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伍子胥3次勸諫,並非夫差要殺他的真正原因

伍子胥3次勸諫,並非夫差要殺他的真正原因

歷史上伍子胥三諫夫差,夫差屢不納諫。漸漸對伍子胥產生厭煩心理,最終賜伍子胥一把寶劍,讓他以劍加頸自刎了。此後的夫差過得也並不好,先丟了江山,最後又被殺。回顧這兩個人之間的恩怨,仔細一分析,個中還頗有玩味。道德的堅守與唾棄,人性的扭曲與掙扎,承諾與背叛的博弈,忠孝與仁義的抉擇,匯成了萬千愛恨情仇、悲歡離合,激起了無數心海狂瀾,情絲亂縷。伍子胥和夫差本,來是毫不相干的兩個國家的人。命運的安排,讓他們走到一起,最終還要相愛相殺。

一、伍子胥「借刀」復仇,沒成想這把刀不容易掌控。伍子胥離開祖國投奔吳國,想藉助吳國的力量對付楚國,以報殺父之仇。伍子胥沒想到這位「明主」夫差的軍事韜略極差,超出了伍子胥自己的預計。吳國與越國握手言和,遠攻伐齊,這樣的戰法,無疑為夫差自己身邊安了一顆定時炸彈。

二、伍子胥過於殫精竭慮,夫差太聽信佞臣之言。伍子胥在吳國的一二十年里,對吳王夫差的為人和作風應該是爛熟於心的。面對夫差的每次冒險,伍子胥還要數次苦諫而未果。他的積極態度讓一些佞臣利用,伍子胥提出的正確方針反被夫差全盤否定。一而再再而三的進諫,夫差打心眼裡是厭煩伍子胥的。

三、古往今來,君臣難相處。夫差是王,伍子胥是臣。王對臣的進諫不可能言聽計從,王有自己的打算。夫差一心想要北上征服齊國和晉國,完成楚國一統天下的霸業。但伍子胥卻一再提醒夫差應該首先南下消滅越國,解除吳國的後顧之憂,然後再圖霸業。矛盾就產生了。

四、夫差疑心。當夫差要征伐齊國時,伍子胥竟然把自己的兒子託付給齊國之人,自己還以生病為理由推脫出征,加之夫差以前就對伍子胥不滿,此時就其起了疑心。於是賜死了伍子胥。從一定層面上說,伍子胥把自己的兒子託付給齊國這件事惹怒了夫差,這也是他被殺的真正原因吧。

歷史上,因為君臣之間地位的差異,以及人物特質的不同,產生恩怨最終招致殺身之禍的例子數不勝數。我們再看伍子胥與夫差之間矛盾,也就不足為奇了。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通過歷史,我們明白了道理,這也是一種收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評 的精彩文章:

南街村也有座朝陽門,感悟天下為公
潛水員探索紅海深處,發現海底巨型沉船殘骸

TAG:閱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