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同仁堂出事,中醫怎麼又「招黑」了?

同仁堂出事,中醫怎麼又「招黑」了?

近日,有媒體曝光中藥老字號同仁堂的生產企業將大量過期、臨期的蜂蜜回收送入原料庫,更改生產日期等問題。事件一出,同仁堂這家百年老店遭遇嚴重信任危機。同仁堂就此事發布的聲明中表示,下屬子公司同仁堂蜂業在委託生產過程中存在監管不力和失察的責任。目前,相關部門已展開深入調查。

同仁堂是中醫藥的重要品牌,在國人心中有著不同尋常的地位。長期以來,「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理念不僅成就了同仁堂的百年聲譽,也體現了濟世為民的中醫精神。同仁堂出現的「蜂蜜門」,儘管和中醫藥沒有什麼關係,但隨著網路輿情不斷發酵,越來越多的討論已經超出同仁堂本身的運營管理疏漏和生產質量問題,把矛頭指向中藥、中醫,甚至有聲質疑,「中醫的騙局又被戳穿了」「當同仁堂變成了坑人堂,中醫中藥還有多少是值得我們相信的?」

近年來,醫藥衛生事件屢屢見諸報端。一個奇怪的現象是,當西醫出現問題時,輿論往往能夠就事論事,抨擊管理體制、行業資質等操作性問題;而一旦跟中醫藥扯上關係,輿論就會劍指中醫藥本身的合理性。同樣是醫學,中醫藥儼然成了「招黑體質」。

從本質上看,西醫與中醫根植於兩種不同的文化傳統。近代以來的西方自然科學崇尚數據統計、量化分析、對照試驗,傾向於把這些經驗應用於醫藥領域;而中國傳統哲學講求「天人合一」「以柔克剛」,所以倡導「陰陽平衡」「防患於未然」。可以說,西醫有西醫的優點,中醫有中醫的特長,兩者本質上沒有高下之分。

近代以來,隨著西方文明在中國的傳播。西醫憑藉其特性優勢,很快成為治病救人的主要手段。與此同時,面對西醫的衝擊,中醫藥理論無論是話語解釋力和概念延展性都顯得力不從心。中醫藥立足於中國傳統文化,所藉助的術語和概念大多依賴中國傳統學說理念,比如陰陽五行學說、氣血精津液神學說、分形經絡說等,這些表述對習慣了自然科學表達方式的青年一代來說,如果沒有深厚的傳統文化知識背景,很容易將中醫藥與巫術、玄學混為一談,從心理上就產生了對中醫的反感與排斥,更別說深入思考、分析、研究了。

正是由於中醫藥的特殊性,社會上時常出現利用中醫藥行騙的不法之徒。無論是賣綠豆的張悟本、號稱在世華佗的胡萬林、還是靠吃地瓜餐治疾病的傅榮海,都打著中醫藥的旗號四處招搖撞騙。此外,社會上還有很多打著中醫幌子的奇葩「養生之道」,但事實上卻根本不符合中醫藥原理。騙局被揭穿後,人們往往把賬算在了中醫藥身上,中醫藥被污名化情況更加嚴重。

隨著中醫藥的發展,中醫的獨特功用和價值逐漸得到海內外越來越多的認可,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也成為「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內容。同仁堂發生的事件更加說明,中醫藥重品質、重誠信的傳統不能丟。中醫藥的發展還需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做好現代化的管理和監管,讓中醫藥為社會提供更多的「濟世良方」,讓老百姓更放心地享受中醫藥服務。(海外網評論員 王法治)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海外視野,中國立場,登陸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海外網或「海客」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網 的精彩文章:

「九合一」後,島內或掀起新一輪政治結構調整
與特朗普G20峰會見面聊了啥 普京這樣說

TAG:海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