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三兄弟相約參加革命後全無音訊,十多年後再見,都已是開國將軍

這三兄弟相約參加革命後全無音訊,十多年後再見,都已是開國將軍

都說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即便從小一起長大的親兄弟長大之後樣貌和性格都會有所不同,更不要說志向了。但是在戰爭時期國家遭受苦難,生活在戰亂時期的大部分熱血男兒都會選擇去參軍,所以一個家庭中的父子或者是兄弟一起參軍都是常有的事情。戴克林、戴克明和程啟文三兄弟就一起去參加了紅軍,更難得的是,他們都熬過了戰爭,並且在建國之後被授予了少將的軍銜。

戴克林、戴克明、程啟文(左起)

他們三個人並不是親兄弟,戴克林和戴克明是堂兄弟,而戴克林和程啟文又是表兄弟,雖然不是一母同胞所生,但是三人從小一起生活,所以感情深厚。他們三個人的老家是在湖北,幾兄弟中年齡最大的是戴克林,他生於1913年。剩下的戴克明和程啟文都是生於1915年,兩個人同歲。因為三個人在老家的親戚基本都被殺害了,所以他們三人一直都是相互照顧,感情比一般的親兄弟更加深厚。

在1929年的時候,三個人在商量之後決定一起參軍,為國家出一份力。但是後來由於軍隊編排的時候沒有把三個人分在一個部隊,因此戰爭爆發之後各個部隊全都轉移到了不同的地方,在那個通訊不發達的年代,三個人就這樣失去了聯繫。

戴克明

雖然人不在一起,但是三個人這些年的經歷卻都有些雷同,建國之後還一起成為了開國少將。戴克林原名叫戴道駒,戴克明原名叫戴道奎,兩個人在參軍之後都決定改名,而且不約而同地使用了「克」字。在參軍之後的十年之內兩個人一面都沒有見過,所以自然不可能存在商量著一起改名的情況,兩個人在1939年的時候才重逢,這不禁讓人感嘆,難道世界上真的有心電感應這回事?

1939年的時候戴克明作為新四軍四支隊代表出席新四軍代表大會,戴克林當時的職務是三支隊的偵查參謀,兩個人居然被分到了同一個宿舍。因為參軍的時候兩個人還年輕,經過十年的部隊生活歲月在兩個人的臉上都留下了痕迹,所以一開始兩個人都沒有認出對方。

程啟文

兩兄弟相逢的時候像陌生人一樣坐在一起拉家常,直到在談話的時候聊到了自己的家鄉,兩個人才總算髮現了對方就是自己多年未見的兄弟,十年未見的兩兄弟就這樣重逢了。因為在戰爭時期表現突出,所以兩個人在1955年授銜的時候都被授予大校軍銜,九年之後他們倆又一起晉陞為少將。程啟文當時也在新四軍,但是由於部隊人數眾多,所以他一直沒和其他兩個人見面。

後來在1959年的夏天,失散許久的三兄弟才最終碰面,分開的這些年三人各有際遇,聚在一起的時候總有說不完的話。程啟文在1955年授銜時也得到了大校的軍銜,不過他晉陞得比較快,在1961年就晉陞為少將軍銜,比戴克林和戴克明都早了三年。三個人在年輕的時候就因為家庭條件不好培養出了艱苦耐勞節儉節約的品質,雖然當兵的這些年沒在一起,但是三個人的感情還是很好。而且軍隊的錘鍊讓三兄弟品格更加高尚,同時也讓他們更加節儉。

戴克林晚年的時候順利退休,儘管那時候他已經不差錢,但他還是習慣於穿著破舊的衣服,看著一點也不像一個開國少將。後來他生病住院需要做手術,雖然他的手術費可以找國家報銷,但是他卻不願意,他認為就算是公家的錢也不能浪費。後來在家人的勸說之下他還是去做手術了,不過他堅持要去掉很多多餘的費用,於是原本一千多的手術費被他削減到七百多,就連醫生都佩服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曉雨歷史觀 的精彩文章:

他是紅軍最出色的將帥,若不犧牲至少是大將,唯一的兒子如今很牛
大將病重,皇帝讓他隨便挑土地賜給他,大將:就給我最貧瘠的那塊

TAG:曉雨歷史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