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戰國時六國都已經配備了鐵劍,為何秦國仍然用青銅劍吞併諸國

戰國時六國都已經配備了鐵劍,為何秦國仍然用青銅劍吞併諸國

原標題:戰國時六國都已經配備了鐵劍,為何秦國仍然用青銅劍吞併諸國



秦始皇陵墓是中國第一個帝王陵,也是蘊藏著最多秘密的陵墓。但因為它的特殊性,雖然曾有過知名學者提出要進行考古挖掘,但最終否決了這個提議。不過秦始皇的兵馬俑坑被挖開過。除了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兵馬俑外,還出土了不少兵器。但令人疑惑的是,這些兵器都是青銅所製成的,竟然沒有一件是鐵質兵器。

要知道,在戰國後期,冶金業的發展,終於踢進了臨門一腳,讓鐵質兵器能夠運用於戰場之上。這也讓兵器製造的中心由春秋末期的吳越楚再次回到了中原地區。特別是韓國依託宜陽鐵山的優勢,所造的兵器天下聞名,蘇秦曾經高度評價道:

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戰國策》


至於說其餘的山東諸國,雖然沒有韓國那麼得天獨厚的優勢,但也紛紛開始淘汰青銅兵器,使用了鐵制兵器。這是有著充足的理由的,生鐵雖然很軟,但是加上其它化學成分以後,遠遠比銅更為堅硬。在戰場殺敵之中,兵器更為堅硬、鋒利,戰士生存的幾率就大了很多。


然而,從秦陵兵馬俑坑出土的兵器情況來看,幾乎沒有鐵質兵器。那麼,秦國為什麼不採用更新的作戰武器,而執著地使用落後的青銅劍,更為奇怪的是,這樣一支裝備落後的軍隊,偏偏又是令人膽寒的虎狼之師,並且最終統一了華夏,結束了幾百年的群雄割據的局面。


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以下幾點。第一,雖然現在探明鐵礦石遠比銅礦要豐富得多,但在當時來看,鐵礦品質太差,提煉起來比較困難,因此量產還需一定時日。銅礦則在自然界中以單質出現得多,提煉和開採的難度較小,也較為成熟。更何況秦國並沒有發現如宜陽鐵山那樣的天然寶藏,所以繼續沿用青銅劍是不得已而為之。


第二,是因為秦國對於青銅兵器的製造技術已經爐火純青,遠遠領先于山東六國。無論是春秋末期大名鼎鼎的越王勾踐劍、吳王夫差劍,還是戰國時六國遺迹發現的青銅劍來看,長度都只是在50-60毫米之間,似乎六十毫米就是青銅劍的極限長度,否則為了避免容易彎曲和折斷,就要增加厚度,青銅劍本來就重,這樣一來會影響出劍速度。



然而,在秦陵發現的青銅劍,長度大約都是90毫米,比普通青銅劍要長得多。一寸長一寸強,以此對抗六國,秦國自然佔盡優勢。

更何況秦國的青銅劍,含鉛很少,這與六國的高鉛青銅劍形成鮮明的對比。但秦國的青銅劍銅錫比例恰到好處,特別是表面含錫的比例高達40%,這讓它外硬內韌。



第三,這與秦軍作戰風格也有關係。秦國以法家為自己的立國基礎,他們獎勵耕戰,強調作戰中的勇敢。在秦始皇陵的兵馬俑,都是沒有頭盔的,呂不韋更是將「丟盔棄甲」作為一種謀略,讓秦軍更具有靈活性。在戰略上領先,在士氣上佔優,制度上有保障,青銅劍製造上也比其它國家更強,自然而然在內心中抵制新的武器。


有很多人懷疑秦陵中的青銅劍是陪葬品,而實際上秦軍也是使用的鐵劍,但並不舍用作戰兵器陪葬。這個說法並不成立,因為在戰國後期遺址挖掘考證中,出土的秦國鐵劍確實微乎其微。另一方面,秦始皇作為皇帝,自然是拿最好的東西陪葬。萬千珍寶都捨得,哪有不捨得鐵劍的道理。


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從來就不是武器,秦國完美詮釋了這一點。但如果秦國再晚統一幾十年或者上百年,等到鐵器的發展如同西漢時期那麼成熟和發達,戰國七雄鹿死誰手,確實也很難預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珏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同為才人,她卻比武則天得寵多了,唐太宗駕崩,她絕食而亡
此皇帝在位時,紫禁城火災次數最多,傳言皇后都被燒死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