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圖說蘇聯對中亞的分而治之政策,將谷底和谷口分別劃給不同國家

圖說蘇聯對中亞的分而治之政策,將谷底和谷口分別劃給不同國家

中亞是一個多民族的匯聚之地,歷史上的各個民族在遷徙的過程中相互融合,相互影響。所以自中亞各國獨立以來,他們的邊界問題一直受到各方關注。而要說中亞邊界最複雜之地,當屬費爾干納谷地。

費爾干納谷地位居天山山脈的褶皺帶之中,以連綿不斷的肥沃綠洲和縱橫交錯的河渠管網著稱,乃是一個盛產棉花和瓜果的「聚寶盆」。現如今的費爾干納谷地分屬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可以說中亞各國的勢力在這裡呈犬牙交錯之態,可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其中費爾干納谷地的谷底歸烏茲別克管轄,山谷周邊的高山丘陵則歸吉爾吉斯斯坦所有,而塔吉克則掌握費爾干納谷地出口。那麼費爾干納谷地所在的這片區域,為何會形成這種相互制約的邊界呢?究其原因,此乃蘇聯在中亞實行民族識別和民族劃界的直接結果。

圖說蘇聯對中亞的分而治之政策,將谷底和谷口分別劃給不同國家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作為歐亞古文明的連接帶和諸多民族、部落遷徙的走廊,中亞是一個多元文化薈萃之地。所以人們很難在中亞居民之間划出一個比較清晰的民族族別和地域界限。在中亞的歷史脈絡中,最重要的兩大進程是種族的突厥化和宗教的伊斯蘭化,它們是現今中亞文化的基本特徵。然而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蘇聯,在當時的中亞居民仍處在氏族、部落或是部落聯盟的時期,就人為使用行政手段強行將那些有少許差別的族群劃成了不同的民族,並設定了彼此之間的分界線。而當時的蘇聯之所以會在中亞進行民族識別和組建民族共和國,主要有兩方面的考慮。

首先是以民族自決爭取中亞各個族群加入到蘇維埃陣營,從而避免被反動的白衛軍集團拉攏和利用。因為十月革命後的蘇俄正面臨著協約國集團武裝干涉和國內保皇黨軍隊叛亂的雙重考驗。所以在列寧看來,以民族自決為基礎的聯邦制是把俄國各民族聯合為一個統一的、集中的蘇維埃國家的最可靠的步驟。

圖說蘇聯對中亞的分而治之政策,將谷底和谷口分別劃給不同國家

其次則是為了打破在中亞建立統一的信仰伊斯蘭教的突厥民族國家的企圖,以強化俄國對中亞地區的控制力。因為在中亞地區佔據著絕對優勢地位的民族類別是講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的人們,所以說為了防止泛突厥主義思想的出現和泛濫,就需要把講突厥語族的人們「識別」成不同的民族,進而建立數個邊界錯綜複雜的民族共和國,以達到分而治之的目的。

從1924年開始,中亞的民族識別和民族共和國組建工作進入了實質階段,最終在1936年前後形成五個加盟共和國。其中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在1924年6月成立,次年加盟蘇聯,首都塔什干。其不僅分得了在中亞歷史上久負盛名的布哈拉和撒馬爾罕兩地,而且得到了費爾干納谷地的絕大部分精華。但是在1929年的時候情況突變,原來隸屬於烏茲別克的塔吉克自治共和國脫離了烏茲別克,而升級為了蘇聯的加盟共和國。與此同時,蘇聯當局還將費爾干納谷地出口處的苦盞地區劃給了塔吉克,給出的理由是塔吉克人在那裡佔據多數。這樣,烏茲別克的費爾干納谷地部分與首都塔什干之間最便捷的通道被掐斷了,兩者之間的陸上溝通只得通過翻山越嶺的方式實現。然而在塔吉克得到苦盞後,日子過得也不是很舒服,因為苦盞地區和塔吉克首都杜尚別之間隔著幾乎難以翻越的天山山脈,在嚴寒時節,想要從苦盞去杜尚別只有繞道烏茲別克。

圖說蘇聯對中亞的分而治之政策,將谷底和谷口分別劃給不同國家

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蘇聯通過民族識別和民族共和國的組建實現了對中亞的分而治之,亦促成了現今中亞格局的形成。蘇聯解體後,原來的行政區劃邊界變成了國家間的邊界。而新生的中亞各國除了要解決一系列領土爭端和水資源分配的問題,還有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那就是把居住在本國版圖內的人們凝聚成民族,並在民族性的基礎上形成對公民的認同。但是這很容易走偏,比如中亞各國會將他們的主體民族視為本國的主宰力量,並採取各種措施強化其優勢地位,這顯然對民族間的和睦相處是不利的。可以說,蘇聯從強化控制力出發,肆意安排中亞地區秩序,然而在蘇聯解體後,中亞各國面臨的卻是一個十分錯綜複雜的局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明號 的精彩文章:

聖誕島,一個原屬新加坡的島嶼,1958年被轉讓給澳大利亞

TAG:大明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