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威海衛,甲午之殤,我們永遠的痛!

威海衛,甲午之殤,我們永遠的痛!

原標題:威海衛,甲午之殤,我們永遠的痛!


北洋水師,或稱作北洋艦隊、北洋海軍,是中國清朝後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同時也是清政府建立的三支近代海軍中實力和規模最大的一支。


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師於山東威海衛的劉公島正式宣告成立,並於同日頒布施行《北洋水師章程》。



圖為「濟遠艦」被擊沉後留下的殘片和大炮。

北洋水師在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爭中全軍覆沒,隸屬北洋海軍的32艘艦艇,包括定遠、鎮遠、濟遠3艦、小魚雷艇6艘,以及廣東的3艘巡洋艦全部喪失殆盡。


追溯到1895年,在威海衛在和日本海軍的較量中,洋務運動辛苦三十餘年打造的北洋水師最後不復存在。關於這場戰爭的更多細節,我們只能從當時的新聞報道中一點點發掘。


法國《世界畫報》(第1976期),我們可以看到:


1月30日,19艘船堅炮利的日本軍艦分成兩隊突襲威海衛軍港。發現敵艦靠近後,清軍水師立刻開火。日軍的第一艦隊在遭到清軍水師的還擊後向(威海衛的)西北方向撤退。在此期間,日軍的第二艦隊已向軍港的南側駛去。在另一頭,日本陸軍對清軍炮台發起的攻勢同樣遭到了清軍的奮力抵抗,挫敗下來。



第一批日軍登陸榮成縣龍鬚灣。


直到31日,威海衛才完全陷落於日軍之手。至此,北洋水師完全處在了日軍聯合艦隊的封鎖之下。清軍也為其英勇抗擊付出了陣亡2000 餘人的慘痛代價。儘管戰勝方對戰敗方的暴行依然屢見不鮮,萬幸的是,旅順大屠殺那樣的慘劇沒有再次上演。



海面上的各式軍艦大多是清軍軍艦,只有五艘日本軍艦。照片拍攝於1895 年2月3日。


潰退和被俘的清軍把道路堵了個水泄不通。日本人不願為如此之多的戰俘勞神費力,乾脆就放任繳了械的普通士兵各自逃命。

接下來,從事山東燈塔研究的福威勒先生將為我們詳細講解威海衛,他所敘述的相關信息非常有趣。


旅順港從1889 年開始已不能滿足北洋水師駐泊和補給的要求,清朝政府決定在與旅順港隔海相望的山東半島北部修建第二座軍港。被選中的威海衛位於山東省最東端,這座堅固的避風港是拱衛渤海的咽喉鎖鑰,同時也是防守芝罘、牛庄和京津的海上門戶。得益於便利的海運,來自京師的補給源源不斷地輸入到這裡。也得益於劉公島和黃島做屏障下的寬闊航道,北洋水師的巨艦才得以暢行無阻。


清軍委託德國陸軍工程師漢納根負責威海衛防務。正是由於此人的指導,日島和另一個帶有瞭望台的小島上那些裝備有克虜伯加農炮的炮台才得以竣工。


同時,清軍在劉公島築起了一座鐵碼頭和堅固的防波堤。堅固的花崗岩將帶有瞭望台的小島與劉公島連接在一起,扼守著島後側的船塢。



威海衛西岸祭祀台炮台中部和右部。中央炮台只有一門巨炮,右部有兩門炮,圖中只能看到一門,另一門在土壘後方。左上方是劉公島;劉公島右側海岸突出處是黃島炮台,炮台右側海灘上是城鎮,城鎮右側海面停靠著「鎮遠」號軍艦,「鎮遠」號遠處的山是位於威海衛港東海岸的趙北嘴。照片拍攝於1895 26日。


這裡的百姓大多是漁民和來自芝罘附近城鎮的游商小販。城裡約有600 戶人家,其中有500 戶在築港伊始便在此落戶,其他居民則是隨著工事的修築才陸續集聚在炮台周圍。由於修築軍港,這裡的人口在8年內翻4番。


1889年,威海衛開始修築防禦工事,工程進展十分迅速。中日開戰後,清軍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防禦來自陸路的攻擊,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威海衛西北部和西部分布著大量的炮台和要塞。


這些固若金湯的要塞之間有道路連接,輔以縱橫的壕溝,還有電報互通有無。清軍還翻修了威海衛到芝罘的道路,以便炮兵通行。中日開戰之初,地方官吏本計劃在此築20餘座橋,以縮短兩地間行軍時間,但由於上級政府認為耗費銀兩過多,這項工程便不了了之了。從芝罘到威海衛這40英里路,騎馬繞路的話,怎麼也得走上7個多小時。


一年中,威海衛至少有10個月處在風平浪靜、乾燥少雨的天氣下,只有六七月份降雨才會略有增多。小城的夏天始於5月,直到當年6月,在此期間,人們都能到此處來享受一下舒適的海水浴。這裡的夏日從來沒有出現過極熱的天氣,最高溫度也從未超過28℃。

相比之下,這裡的嚴冬卻甚是難熬。降雪雖少,但氣溫往往會跌至零下2℃。這使得當地冬季航運特別發達。凍得堅硬的莊稼地大大方便了人們通行,騎兵也能在附近肆意馳騁。對於炮兵來說,除了威海軍港東邊和榮成縣之間的山丘有些難以攀爬外,在別處行軍幾乎毫無困難可言。


當地盛產小麥、玉米、高粱、豌豆和青豆,沿海又有豐富的漁業資源。榮成縣附近開著許多大的乾魚鋪,芝罘更一度成為漁產品的出口中心。本地人淳樸溫順,勤勞矯健,但他們與大清其他地方的百姓一樣為溫飽而掙扎著。另外,百姓們對清軍的厭惡程度遠甚於那些令人聞而生畏的盜匪。日本人正是利用這一點,善待他們,才從他們那裡獲取了足量的軍需補給和用以運輸(兵員物資)的驢騾馬匹。



《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海外史料看甲午》


趙省偉 編 / 重慶出版社·華章同人


定價:168.00元


本書取材於法國《全球畫報》《畫刊》等畫報、英國《倫敦新聞畫報》《笨拙》,以及日本《日清戰爭寫真圖》。


19世紀四五十年代的《畫刊》《世界畫報》等法國畫報,是世界上最早一批以圖像為主體內容的期刊。書中 5萬餘字特約記者的現場報道、100餘張罕見版畫為國內首次出版。


英國《倫敦新聞畫報》創刊於1842年,是世界上第一份以圖像為主體內容的報紙,僅在1857—1901年間,就刊登了上千張與中國有關的圖片和幾十萬字的新聞報道。《笨拙》創刊於1841年,是英國發行量和影響力最大的幽默報紙。它是傳統的卡通畫向連環畫過渡的重要橋樑,直接影響了中國首份幽默刊物《論語》的創辦。


日本《日清戰爭寫真圖》是唯一一本用照片系統記錄中日甲午戰爭進程的攝影集,其作者是日本皇家攝影師、隨軍記者小川一真。

Alphabooks


今天的文章就拜託大家激情捲髮啦!


上期贈書名單:


@雲歌SSG


請獲獎讀者在後台回復【姓名+電話+地址】(一周內有效~)


《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海外史料看庚子事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章同人 的精彩文章:

《王陽明大傳》①|詩才神童,為何10歲就顯出大哲人的潛力?
西方人眼中的中國 | 以尊重的態度來看待一個國家

TAG:華章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