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的「人殉」是何時消失的?商周之間的衝突何止一個紂王暴政

古代的「人殉」是何時消失的?商周之間的衝突何止一個紂王暴政

文|郭曄旻

周文王彩繪像

商王武丁與他的妻子婦好固然締造了商代的盛世,但他們在普羅大眾中的知名度卻完全無法與另一對「Couple」相提並論。托《封神演義》的福,商代亡國之君紂王與狐狸精妲己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以至於周武王滅亡商朝。歷代封建王朝的亡國之君因為守不住祖先給打下的江山,都是要挨後人罵的,而罵得最凶的自然就是其後緊隨的一個朝代。在古籍之中,商紂王的形象最早出現在《尚書》里。彼時罪名只有數條,大抵只是惟婦言是用、祭祀不修、不任用親族、收容並任用罪人、暴虐百姓而已。到了司馬遷的《史記》里,就加上了大眾喜聞樂見的「酒池肉林」。顧頡剛寫過一篇考證文章《紂惡七十事的發生次第》。他發現商紂王共有70條罪狀,都是各朝各代陸續加上去的。比如戰國時期增加20項,西漢增加21項,東晉增加13項。而且這些罪狀越寫越誇張。

從現代的角度看,殷商倒是真的有一條「反人類罪」,這就是「人殉」,也就是用活人殉葬。這是一種文明幼年時期特有的野蠻習俗。「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為了讓「鬼」(死去的祖先) 保佑自己,先要討好「鬼」,於是商朝的統治者死了之後,陪葬要用活人,祭祀也要使用人牲。翦伯贊就認為:「商代的許多奴隸就是成為人祭、人葬的犧牲品,奴隸主死後要用奴隸殉葬,少者一兩名,多者幾十。在墓前還要殺死許多奴隸來祭祀。」在已發現的殷代陵墓遺址中也都有大量人殉。有的是生殉,更多的是身首異處的殺殉。在侯家莊的殷陵,每一「亞」形大墓, 人殉竟都可多至400人左右。僅就西區的6個「亞」字形大墓和東區「亞」字形的一個大墓、長方形的兩個大墓來計算,人殉的數目已有三四千人。

這就出現一個有趣的反差。一方面,周人在《尚書》里指責紂王荒廢祭祀,不敬神靈,也就是《尚書·牧誓》所說的「昏棄厥肆祀弗答」。另一方面,代商而立的周人對待鬼神的態度卻越來越傾向孔子的說法——「敬而遠之」。周人主張「保民而王,敬德保民」。也就是不能僅僅靠天命鬼神來維持統治,還要愛民。於是祭祀鬼神的地位也就相應地下降,排在人事之後了,而維護禮和宗法血緣關係,也就無須殺人來祭祀和殉葬了。如此一來,西周早期墓殉中的殉人就已經大大減少,一般僅數人,有的甚至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以殉葬,非禮也」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孟子·梁惠王上》甚至記載了孔子說出「始作俑者,其無後乎」。連用像人形的俑來殉葬都反對,可見春秋時期反對人殉已成為社會上的主流認識了。

殷商王陵遺址

從商到周,人殉的消亡當然是文明的一個極大進步。從這個角度上說,敢於革新的周人倒也卻是對得起《詩經·大雅·文王》里的「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八個字。周人的歷史非常悠久,它是西北的一個古老姬姓部落。始祖后稷,傳說他的母親姜嫄在野外踏了巨人腳跡的大拇指而得了胎。這樣一說,后稷就成了上帝的兒子。后稷大約生活在傳說中的大禹時期。周人開頭大約過的是游牧生活。商代初年,后稷的後裔公劉率領周部落來到現在陝西旬邑地方開荒定居,耕種過活。在周原先周遺址(指位於今扶風、岐山一帶的先周時期遺址)中,曾經發現過一個果蔬窖藏坑,裡面包含甜瓜、杏、李等作物的種子,說明當時周人栽培作物的種植範圍已經愈發廣泛。

公劉以後,過了好幾代,到了商代後期,周人敵不過戎人,首領古公亶父率領部眾,往南遷移到岐山下的周原(現在的陝西岐山),營造了城郭、宮殿、宗廟。從此以後,周才成為商朝的一個較強的諸侯。周人先後征討西落鬼戎、燕京戎、余無戎、始呼戎、翳徒戎,俘獲二十翟王,不斷向西和向東發展。周的力量強大了,商王和周的關係就變得微妙起來,季歷(古公亶父之子)竟被商王文丁殺掉。但商王能夠殺掉一個季歷,但是不能不承認周人勢力的存在,而且要倚靠周的兵力對付戎人,因此商紂王時季歷的兒子姬昌(周文王)又做了「西伯」。「西伯」是西方諸侯首領的意思。姬昌積累善行、美德,諸侯都歸向周人,又一次引起商廷的猜忌。有一次,姬昌去朝見封王,被他扣留在羑里(今安陽湯陰縣北)。《史記》載「文王拘而演周易」,也就是說文王在拘禁期間將伏羲八卦演義為六十四卦,著成《周易》。後來的野史又增加了一段紂王殺死姬昌長子伯邑考,製成肉羹賜給姬昌的重口味情節,通過《封神演義》而廣為人知。這時的姬昌處境十分危險,幾乎遭到殺身之禍。幸而周人的貴族趕緊送去美女、名馬等貢品,紂王以為周人對他很恭順,才把姬昌放了回去。僥倖脫險的姬昌一方面對商韜光養晦,「朝夕必時,上貢必適,祭祀必敬」;一面陸續又滅掉了幾個小國,使周的勢力西面達到甘肅的東南角,東面伸張到山西的南部,號稱「三分天下有其二」。晉東南有黎國(今山西長治黎城),臨近殷墟和朝歌(紂王別都,地在今河南鶴壁市市區南部淇河邊),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所謂「黎在上黨壺關,乃河朔險要之地。秦拔上黨而趙韓危,唐平澤潞而三鎮服,形勢豈可忽哉!」周人先後兩次對黎國進行征伐。這實際上是對商人的一次重要試探,如果再不加以控制,那周人完全可以沿黎城南下滅商。商人做出反應,「商紂為黎之蒐」,也就是紂王曾經在黎城檢閱軍隊,作為對周人擴張的武力示威。商周之間的矛盾,已然表面化了。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要不要過烏江?吵來吵去,就朱德痛快,直接跑到隔壁制定開打方案
蔣介石拿糧彈逼杜聿明速解黃維之圍,稀里糊塗2小時丟了一個兵團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