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烽火通信黃立偉:企業上雲方式沒有孰優孰劣,關鍵由需求決定

烽火通信黃立偉:企業上雲方式沒有孰優孰劣,關鍵由需求決定

在第八屆中國雲計算標準和應用大會中,烽火雲計算資深專家黃立偉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目前用戶上雲的需求其實是千變萬化的,所以,應該根據客戶需要去選擇最佳方案,而不應該只是強調公有雲好,還是私有雲好的問題。

至頂網網路頻道 12月17日 北京報道:2018年12月12日,由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主辦、中國開源雲聯盟、全國信標委雲計算標準工作組協辦、至頂網承辦的第八屆中國雲計算標準和應用大會在京召開。大會為期兩天,分別聚焦企業上雲和開源,希望通過雲計算產業鏈相關各方的廣泛參與,為我國雲計算的發展獻計獻策。會上詳細解讀了國內雲計算產業政策,展示了我國雲計算國家標準研製工作的成果,報告了雲計算標準化工作的重要進展。

烽火通信黃立偉:企業上雲方式沒有孰優孰劣,關鍵由需求決定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烽火雲計算資深專家黃立偉(左)接受至頂網獨家專訪

烽火雲計算資深專家黃立偉在下午的企業上雲與產業轉型論壇中發表了題為「烽火城軌雲實踐與企業轉型」的主題演講,並隨後接受了至頂網的獨家專訪。據他表示,目前用戶上雲的需求其實是千變萬化的,所以,應該根據客戶需要去選擇最佳方案,而不應該只是強調公有雲好,還是私有雲好的問題。

同時,黃立偉談到,今天7月,中國信息科技集團正式成立,總部落戶在武漢光谷。烽火作為中信科的主幹力量,一直以來對包括黨政軍、交通、醫療、教育在內的垂直領域進行不斷深耕,並加大對信息安全和網路安全的持續投入,以此來為自身及合作夥伴共同構建出一個共贏的新生態。

為什麼要進入雲計算市場

烽火作為中國光通信的發源地,光通信核心技術已實現全球領先,為何最終選擇要進入雲計算這一領域呢?在黃立偉看來,首先這是大勢所趨,隨著用戶市場的變化以及ICT技術的發展,烽火順應產業融合帶來價值轉移的趨勢,由 CT 領域向 IT 領域,在行業信息化、雲計算、大數據等領域開始布局。同時,國家目前正在大力推動國內核心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此,烽火業務轉型升級ICT 2.0+框架,構建以「安全、自主、可控」為特色的ICT生態圈,以端到端一站式解決方案服務於信息化市場。目前烽火已晉級為 OpenStack 黃金會員,在OpenStack 社區貢獻居全球前列,並在不同行業打造了標杆案例。

雲計算是一種驅動力

當一家企業進入一個新領域之後,也一定會在不斷的業務積累中產生對這個領域更深的理解,自烽火進入雲計算領域以來,逐漸明確對雲計算市場的價值定位。黃立偉表示,「實際上雲計算本身就是一種驅動力,它刺激著各個行業進行創新與變革。比如在城軌這樣一個非常傳統的行業中,隨著雲計算浪潮不斷的演進,整個中國城軌行業都在創新,雖然國外城軌建設起步較早,但在創新方面真的不如中國,這是我們親眼所見的一種驅動力。」

另外,黃立偉認為,信息安全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目前很多領域都會面臨合規要求,因此很多用戶上雲之後,都會對信息安全有所考慮。同時,雲的到來也給傳統運維方式帶來變化,甚至需要重新考慮網路邊界的問題,而智能化運維將成為未來發展的方向。此外,雲計算與人工智慧、大數據、容器、邊緣計算等新技術相融合,實際上也在不斷加速整個ICT領域的創新發展。

企業上雲方式如何選擇

當企業考慮上雲時,首先要面對一個問題,是應該選擇混合雲方案,還是分別採購不同的雲方案之後,再做內部整合呢?黃立偉對此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從發展趨勢來看,確實是混合雲的呼聲更大。特別是私有雲和公有雲發展到一定階段,各項服務更加方便、快捷。但由於各個地方、各個客戶對雲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導致很多時候需要根據客戶的實際情況去做定製化開發,比如一些跨國企業總部是以私有云為主,但海外分支機構希望採用公有雲,這是一種雲的形態。還有些企業把ERP放到私有雲上,對外業務放到公有雲上,這也是一種雲的形態。另外,銀行或保險公司,由於數據壓力比較大,需要對私有雲不斷擴張,但機房運力和成本又無法承受,就會考慮把一部分數據放到公有雲上,這些對雲的需求實際上是千變萬化的。所以,我認為,企業選擇哪種上雲方式,一定要從自身需要出發去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案,而不是說公有雲更好,還是私有雲更好,但要提醒用戶,如果把數據放到公有雲上是免費的,但想把數據拿回來是要收費的。

自身定位與優勢

在以云為驅動的創新環境中,烽火是如何給自身定位並進行業務拓展呢?黃立偉表示,「首先我們是一支真正的國家隊,能夠獲得更多客戶的信任,特別是在黨政軍這類用戶當中。另外,烽火聚焦在垂直領域,上至應用,下至硬體與數據都有能力去進行開發,針對某些特定行業還會去做更為深入的研發。所以,我們提供的是一種面向垂直領域的整體方案。

實際上,要把包括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整合到一個方案中為最終用戶創造出價值,並不像想像中的那麼容易,在這方面,黃立偉表示,「從一個行業來看,前期去做一些規劃、設計還是非常必要的。特別是規範性的標準,比如標準院在這方面就可以起到很大作用,通過這樣的權威機構,可以把不同技術領域的專業人員整合到一起,大家共同探討並推動項目,這也是烽火一直積极參与標準院工作的原因所在。」

另外,黃立偉還指出,烽火的優勢也體現在對應用開發上的人力投入,由於烽火所在武漢地區的教育資源十分豐富,大學眾多,所以在人才數量與質量方面的優勢明顯,這也從側面有力地保障了烽火的整體研髮結構與技術實力。

打造共贏的新生態

對烽火而言,未來要進一步拓展自身產品與服務將是一個重要課題,對此,黃立偉表示,「其實我們就是要把生態做好,首先要創造完善的產品形態。另外,我們也會為客戶的業務生態服務。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逐步去拓展各個領域的業務和提升產品方案。另外,我們也將側重某些垂直領域的業務方向,比如黨政軍、公安、交通等傳統重點領域。最終,我們將與合作夥伴一起構建一個能夠實現共贏的雲生態體系。」

黃立偉最後表示,「今後烽火將重點關注新興技術的整合,包括人工智慧、物聯網、5G等領域,同時也會充分整合中國信息科技集團的內部資源,以此來迎接新的挑戰。對此,烽火將會打造一種板塊式的架構,以便能夠把相對分散的能力匯聚到一起,集中力量攻堅信息通信領域的技術難點和創新實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至頂網 的精彩文章:

IBM觀點:晶元製造即將達到極限,但我們的技術有望解決這個難題
re:Invent 2018:AWS Ground Station可通過雲輕鬆訪問衛星數據

TAG:至頂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