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JarvisPlus吳先生騫:當AI入侵你的區塊鏈社群

JarvisPlus吳先生騫:當AI入侵你的區塊鏈社群

11月20日至11月30日,巴比特啟動「避冬行動」以來,共有近200個來自海內外的創業團隊提交了報名信息。12月5日,經巴比特內部20位評委的三輪集體投票評選,29個項目突圍入選巴比特「避冬行動」的首批項目名單。本次報道的是「避冬行動」中唯一一個AI(人工智慧)與區塊鏈結合的項目–JarvisPlus(Jarvis+)。

回首比特幣誕生這十年,我們不難發現,任何區塊鏈項目都離不開社群。區塊鏈生於社群,長於社群,最終回饋社群。同時,社群運營也是讓很多區塊鏈團隊頭痛的地方:

一方面,社群運營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就會影響項目的開發進度;

另一方面,很多團隊並不擅長社群管理,服務的疏漏會降低項目被社群的認可程度。

本文透過與Jarvis+創始人的對話,從人性、商業和技術三個方面,向讀者展示創始人的創業經歷、Jarvis+項目的商業背景、技術實現及未來的規劃

—————正文—————

出場人物:

李先生

姓:李

名:不詳(不是叫「李不詳」,沒有父母會給兒子起這麼搞笑的名字)

年齡:24

職業:巴比特記者

志願:採訪吳先生

吳先生

姓:吳

名:騫(qiān)

年齡:38

職業:Jarvis+創始人

志願:被李先生採訪

12月的一天,李先生來到了吳先生在上海的辦公地點,兩個人、兩杯咖啡,在小巧的會議室里暢聊了兩個多小時。

李先生:吳先生,網上沒找到你的個人資料,先做個自我介紹吧?

吳先生:叫我英文名Stephen吧,畢竟和我們項目有關聯。我有兩段創業經歷,第一段是2006年-2010年,做的是在線類體育遊戲,是美國「Fantasy Sports(夢幻體育)」在中國的主要提供商。但是由於前期產品階段投入了大量資源,導致後期推廣階段的資金嚴重不足,最終失敗了。

李先生:那麼第二次創業經歷呢?

Stephen:第二次是在2010年和朋友創立的慕和網路,是中國最早一批出海的手游公司,也是中國第一個微軟xbox live遊戲平台發行商。後來賣給了一家上市公司。2017年底創立Jarvis+算是新的起點。

李先生:你第一次知道區塊鏈是什麼時候?

Stephen:2012年3月,在國外的技術論壇上看到的一個關於VM(Virtual Machine,虛擬機)挖礦的帖子。於是我就看了比特幣的白皮書和源代碼,然後我在自己的CPU搭建的私有雲上挖礦。

李先生:初識比特幣有什麼感受?

Stephen:非常興奮,尤其是看到比特幣的PoW共識演算法的時候,竟然能用這麼巧妙的數學語言解決了信任問題。

李先生:PoW共識演算法巧妙在什麼地方?

Stephen:我本科學的是數學,也是IT出身。PoW巧妙的是利用SHA256、Base64等純數學的方法解決來傳統社會學上的信任問題。傳統社會學上,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需要通過面對面交流,了解對方的相關信息來建立。但PoW不需要,只要你相信1+1=2,我相信3×3=9,然後想像成在一個魔方上,咔嚓卡位,算出一個哈希值,我們的信任就產生了。

聊到這裡,Stephen的眼睛裡閃出了如額頭般的光亮。如果沒有圖片,上句話真的很難想像。於是,噔噔噔:

李先生:既然你這麼早就知道比特幣,但是為什麼2017年底才開始區塊鏈創業呢?

Stephen:當時移動互聯網浪潮開始興起,而移動互聯網的盈利方式無非是廣告、電商、遊戲。所以在手游的藍海期,公司和微軟的Windows Phone(WP)平台合作(2013年),發展的很不錯。還沒想過區塊鏈創業。

李先生:後來殺入區塊鏈是出於什麼原因?

