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為何,嘴巴總是干苦,有異味?或許和肝臟有關,別大意!

為何,嘴巴總是干苦,有異味?或許和肝臟有關,別大意!

很多人,早上醒來後,感覺嘴巴干苦,稍微一動,還會「飄出」異味......

此時,多數人,會忽視掉,覺得是「正常」的現象。

只有極少數人,會去「擔心」,自己是怎麼了?

其實,這樣的情況,在刷牙漱口後,可以得到改善,那麼,八成就是正常的生理反應。

但是,如果,在刷牙漱口後,依然得不到改善,並且,長期如此的,一定要考慮是「病態」了。

或許和肝臟有關,別大意!

多數情況下,是肝火旺所致

一旦,肝臟受損,肝火旺,便會出現口乾、口苦、口臭的情況。

口苦,是膽氣上溢的,而口乾,則是因肝火耗損津液造成,同時,肝火旺,還會導致口臭的出現。

肝火旺,還會導致失眠多夢,半夜易驚醒,尤其是凌晨一點左右。

此外,還會導致目赤紅腫,視物不清,眼睛分泌物增多,脾氣暴躁、易怒,自汗頭痛,月經紊亂等。

一旦,肝臟不好,還會出現這些表現:

1、晨起後,第一泡尿液,顏色「深如茶」;

2、刷牙時,容易牙齦出血,傷口難癒合;

3、皮膚粗糙,臉色灰暗,粉刺叢生,甚至出現痤瘡;

4、維生素代謝異常,易出現唇舌炎症、皮膚出血等;

5、激素代謝異常,月經失調,出現蜘蛛痣、肝掌等。

三大習慣,是肝臟受損「加速器」,勸你少做為好

1、喝酒

臨床上,34%的肝硬化死亡患者和25%的肝癌患者,均與大量飲酒有關。

喝入人體的酒精,90%都需要肝臟來分解代謝,長期飲酒,會嚴重損害肝臟健康。

所以,保護肝臟,一定要少喝酒,更不能貪杯喝醉。

2、生氣

氣大傷肝,不良的情緒,會給肝臟「添堵」,影響肝的運行,造成淤積,進而對肝臟造成損害。

生氣時,人體會分泌一種叫「兒茶酚胺」的物質,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使血糖升高,脂肪酸分解加強,血液和肝細胞內的毒素相應增加。

所以,生氣,會嚴重損害肝臟健康,一定要注意,少生氣,保持越快的心情。

3、用藥不當

《英國臨床藥理學雜誌》的一項研究稱,長期服用止痛藥等藥物,會加大肝臟的解毒負擔,導致肝臟損傷。

臨床上,用藥不當,或濫用藥物,均可引起肝衰竭,嚴重危害肝臟健康。

因此,用藥一定要遵醫囑,切莫自行用藥。

生活中,養護肝臟,做好這幾點:

1、喝茶,降肝火

肝火一燒,百病難熬,想要降肝火,用清熱去火的小植物,泡水代茶飲,是簡單有效的方式之一。

自己動,泡一杯黃花苗根茶,可速降肝火改善口乾苦等癥狀。

材料:黃花苗根莖

做法:

1、新鮮的黃花苗根莖,多清洗幾遍,洗凈泥沙;

2、然後,切成10-15cm的小段;

3、鐵鍋燒熱,放入根段,進行烘炒;

4、一定要注意,勤翻炒,以免炒糊,炒制褐色,出茶香,全乾;

5、出鍋後,冷卻,裝入瓶子中,乾燥處儲存即可。

6、每次取2-5g,熱水沖泡代茶飲,皆可。

黃花苗,是常用的中草藥之一,甚至被稱為「八大金剛」之一。

黃花苗的根莖,藥用價值極高,清熱下火,還有殺菌消炎之效。

黃花苗,入肝經,擅長排肝毒,降肝火,即可清肝又疏肝,凡肝中鬱熱所見,口苦口乾口臭、咽喉疼痛、小便短赤等,均有效。

此外,黃花苗根莖,還是在許多預防C型肝炎中最重要的天然營養品。

用黃花苗根莖,泡水喝,可快速降肝火的同時,還有助於預防肝損傷,尤其是預防酒精性肝損傷,效果顯著。

所以,生活中,肝火大,肝臟受損,都可以用其泡水代茶飲,可保護肝臟健康。

2、食療,排肝毒

肝臟受損,首先就會影響肝臟的排毒功能。

所以,生活中,還要注意幫助肝臟排毒,減輕肝臟負擔。

食療,是促進肝臟排毒,最簡單有效的方式之一。

中醫講,綠色入肝,多食綠色食物,有助於通肝氣,促進肝臟排毒,滋養肝臟健康。

西蘭花、空心菜、菠菜、蘆筍等,都是不錯的選擇,日常可以多吃點,護肝更健康。

3、睡眠,養肝血

夜卧血歸肝,良好的睡眠,有助於養肝血,助力肝臟健康。

一旦,肝血不足,容易導致臉色暗沉、無血色,渾身無力,缺乏精氣神;視力下降、模糊等。

所以,保證良好的睡眠,對於養肝血,十分重要。

子時熟睡

陽氣盡則卧,子時,也就是晚上十一點前,要進入睡眠狀態。

此時,睡覺,有助於肝臟自我恢復,有利於養肝血。

午時小憩

陰氣盡則寐,午時,也就是午休的時間,最好小憩一會。

中午休息,小憩25-30分鐘,不僅有助於補充睡眠,還有助於養肝血。

4、大笑,疏肝鬱

不良情緒,會導致肝氣鬱結。

而愉悅的情緒,可疏肝理氣,解郁散結。

所以,生活中,不妨多大笑。

肝,喜歡達條,愉快的情緒,不給肝臟「添堵」,減少肝臟壓力,促進肝臟健康。

經常笑一笑,給肝臟減壓力,促健康。

5、穴位,強肝氣

按摩穴位,可強健肝氣,助力肝臟健康。

太沖穴

在足背,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

仔細找一找最痛的點,揉的時候,要從太沖穴,揉到行間穴,也就是從上往下揉30下。

或者直接點按50下,還可以直接拍打更直接有效。

行間穴

在足背側,當第1、2趾間,趾蹼緣的後方赤白肉際處取穴。

用手拇指指腹,按揉,以產生酸、脹、痛感為宜。

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麻煩聯繫刪除,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營養師雪姐姐 的精彩文章:

一身精氣匯於眉!眉毛稀,命歸西,真是如此?
血管開始堵塞時,腳上會有4種標記,若1個不佔,血栓離你還很遠!

TAG:營養師雪姐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