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28萬人給出9.1的評分,這片無論如何也要看一次

28萬人給出9.1的評分,這片無論如何也要看一次

1984年的東德,冰冷封閉,就像一台重複運作的巨型機械。

無數顆螺絲釘竭盡全力,發光發熱,為其貢獻著一己之力。

但總有那麼幾顆無法擰緊,不聽話地蹦出螺旋的凹槽。

而它們的下場無一例外,皆被處理成廢品,無情拋棄。

《竊聽風暴》

第79屆奧斯卡的最佳外語片,一部改寫歷史,震撼全世界的電影。

同時,也是影哥為數不多、反覆拿來看的一部經典之作。

初看驚艷,再看卻是回味無窮。

它讓我們看到,一座大廈的傾塌,往往是從一條小小的裂縫開始。

而這條裂縫,就是本片的男主維斯勒

這是一個典型的德國男人,嚴謹細緻,不苟言笑。

無牽無掛的獨身生活,讓他十分適合做一名為國效力的秘密警察。

維斯勒業務熟練,尤其擅長監聽和審訊,還在特工學院兼任教授。

如果不是職業生涯的最後一次任務,這顆稱職的螺絲釘,或許會兢兢業業一輩子。

所有的一切,只源於開頭那場平淡無奇的舞台劇。

一場表演下來,隻手遮天的文化部部長,看上了在舞台上表演的女演員。

而擁有敏銳直覺的維斯勒,盯上了女演員的丈夫,一名有反動嫌疑的新銳作家。

兩人不謀而合,開始了秘密監聽。

那個時候,恐怕維斯勒自己都不願意承認,他早已被女演員的美麗打動。

更沒想到的是,竊聽任務執行到一半,維斯勒的人性開始復甦。

他竟然選擇犧牲自己的仕途,去保護這群作家。

不僅杜撰竊聽報告,還在最危急當口,幫這群「叛國」作家躲過一劫。

維斯勒的下場可想而知,被國家貶職,成為一名拆信員。

直到政治變天,柏林牆被推倒,他才從暗無天日的地下室中解救出來。

但仍然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靠送報維持生計。

故事發生在1984年的東德,對歷史稍有了解,就會知道這不是一個隨意挑選的年份。

在那個背景下,前民主德國有85000名秘密警察和數十萬名"線民",埋伏在社會各個角落的。

而維斯勒不過是其中的一名。

由此看來,片中人人自危的緊張氛圍,並非導演故意誇大。

想想看,整個社會都籠罩在國家安全局的高壓統治之下。

所有人都謹小慎微,連吃飯時開的一個玩笑,都有可能惹來殺身之禍。

用維斯勒頂頭上司的話來說,就是:

「國家把你培養地這麼優秀,不是讓你開國家的玩笑,甚至是出賣國家。

你要做的,是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然而,維斯勒偏偏出賣了他口中所謂的國家。

在竊聽作家夫婦的過程中,他親耳聽到這群自由人士的信仰和吶喊,內心得到前所未有的極大觸動。

趁兩人都不在家時,順走了一本詩集。

躺在沙發上,一邊讀詩,一邊獨享愜意時光。

隔著竊聽器,聽到作家彈奏出的、飽含情感的鋼琴聲時,會忍不住流下熱淚。

在得知另一位作家自殺的隱情後,決定縱容他們密謀寫反動文章。

沒幾天,一篇揭發東德真實自殺人數的文章,出現在了西德的一本雜誌上。

國安局瞬間爆發了,埋了這麼多眼線,居然還有漏網之魚。

於是,頭號嫌疑犯作家,以及監聽他的維斯勒,一併被視為了國家的的眼中釘。

連同作家的妻子,美麗又堅強舞台劇演員,被文化部部長蹂躪摧殘後,還要被逼著背叛丈夫。

到最後,精神恍惚之下,一場意外車禍奪去了她短暫的生命。

說到底,電影是為了表現前民主德國的人們,對自由民主的追求與嚮往。

文中的主角本應是那對作家夫婦,但僅僅是這樣,作品的震撼力必然會大大降低。

把鏡頭對向維斯勒的做法,顯得十分高明。

在夫妻兩人之間,維斯勒彷彿一個上帝,在事情的節骨點,掌控著命運的走向。

利用安裝在門鈴上的電線,他讓作家知道了妻子和文藝部長約會的秘密。

而後,他又設計一場酒館偶遇,說服了女演員,讓她回到了作家的身邊。

電影中有一個鏡頭,竊聽器那頭,作家夫婦幸福地擁抱在一起。

維斯勒在耳機這頭,也側著身體,環抱著手臂,像是在安撫著自己的愛人。

他完全被他們吸引了,感動了。

沉浸在幸福氛圍中的維斯勒,沒發現另外一名接班的特工來了。

直到同事提醒他,他才馬上坐正身子,嚴肅地說:「你又遲到了5分鐘。」

當晚,他找來一個妓女,來宣洩自己的感情和性慾。

甚至幼稚得要妓女配多陪他一會……

維斯勒不知道背叛國家的結果嗎?

他當然知道。

頂頭上司不止一次對他說過,竊聽計劃成功的話,他們都會得到提升的。

與此同時,也暗示了失敗的嚴重後果。

哪怕如此,他還是拼盡全力,去保護這對夫婦。

當看到心愛的女演員,被車撞出幾米開外時,他再也抑制不住內心的感情。

不顧自己特工的身份,像個孩子一樣瘋狂地衝上去,跪在女演員面前:

女演員奄奄一息:「我太懦弱了,我永遠無法彌補我的過錯。」

維斯勒痛不欲生:「別說話了,你不會死,我已經把打字機轉移了。」

而此時,作家從樓跑了下來,抱起愛人,失聲痛哭。

而維斯勒,卻像影子一樣躲到一旁,只能在心中為觸摸不到的愛人,默默流淚。

總之,一個殺手動了情的故事,浪漫又凄美。

導演兼編劇多納士馬爾克,前後籌備了9年,於33歲才推出這部處女作。

初試啼聲,便一舉成名。

拍攝過程中,多納士馬爾克受到許多前東德人的幫助。

電影中的機關大樓屬於實地拍攝,但唯一被拒絕的實拍地點,是前東德監獄博物館的館長。

館長說,這個劇本不符合史實。

因為整個東德歷史,像維斯勒這樣「良心發現」的秘密警察,對不起,一個都沒有。

事實遠比電影更冷酷無情。

就像導演說的,在那個動亂不堪的年代,你是有選擇的。

然而,事實卻是,沒有人選擇善良。

電影的結局太溫情。

柏林牆被推倒的兩年後,作家得知自己當年也被監視過,十分意外。

跑去國安局查看檔案,發現了幾大本杜撰的監聽記錄。

震驚之餘,他被署名HGW XX/7的特工深深感動。

原來,在最動亂、最危險的關頭,他之所以能逃過一劫,全因為有一個陌生人,在背後默默幫助他,支持他。

而他竟然一無所知。

看著拉著報紙,走在大街上的維斯勒,遲到多年的感動和感謝,卻不知如何說出口。

再兩年後,維斯勒路過一家書店。

書店的櫥窗上貼著一張大大的作家的畫報,那是一本獻給好人的書。

而那個好人,正是他本人。

因為書的扉頁上,寫著獻給HGW XX/7。

終於,一個動亂時期的好人,得到了最溫情,最浪漫的回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影派 的精彩文章:

馬蓉是可笑,但「家暴深淵」更可怕
這個題材,再不拍就要來不及了!

TAG:電影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