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7年前差點被中石油吞併,如今穩坐成山東民營石油頭把交椅

17年前差點被中石油吞併,如今穩坐成山東民營石油頭把交椅

文/華商韜略 王瑩

擁有300億元總資產、7000餘人團隊的東明石化無疑是山東地煉,甚至全國地煉的領導者。

在2018年「中國企業500強」榜單中,偏居魯西南的東明石化卻憑藉906億人民幣的營收擠進排行榜第181位,在同時公布的「中國民企500強」排第47位。

在利潤頗高的石油業,不管從產業上游的原料進口,還是下游的渠道銷售,在國內幾乎沒有企業是是中石油、中石化的對手,能在夾縫中生存下來的民營煉油廠,更是屈指可數。

17年前,虧損2800餘萬元、年產能僅30萬噸瀕臨破產的東明石化,如何成為山東民營煉油「龍頭老大」?

困境

東明石化的前身是1987年的東明縣石油化工廠,1993年李湘平從縣審計局調入,在東明石化的起點是財務科副科長,8年後,他正式成為東明石化的掌舵者。

就在他接手公司的前兩年,國家經貿委等八部門聯合發布了「38號文」,這一「文」發布後的結果,成為李湘平掌舵東明石化後面臨的最棘手挑戰。

《人民日報海外版》2007年的一篇文章中稱,當時(2001年)「東明石化由2000年的盈利2600餘萬元,一下子猛跌到2001年虧損2800餘萬元,陷入前所未有的險境。」

外界猜測,這與 「38號文」有直接關係:

「國內各煉油廠生產的成品油要全部交由石油集團、石化集團的批發企業經營,其他企業、單位不得批發經營,各煉油廠一律不得自銷。」

按照「政策」,中石油、中石化幾乎瓜分了當時全國的油田資源和煉油企業資產。特別是加油站,全國8萬多家加油站以「劃江而治」(以長江為界)的方式,被兩大公司收入囊中,民營煉油資本苟延殘喘,奄奄一息。

其結果必然是「兩桶油」勢力範圍不斷擴大,其原油加工總量已佔據國內90%的市場,並擁有絕對的原油進口貿易資質。

而在東明石化內部,企業負債率高達90%,超員達80%,光這兩個數字就讓東明石化的廠房上空瀰漫著絕望的空氣。

此時,擺在李湘平面前的問題,不僅是一個虧損2800餘萬元的企業,更重要的是,1700名也許從未走出過東明縣,準備以煉油為生的職工的飯碗問題。

有時候,對企業一把手來說,最痛苦的不是不知道怎麼做選擇,而是怎麼選,都有可能是錯的——被「兩桶油」收編還是繼續以卵擊石?

已經仕轉商8年的李湘平並沒有慌,而是當即換了個思路:產業上游的煉油被「兩桶油」卡著,但產業中游的管道和運輸是不是還有一線生機?

即便有一線生機,但面臨著至今部分民企仍面臨的現實問題:建管道和運輸錢從哪來?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曾說:「企業主面臨的最大問題是難以獲得投資資本,銀行不喜歡借錢給私營企業。」

據說,王健林曾經為了2000萬貸款,站在銀行走廊從早上八點等到晚上六點,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感覺,他用了「恥辱」、「卑賤」這兩個詞。

無法從公開資料上得知,李湘平使用了怎樣方法從銀行貸到資金,只知道他頻繁行進在四處拜訪國有銀行、民營銀行途中,甚至向國內外大企業開展合作融資。

但據說,整個山東地煉的發展與當地銀行的支持密切相關。

人們還觀察到,當地政府的修橋鋪路,投資教育,興辦慈善等都少不了民營地煉老闆的身影,個別地煉一把手和李湘平一樣,原來也在地方政府部門有個一官半職。

拋開這些因素不談,如果單從銀行獲得的資金足夠多,李湘平不會在2003年按照《公司法》規定進行股份制改革,讓廣大職工成了企業股東。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資金的問題。

資金的問題解決後,李湘平開始了幾個「大手筆」:從2002年到2006年,東明石化先後開展的20多個項目,投資總額達到20多億元。

這種「大躍進」似的飛速擴張和發展,讓東明石化僅在虧損後的一年就營收13.8億元,創利稅1.4億元,利潤高達6421萬元。

李湘平打下了一場「傳奇式」的翻身仗,只不過,這樣的成績能否抵消掉「母親逝世時,自己還在工作的路上」的遺憾,箇中滋味,旁人難以體會。

但李湘平內心明白,東明石化要發展,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特別是爭取原油進口貿易資質。

當時的政策是,根本不給民企煉油企業開放原油進口貿易資質——民營資本再有錢,不能從國外進口原油,只能找中石化.中石油買原油,其必然是高價不說,產量還受限。

這直接導致2014年整個山東地煉平均開工率只有37%,期間甚至一度跌至20%,東明石化也未能倖免,有工人、有機器、有技術,但就是沒足夠的原油,巧婦難無無米之炊。

同時,中石化、中石油加大了對全國加油站、民營油田的壟斷性收購、強制性收編,徹底斷了大部分民營油企的「米源」。

破冰

英特爾總裁安迪·格魯夫曾說到一個規律,當一個行業發生大規模併購的時候,便意味著「轉折點」的到來。

2014年5月,經濟「新常態」的提法橫空出世。關於這三個字,可以有一百種解讀,但最重要的是,決策層從戰略上意識到,下半場改革生產要素的優化和結構性調整迫在眉睫,實體經濟首當其衝。

