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科學家揭開億年前古鳥類尾羽秘密,或為防禦誘餌甩掉獵食者!

科學家揭開億年前古鳥類尾羽秘密,或為防禦誘餌甩掉獵食者!

白堊紀是鳥類演化的重要階段,據考古顯示,約一億年前的白堊紀,鳥類就已出現,但它們並不如現代鳥類般擁有修長裝飾尾羽。

我國地質大學古生物學家邢立達、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皇家博物館Ryan McKellar教授、Pierre Cockx)博士等組成的團隊分析了31塊內藏9,900萬年曆史鳥類尾羽、來自緬甸北部的琥珀,並製作立體模型,初步揭開了一億年前古鳥類尾羽的秘密,顯示這些羽毛結構完全與現代鳥類完全不同,或為防禦性誘餌甩掉獵食者。

白堊紀鳥類的裝飾尾羽,有的甚至比身體更長,例如在我國發現的孔子鳥,類似羽毛在部份恐龍中亦有發現。白堊紀鳥類的裝飾尾羽,有的甚至比身體更長。

孔子鳥

一直以來,古生物學家推測這些類似現代蜂鳥和天堂鳥的尾羽只為觀賞性,且兩性之間亦有獨立不同顏色與羽毛形態,但只有一些現代鳥類祖先物種化石擁有這種特徵,而這些化石都被壓扁,其結構難以被研究。

團隊分析大部份鳥類尾羽都以一對出現於琥珀之內。經分析後發現,這些尾羽與現代鳥類羽毛結構完全不同,後者的羽毛中軸是空心的,但琥珀中的羽毛則呈C型;此外與現代鳥類飛行羽毛相比,白堊紀鳥類尾羽兩側均有顯著較少的羽枝(barbs),使整條尾羽更直更硬。

不過,這些尾羽亦異常薄,部份樣本更只有3微米,比人類頭髮粗100微米,亦比紅血球的7.5微米厚還要薄。團隊對羽毛能保持結構完整感到相當驚訝,而團隊亦推測C型中軸與超薄尾羽,是為更有效率地使用能量:尾羽的能量需求較少,顯示其可能可隨時如蜥蜴尾一樣甩掉再生,以擺脫獵食者;團隊相信琥珀中有大量成對的尾羽,但無發現鳥屍可作為這說法的佐證。

一群反鳥類正在圍攻孔子鳥,空中飄落一對尾羽

緬甸琥珀,形成於白堊紀時期,約在8000萬年到1.3億萬年之間。而緬甸琥珀也多數藏有白堊紀的動植物,是全球考古重要來源。此前已有不同團隊從中發現過反鳥亞綱(Enantiornithes)雛鳥、有尾蜘蛛,甚至是蛙類等等。

該研究成果在《古地理學報》在線發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魚視角 的精彩文章:

印度洋神秘「聲波」多地響起,持續20分鐘,科學家至今無法解釋
南極危險群島發現150萬隻企鵝,因糞便被衛星拍到而曝光!

TAG:魚視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