自己的親屬,則很難學習到手藝的精髓。

因此,只有兒子從小跟著父親學習手藝,才可以將技術傳承給下一代。葉紫帆是葉天士的祖父,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醫生。葉陽生是葉天士的生父,作為一位大夫的同時,他還酷愛收藏文物,喜歡與他人飲酒作詩。葉天士從小熟讀《內經》《難經》對歷代名家之書也旁搜博採。

不幸的是,葉陽生年過半百便撒手人寰,當時的葉天士還未滿十五歲。

葉天士的父親去世後,家中沒有了經濟來源,家門敗落,維持生計都成了難事。為了養家糊口,葉天士開始闖蕩江湖,為人治病。他拜朱某為師,朱某原來是父親的學生,葉天士資質不凡,勤學好問,刻苦鑽研,很快,他的醫術水平超越了朱先生。

十八歲時,他先後跟隨十七位老師學習,其中,就包括周揚俊和王子接等醫術高超之人。由於,這些人都願意收他為徒弟,葉天士也由此得到了「師門深廣」的稱讚。「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葉天士就是本著這樣的思想拜師學藝。

山東有一位姓劉的醫生精通針灸,葉天士想跟隨他學習,卻被他拒絕。有一天,來了一位病人,這位病人碰巧是劉大夫的外甥。病人說,舅舅對他的病症無能為力,所以,才親自來求助葉天士。葉天士詢問了病人的癥狀,查看了病情,給病人開了幾副葯。

這位病人遵照葉天士的囑咐服藥,時間不長病情痊癒。如果是別人,一定會驕傲自滿,因為,治癒了名醫都無法治癒的病症。葉天士卻不這樣想,他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所擅長的方向,雖然,劉名醫沒有能治好外甥的病,但是,也不能否定劉名醫的技術水平。

在這位病人的幫助下,葉天士拜劉名醫為師,經過學習,精通了針灸。取他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短處,葉天士就這樣一步步成長為名醫了。

還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天,葉天士的母親感染了疾病,他嘗試了很多種方法都無能為力,也請來了許多名醫,依然沒有辦法。家僕見狀,告訴他:「后街有個姓章的醫生,他自認為醫術比你要精湛,可是,他的診所卻無人問津。」

葉天士想嘗試一番,於是,就把章醫生請到家中給母親看病。在章醫生的幫助下,母親的病情逐漸好轉,最後,恢復了健康。從此以後,葉天士告訴大家:「章大夫的技術要比我強,大家可以到他那裡看病。」

十七世紀五十年代,中醫學已經被劃分為好幾種門類,葉天士作為民間全科中醫,最擅長醫治的是「時疫」與「痧痘」兩種疾病。他作為國內最早發現猩紅熱的學者,在溫病學領域有著突出的成就,最終,成為了溫病學的開山之人。

可以說,天時地利人和是促使一個人成功的關鍵因素。

明朝與清朝時期,江蘇、浙江一代的地區城鎮化規模不斷擴大,人口密度不斷上升,再加上,多河流和湖泊,氣候潮濕,如此環境為流行疾病的滋生提供了有利條件。溫病是當地最常見的流行性疾病。於是,溫病學派也逐漸形成,最終,成為了當地主流。

溫病學派在明清時期達到巔峰,並且,在相當長一段時間,我國溫病學派的水平居於世界領先地位,這其中,以江南的吳醫門派為代表。

葉天士長期生活在蘇州,他便選擇了這個千載難逢的發展方向。疫病的病毒生存能力極強,傳播速度極快,如果,能找到一種快速治癒這種疾病的方法,這不僅可以使自己的名聲遠揚,而且,還可以將人們從水生火熱中解救。

之後,這些人以葉天士為首,總結前人的經驗,突破舊杠杠,開創了治療溫病的新途徑。葉天士著的《溫熱論》,為我國溫病學說的發展,提供了理論和辨證的基礎。江南地區文化底蘊深厚人傑地靈,歷代以來誕生了不少才子佳人。江南地區的文人們喜愛作詩,這樣一來,葉天士良好的名聲就被宣傳了出去。

曾經,葉天士為康熙治好了背上痤瘡,康熙為了向他表示感謝,親筆題寫了「天下第一」四個字,刻在一塊牌匾上送給了葉天士;傳說,有神仙化身成凡人來找葉大夫治病,葉天士為病人把脈後,在病歷上寫下了「非仙即怪,六脈調和」八個大字,神仙十分吃驚,羞愧而走。

名醫之所以能夠成為名醫,自身因素固然重要,自然也離不開輔助的外在宣傳因素。葉天士拜過很多人為師,也收了很多人為徒,前者使他成為一位名醫,後者使他享有持久的名譽。

相傳,華佗在監獄中時,想把自己整理、撰寫的醫學書籍傳給一個看管監獄的士兵,士兵膽小,不敢收下,最後,這些醫學書籍被一把火燒為灰燼。葉天士並沒有醫學方面的代表作,可是,在他去世之後,他的學生們將他生前留下的醫學資料進行搜集、整理,刊印了多部十分有參考價值的文獻。

可以說,如果不是這些著作,葉天士只是活在傳說里或者是故事裡的一名具有傳奇色彩的大夫。他的醫學思想和治療方法在他去世之後依然存留至今,與時俱進經久不衰。這些學說形成了一個獨有的中醫門派——「葉派」,葉派在眾多中醫門派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葉天士臨終前曾警戒他的兒子:「醫可為而不可為,必天資敏悟,讀萬卷書,而後可借術濟世。不然,鮮有不殺人者,是以藥餌為刀刃也。吾死,子孫慎勿輕言醫。」這是一個對自己的言行極端負責的仁者之言。同時,也顯示出他在醫學,乃至人生哲理的追求上所達到的極高境界。

葉天士生前治癒了一位又一位患者,去世之後造福了一代又一代人。時間可以決定生命的長度,葉天士的思想學說則使他在死後不斷發揮價值,折射出「醫者仁心,懸壺濟世」的光輝。

參考資料:

『《清名醫——葉天士》、《中國四大溫病學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川文社 的精彩文章:

一直來我們都認為是真實的歷史,其實,這裡面多數都是虛構的內容

TAG:山川文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