Stephen:一方面,因為對技術的好奇和比特幣的財富效應,我會研究智能合約的代碼,也會參加一些上海區塊鏈圈子的活動;另一方面,移動互聯網的創業年代在2016年結束,於是2017年我開始思考區塊鏈的商業模式。

李先生:你是如何判斷移動互聯網的創業年代結束了?

Stephen:有三個判斷指標:用戶新增量、流量價格、總量,具體數據是從調研公司購買的。用戶新增量/移動端設備趨近於0;2016年在IOS上獲得一個真實用戶的價格是100元,99%的流量運營公司要倒閉;2014年-2016年,移動互聯網總量暴增,已進入紅海期。基於以上三點,移動互聯網創業基本沒戲,行業將發生大洗牌。勢,很重要。

李先生:然後就決定殺入區塊鏈?

Stephen:最開始考慮的是AI,AI在前兩年也很火,但不成熟。當時一個學術向的人拿著研究了5年的論文或報告,說要商業化。他不是在商言商,而是從學術轉化的角度談商業化。我在行的是解決方案,擅長跨界所以知道這種趨勢會吃大虧。還不如再等等。

為了方便李先生理解,Stephen在紙上勾勒出了移動互聯網的商業模式。從CPM(按千次展示付費)到CPC(按點擊付費)到CPA(按行為付費),呈沙漏型遞減趨勢,然後是免費遊戲、好玩的遊戲。從後往前倒推就會發現,流量成本越來越高。

李先生:看得出來你的商業嗅覺很敏感,你是怎麼思考區塊鏈的商業模式?

Stephen:2017年的時候很多想法,比如錢包、交易所等等,但都放棄了。錢包方面,發現市場已經有很多錢包了,像多幣種錢包、硬體錢包,自己做體現不了太大的優勢;當時想做去中心化交易所,如果去中心化的話,就會使交易速度變慢,用戶體驗就不好,這個問題沒法解決。總之,想了很多方向,但是都行不通。

李先生:你很重視用戶體驗?

Stephen:是的,遊戲是第一眼美女,一眼就能看出喜不喜歡。遊戲行業里,用戶交互/UI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第一代的人機交互方式是command的命令行的方式;第二代是以滑鼠和鍵盤為主的windows化的一個交互;第三代是智能設備以是touch為主的交互。第四代,我認為會是一個以人的自然語音(文字和語音)的交互。這也是Jarvis+項目在交互方面的創新之處,叫new UI。

李先生:你是如何發現這種新的交互方式?

Stephen:2017年10月,我參加了微軟技術大會的NLP(自然語言處理)論壇,我意識到NLP能帶來完全不同的UI。因為識別率提高了很多,和深度學習結合可以做意圖識別,可以建立訓練專用模型,生成隨機用詞但意圖一致的特定語句。而且在移動設備的各高頻APP上,語音轉文字(TTS)的應用已經非常廣泛,比如很多人就喜歡用說話的方式來回微信信息。這些都是New UI的基礎條件。

李先生: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區塊鏈的影子。

Stephen:後來和微軟中國區塊鏈的負責人Alex Lee聊了一下,他現在也是Jarvis+的合伙人。我們就想把NLP和智能合約結合起來,利用NLP的簡單易用和智能合約的分散式可信任的合約,同時把通證經濟帶來的反饋給予AI訓練參與者。我們當時很激動,於是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結合NLP和智能合約做了Jarvis+的Demo(樣品)版本,拿去參加2018年1月底舉行的NEO DevCon。

Stephen像一條潛游在科技深海的鯊魚,以數學的精準與嚴謹,捕捉任何一絲新鮮血液。這一次,他嗅到了「AI+區塊鏈」的先機。

李先生:為什麼參加這個大賽?

