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2萬俘虜遭虐殺,這國殲滅18萬日軍當報復!更把日軍旗踩在腳底

2萬俘虜遭虐殺,這國殲滅18萬日軍當報復!更把日軍旗踩在腳底

中國在十四年抗戰中的損失,無疑是整個同盟國陣營中最大的。超過3000萬軍民傷亡換來的殲敵數字卻不甚理想。最後東北的解放,很大程度上還依靠了蘇聯紅軍的協助。而蘇軍雖然在東北打得很漂亮,但是傷亡數字卻也不小。據歷史資料記載,蘇軍在東北損失接近6萬作戰兵員,接近於5個陸軍師被全殲。相比之下,澳大利亞的抗日戰爭卻十分特別。

澳大利亞和日本的初次交戰是1941-1942年間。時值美軍在太平洋戰區大潰敗,英軍接連丟失香港和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幾乎成為整個同盟國陣營在太平洋上唯一的大型中轉基地。相比於遠在歐洲的英國和大洋彼岸的美國,在澳大利亞徵兵的補充速度和效率要明顯高出不少。憑藉著地理位置優勢,澳大利亞陸軍也在第一時間被送上了太平洋戰場。

但是新兵終究是新兵,澳大利亞快速動員的陸軍完全無法和日本久經戰陣的老兵媲美。而且由於美國工廠產能不足,澳大利亞部隊一直沒有拿到M1型半自動步槍和其他相對先進的裝備,火力上相比於日軍甚至有著劣勢。加上日本獲得了制海權和制空權,澳大利亞部隊很快就陷入了絕境。雖然澳大利亞四面環海,但是在二戰期間的海軍規模卻並不龐大。澳大利亞海軍完全無力和日本海軍爭奪制海權,一直在「避戰保船」。

海軍無能為力,坑苦的卻是陸軍。雖然澳大利亞陸軍在太平洋戰役前期的確竭盡所能,但是友軍實在不給力。在英軍美軍相繼崩潰之後,澳大利亞部隊也在日軍的包圍下崩潰。接近2萬人兩個陸軍師全員投降。英軍、美軍和澳大利亞人一起走進了日本的戰俘營。

而日軍虐待戰俘的習慣是早就臭名昭著的。不同於已經在緬甸見識過的英軍和美軍,澳大利亞人還幻想著會得到歐洲戰場上的文明對待,況且日內瓦公約里也有明確規定「繳槍不殺」,卻不知日本就沒打算讓這些戰俘活到戰後。日軍使用了包括刑訊,限制飲食等一系列措施來虐待戰俘,還不定期進行「十一抽殺律」,以虐殺戰俘取樂。在死亡行軍和一系列事件後,2萬澳大利亞戰俘只有1萬活到了同盟國後續部隊的解救,還有相當部分已經徹底失去了正常生活的能力。

而澳大利亞對於日軍虐待戰俘是十分憤恨的。由於長期孤懸海外,澳大利亞人很難接受這種事實。而且由於澳大利亞大部分是英國移民,軍事文化還停留在燧發槍排隊槍斃的「紳士戰爭」時代,一時間舉國上下對於日本仇恨遍天。恰好1943年美軍在多次大型海戰中確定了美軍的制海權,有能力對於日本在太平洋上的島嶼節點進行封鎖和控制,澳大利亞人就開始了自己的復仇計劃。

日軍在新幾內亞戰役後,總共在這些地區駐紮了大約20萬部隊,包括8-9個野戰師團和大量海防、海軍航空兵單位。然而澳大利亞人卻沒有準備硬啃這塊骨頭。他們藉助美軍強大的海軍切斷了日本海軍主力的可能航線,隨後依靠自己的海軍部隊徹底封鎖了這一區域。由於新幾內亞面積畢竟無法和澳大利亞本土相比,機場無論是數量還是準備程度都完全無法和澳大利亞的陸基航空兵抗衡。澳大利亞航空兵依靠絕對的數量和出勤效率優勢徹底控制了新幾內亞空域,和海軍一同徹底封鎖了日本增援和提供補給的想法。而持續的戰略轟炸也徹底摧毀了日軍自力更生的企圖,就是想種植農作物都完全不可能。

在持續數個月的封鎖後,日軍的彈藥、食水儲備已經跌破底線。同盟國聯合部隊才發動了進攻。雖然步兵彈藥並沒有經過很大的消耗,但是大部分日軍士兵在長期的限制食水供應情況下已經失去了原本的戰鬥力,很多班組分隊更是放棄正常交戰,直接發動自殺式襲擊。而這些襲擊效率和日本當初閃擊東南亞已經不可同日而語。日軍20萬部隊最終有18萬被同盟國殲滅,其中還有相當數量是在海空封鎖中被活活餓死。

在二戰結束後,澳大利亞對於日本的憤恨並沒有結束。或許是事件衝擊太大,澳大利亞一直在博物館中把日本軍旗的投影放在入口,所有遊客都會在進入博物館時「踐踏」日本軍旗。安倍晉三多次對此抗議,卻沒有任何成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鐵血軍事 的精彩文章:

在華犯下累累罪行,日軍百人斬部隊被誰打敗?慘到以同伴屍體為食
4架飛機非法入境,這國直接發射導彈擊落!美國嗆聲做法不人道

TAG:鐵血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