第二年的兩會的民營企業家就達到了創紀錄的規模,同年11月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明確提出了「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在決策層看來,要打破「供需不符合市場期待」的怪圈,必須為民營資本,特別是民營製造業撕開一條迭代升級的口子。

同年,商務部向民營煉廠開放原油進口資質和配額。

民營煉廠終於迎來了行業發展的春天,2015年7月6日,東明石化爭取到了750萬噸/年的進口原油使用量。

郎酒董事長汪俊林曾說:「做企業一定要抓住行業發展和社會發展的機會」。正所謂借力者強,借勢者智,緊隨其後的8月,東明石化成為首家獲得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資質、成品油出口資質的地煉企業;12月,東明石化正式獲得成品油出口資質和1萬噸配額,又一次成為全國第一家成品油出口的地煉企業。

750萬噸/年,1萬噸配額。這兩個數字對東明石化、乃至整個地煉行業來說是里程碑式的成功,甚至可載入中國民企煉油業的破冰之步。

繞開了「兩桶油」等中間環節,不僅可以減少代理費用,而且獲得了原油採購的主動權,可有效降低原油的採購價,對於民企煉油廠來說,等於卸下了背在身上17年的重擔。

在李湘平看來,這是國家為上世紀九十年代清理整頓保留下來的地方煉油企業第一次頒發「准生證」,可謂久旱逢甘霖。

同年,東明石化實現758億元的銷售收入,拉動當年山東菏澤整體稅收增長20%。

2016年,東明石化的年營收超過了中石化勝利油田分公司。

國家政策開放的背後,則是地煉民企與壟斷勢力不斷在市場層面抗爭的博弈結果。在一個民營資本話語權缺失的壟斷行業,東明石化每跨出的一小步,才能推動整個地煉行業的不斷前進和蛻變。

反擊

隨著民營煉化巨頭的崛起,以中石化和中石油為首的國有企業也感到了壓力。為了應對民營企業的挑戰,國企煉油廠加快了收購吞併的步伐。

一些民營地煉企業不得已選擇抱國企「大腿」,畢竟「兩桶油」掌握著優勢的上遊資源和下游的銷售網路。

事實上,山東地煉已成煉油國企必爭之地。比如中石油、中石化希望通過收購打壓地煉的實力,而中海油、中國化工則希望通過控股來加強在成品油方面的生產能力,增強與兩大巨頭抗衡的實力。

作為山東地煉企業似乎只有兩條路可選:被收購或者被控股。比如,2010年濰坊弘潤石化和中化集團公司達成合作,中化集團就掌控了51%的股份。

由於「兩桶油」控制了銷售渠道,煉油廠和民營油站沒有議價權,壟斷油企上、下把持,兩頭通吃:上游讓煉油廠成本倒掛,虧損嚴重;下游對民營加油站,抬高油價,增加物流運輸成本。

形勢逼人,打造缺失銷售終端是李湘平不得不做得事情,上游自己煉油,下游必須自己建加油站。他放下豪言:未來將以菏澤市為中心、300公里為半徑,在周邊地區建設1000座加油、加氣站。

這樣一來,對自主品牌加油站供貨,不但質量有保證,而且是直接供應,減少了中間環節,採購成本大大降低,使得銷售價格比其他加油站更優惠。按照目前每年750萬噸的規模,東明石化每年將至少提升50個億的效益。

同時,2016年2月29日,獲得原油進口權後,李湘平發起並成立了中國(獨立煉廠)石油採購聯盟。

目前,全國有17家擁有進口原油貿易配額的企業進入「地煉採購聯盟」,僅山東省就有14家。目前,「地煉採購聯盟」 運營的石油進口份額佔山東原油進口配額的1/3,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15%。

「可以說,我們原油進口的價格在國內是最低的,採購性價比是最高的。」李湘平說。

未來

站在千萬噸煉油企業、地煉行業「老大」的起點上,李湘平沒有絲毫懈怠, 他開始了東明石化未來十年的規劃。

未來十年,東明石化將新增投資758億元,新增產值1260億元,新增利稅192億元,年均新增銷售收入約100億元,將東明石化建設成為千億元資產規模、千億元銷售收入的「千億企業」。

但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作為國家生存和發展不可或缺的戰略資源,石油行業的發展仰仗於政策不斷調整後的傾斜。

在去年舉行的中國能源環境高峰論壇上,中國石油流通協會副會長董秀成則透露:「未來國家政策對於原油進口使用配額和成品油出口配額這兩個配額的大趨勢都是收緊的。」

今年,作為中國石油煉化產能的最大省份,山東卻被排除在國家《石化產業規劃布局方案》規劃的七大產業基地之外,由於加油站數量少,企業生產的相當一部分成品油只能被動賣給中石化、借其渠道銷售。

業內人士認為,「能夠做到原料採購、產品銷售,在煉油利益方面有保障,有生存空間,對於山東民營地煉企業,來講就是很好的事情了。」

但李湘平則不以為然:「我們的特點就是能吃苦,有韌勁,能夠抓住這個偉大的時代賦予我們人生出彩的機會。」

隨著國家石油政策的進一步放開,東明石化如果能抓住時代機遇,說不定中國的「第三桶油」能花落東明,這樣李湘平「實現千億元資產,千億元收入,百億元稅收」的宏偉藍圖就能提前實現。

——END——

圖片均來自網路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商韜略 的精彩文章:

贏了10億賭約,董明珠將給格力分紅108億
5366元一粒的中國老神葯,不換包裝不廣告,暢銷大半個地表

TAG:華商韜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