Stephen:我和NEO創始人達叔(達鴻飛)、NGC基金會主席Tony Tao(陶榮祺)在2017年年初就認識了,他們都很喜歡玩遊戲。蠻聊得來的,包括商業上的想法。達叔覺得「AI+區塊鏈」挺不錯的,建議我把這個Demo做在NEO鏈上,就參加了這個大賽,雖然當時沒有白皮書。

李先生:這個Demo在會上的反響如何?

Stephen:很受鼓舞,在舊金山宣講後有很多老外找我們聊,說要投資我們。當時丹華資本創始人張首晟也在DevCon,他說「AI+區塊鏈」是個很重要的方向,丹華資本也很感興趣。其實張教授對我們的評價更多的是數學方面,有三點:

1.比特幣是非常有價值的,既不會歸零,也不會消亡,不管它以後如何發展;

2.Hash256是用數學的語言證明的信仰,數學的語言是上帝的語言,是宇宙的語言。用上帝的語言支撐起來的信仰是值得肯定的信仰;

3.現在的區塊鏈項目缺少評估模型,特別像1998年、1999年納斯達克的互聯網泡沫之前。但是這些評估模型後面都會有的,所以不要覺得裡面有多大的風險。

這說到了我的心坎里,達叔、Tony Tao和張教授給了我很大的信心。

李先生:今年年初正值ICO融資火爆的時候,你是如何面對這種狀況?

Stephen:當時有一些投資機構找到我們,比如美國石油下屬的一個傳統的投資機構,說要給我們多大的盤子。我們認為這是新鮮事物,需要佈道,同時希望自己的token能夠在廣度上有更多的人持有,而不是集中的持有,培養第一批種子用戶。於是回國後,給自己的項目定了三個原則:

1.只接受對Jarvis+業務有幫助的機構投資;

2.一個機構的投資額比例不能過大,控制權要在創始團隊自己手中;

3.投資機構有Jarvis+的使用業務需求,完全的短線資金回報的機構不給。

李先生:當時有沒有糾結、猶豫的時刻?

Stephen:大年三十的上午,我、Alex Lee和一家投資機構開了一場視頻會議。會議結束後,Alex打電話和我說,要不先答應了吧,畢竟後面還有很多花錢的地方。我說,Alex我能理解你,但是他們違反了我們的兩條原則(2、3條)。如果再有人找我們,是不是再把最後一條否定掉?所以一定要按照原則來,即使後面失敗了,我們也知道怎麼輸的。

當時我正陪著家人在農貿市場買東西,外面很吵,我說「不行」,他說信號不好聽不清,我又大聲說「聽見沒有,不行,blablabla。」

李先生:這三個原則現在有所改變嗎?

Stephen:比以前更加的具體化,補充了更多的細節。

時間就像一條河流,載著我們順流而下,遇到分岔口,需要決策。我們無法強求,也無法挽留,只能以最好的方式應對現實。對於Jarvis+來說,原則就是最好的應對方式。

李先生:Jarvis+項目解決的是什麼問題?

Stephen:Jarvis+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的AI對話服務平台,使用自然語言處理的方式,服務於任意IM(即時通訊)或App提供社群服務。

李先生:這和普通的微信群管家有什麼不同呢?

Stephen:有兩點:一是之前產品都是基於1對1的私聊場景,而Jarvis+的機器人是在群聊場景,很多人在群聊討論多各話題,多種意圖的環境下智能回復;

二是Jarvis+本質和核心是服務於社群經濟,或稱為基於社群經濟的非公司化組織形式,比如:直播、微商、區塊鏈、開源社群等。我們的bot不是傳統客服在公司中用來處理投訴、售前等作為成本中心,而是非公司化組織中的銷售中心、產品中心、客戶關係中心,給組織帶來用戶和收入的。

李先生:如何實現這種產品的差異化?

Stephen:Jarvis+利用知識圖譜和深度學習,可以模擬特定人的語氣成為社群專家來智能回復多人社群聊天場景,並且Jarvis+還可以產生多個Bot(聊天機器人)來圍繞用戶的群討論的話題來深入話題或者轉移新的話題引導聊天主題,讓管理員預設的Bot成為這個社群的KOL(意見領袖)。而且通過Jarvis+可以讓社群管理員知道之前一天或者一周社群聊了那些話題,關鍵話題是那些人提出的,是偏空還是偏多?Jarvis+將更懂得用戶情緒,反應也更加精確。

李先生:目前有哪些應用場景?

李先生:有沒有應用案例?

Stephen:比如有人投資BTM虧損了,在比原的Telegram群罵長鋏,然後AI Bot就會回:「長鋏做比原鏈是有情懷的,他是一個知名的科幻作家」,把作品介紹發到群里,然後說目前大的數字貨幣投資環境和後續長鋏的計劃,這樣轉移了話題。

李先生心想:這一段寫到文章里,會不會被罵……

然後,Stephen展示了AI Bot的對話樣品。這是在世界盃期間做的世界盃有獎競猜的bot機器人,學習了足球主播美女「烏賊劉」的語氣,用token自動轉賬和看結果。

李先生:實現Jarvis+項目的難點在什麼地方?

Stephen:一、找到第一批種子用戶,或者說第一批基於社群經濟的組織;二是如何基於短文本來提升識別和分析的能力。之前NLP的語料演算法都基於長文本,但是我們產品層面上社群多人對話基於短文本形式,並且缺少上下文。短文本分析目前沒有非常好的解決演算法。

李先生:這一年裡,最艱難的是什麼時候?

Stephen:有兩個時候,一個是在2月份拒絕別人的投資,「大道至簡,知易行難」,這些原則說出來簡單,但要說服別人真的很困難。

另一個是在8月份,由於我們的智能群聊當時完全基於意圖識別來做,由於短文本分析的原因意圖識別正確性不高,這樣就走不下去了。大家試了各種其它辦法來輔助意圖識別提升正確率,但都不成功,完全看不見前途,有點否定自己的意思。團隊里都沒人說話了,以前大家在群里也都在思考不說話很壓抑。

李先生:這種沉悶的狀態持續了多久?

Stephen:大概兩三個月的時間,然後11月初我們去德國人工智慧研究中心(DFKI),拜訪了Sven教授,他和我們說了他之前做過的一個投硬幣實驗。

在德國的小學校里,他模擬一個電視主持人,然後用拋硬幣的方式讓一群學生和他文字互動。接著他把主持人換成bot和學生文字互動,然後讓學生猜測是真人還是機器人bot。是用學生的情緒來做的,學生很難分辨。用情緒來提升爭取率,我意識到群聊也可以這樣做,用情緒識別來提升。覺得眼前一亮,回來我就嘗試了。

李先生:Jarvis+未來會面臨哪些挑戰或機遇?

Stephen:一個是技術方面,為了在短文本技術上有所突破,我們會聯合DFKI和國內的一些高校/研究機構舉辦短文本分析大賽,另外會推出虛擬KOL;另一個是監管方面,我們的工具可能會被一些灰色產業利用,控制還是不控制,如何控制都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李先生:回顧這一年,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Stephen:變化太快了,「幣圈一天,人間一年」,本來我們整個節奏是服務於區塊鏈社群為主,但是9月之後,我和幾個合伙人深聊了一下,完全看不懂區塊鏈未來的發展,到底會不會有一段比較長的熊市。所以我們有一個很大的策略變化,就是做區塊鏈領域以外的社群服務,比如微商、網紅等非公司化的組織形式。

李先生:對新的一年有什麼期待?

Stephen:對自己:知易行難、更加勇敢。

對團隊:該走的彎路都走了,也交了很多學費,明年應該小步快跑。

對項目:創新是有兩面性的,希望外界能給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對行業:希望行業發展的更健康,希望出現一個牛人,做出大家都認可的估值模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巴比特資訊 的精彩文章:

德國盧森堡大學與當地交易所展開合作,改善數字資產安全
LG子公司推出加密貨幣支付試點項目

TAG:巴比特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