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紅軍破譯電報能力究竟有多強?

紅軍破譯電報能力究竟有多強?

原標題:紅軍破譯電報能力究竟有多強?


來源 | 「文史博覽」(wsbl1960)微信公眾號

宋侃夫,1909年9月出生在江西萍鄉。紅軍時期,他長期任電台報務員、處長、局長,對紅軍通信聯絡、電訊建設,偵破敵軍軍事情報,保證紅軍戰爭的勝利,起了重大作用。1991年4月4日,在武漢逝世。


▲ 宋侃夫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為讓中央紅軍及時了解周圍敵情,宋侃夫全力投入了破譯敵軍密碼的工作。敵軍密碼編排複雜,宋侃夫等經過反覆琢磨,終於破譯成功。為了將所掌握的敵情及時通報給中央紅軍,宋侃夫率領電台工作人員,堅持全天守聽,定時呼叫聯絡。只要中央紅軍停下宿營,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宋侃夫立即將有關敵軍番號、兵力部署、作戰計劃、行動方向等情報予以通報。這些情報對中央紅軍在湘、貴、雲、川地區擺脫敵軍圍追堵截起了一定作用。


1935年5月,紅四方面軍開始長征。6月,紅一、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地區會師。此後不久,宋侃夫擔任了新成立的紅軍總司令部三局局長,統一領導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的全部電台(共計12個台)。宋侃夫十分注意做好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電台工作人員之間的團結工作。在他的領導下,兩個方面軍各電台之間在人員、器材、通信破密技術和通信工作制度、工作作風等方面互相交流,互相學習,使無線電通信工作的局面煥然一新。


▲ 宋侃夫在紅四方面軍機要工作老同志會議上


1936年7月,紅二、四方面軍在甘孜會師後共同北上,宋侃夫隨紅四方面軍第三次走進了渺無人煙的水草地。儘管他視力不好,但仍然堅持在風雨交加、泥濘遍地的草地里行軍跋涉,晚上宿營還不顧疲勞,頂風冒雨在電台值班。


1936年10月,宋侃夫帶著三局下轄的7部電台,隨紅三十軍、五軍、九軍西渡黃河,準備執行中央部署的寧夏戰役計劃。11月10日以後,中央先後來電指示:因敵情變化,寧夏戰役計劃取消,過河部隊改稱西路軍,任命陳昌浩為西路軍軍政委員會主席,徐向前為副主席;西路軍沿河西走廊西進,到甘北永昌一帶建立根據地,並相機打通國際路線。由於西路軍此時已遠離根據地和主力紅軍,黃河渡口又完全被敵人封鎖,無線電台就成了西路軍唯一的通信聯絡工具。西路軍軍政委員會與中共中央及與下屬各軍之間的聯絡,都是通過無線電台進行的。


11月的河西走廊已是天寒地凍,滴水成冰。宋侃夫率領電台的同志,身穿單薄的衣褲,帶著沉重的電台,在漫天風沙中艱難行軍。部隊缺衣少食,缺糧斷水,還要時不時與馬家軍騎兵作戰,環境異常艱險。

為了儘快弄清周圍敵情,以保障西進安全,陳昌浩、徐向前、李特先後兩次找宋侃夫、王子綱談話,要求他們馬上把情報工作搞起來。


宋侃夫和王子綱已有一年多沒搞無線電偵察工作了,而且,他們對馬家軍的軍隊編製、番號、駐地、編碼規律、電台呼號、波長、頻率等情況一無所知,儘管工作難度極大,宋侃夫、王子綱還是接受了任務。他們不分晝夜守候在電台旁,首先找到了功率最大、信號最強的蘭州行署朱紹良的電台,然後順藤摸瓜,找到了馬步芳、馬步青的電台,再以西北軍孫蔚如在陝南時送給紅軍的一個密碼底本為參考,逐步摸清了馬家軍編製密碼的規律,基本上破譯了馬家軍的密碼。


到11月下旬西路軍進駐永昌時,宋侃夫、王子綱已基本掌握甘北地區馬家軍的兵力部署、作戰計劃、行動時間、武器裝備等情況,為西路軍軍政委員會提供了準確可靠的情報。



▲ 紅軍破譯敵軍密碼電報

從1936年11月開始,西路軍先後在古浪、山丹、永昌、高台和倪家營子等地與馬家軍展開激戰。戰鬥打得異常慘烈。激戰中,宋侃夫的右手指被炸傷。高台之戰紅五軍軍長董振堂的壯烈犧牲深深刺痛了宋侃夫,他在自己的手槍中留下兩顆子彈,隨時做好犧牲準備,寧死不當俘虜。


1937年3月,彈盡糧絕的西路軍被迫從倪家營子突圍西進。突圍時,宋侃夫的馬丟失了,電台也被敵騎兵衝散,敵騎兵的馬兩次從他身上跨過。在其他同志幫助下,他才得以脫險。宋侃夫把剩下的4部電台集中起來,砍下敵人的電話線做成應急天線,又恢復了正常工作。這種頑強精神使敵軍深受震懾,紅軍在偵聽敵電台通報時,曾收到了敵軍嚴令在俘虜中清查宋侃夫的電報。


3月12日至14日,西路軍在梨園口、石窩又遭敵伏擊,陳海松、孫玉清、鄭義齋等紅軍高級指揮員先後犧牲。面對嚴峻形勢,西路軍軍政委員會在石窩召開會議,決定部隊向祁連山西進,電台除留一部保持與中共中央聯絡外,其餘一律砸掉。出席這個會議的宋侃夫回到電台,用哽咽的聲音含淚向大家傳達了會議決定,全體同志個個失聲痛哭。宋侃夫命令大家挑選出最好的電台,留足備件,其餘全部砸毀。紅軍進入祁連山後,狡猾的馬家軍深知紅軍破譯工作的厲害,把密碼全都改了。但宋侃夫憑著豐富的經驗,仍能從敵電台呼叫聲音的大小強弱來判斷敵人距離的遠近,是在運動還是在宿營,連敵人追擊的大致方向也可以判斷出來。根據這些情報,部隊選擇了安全的行軍路線,終於甩開了敵人。


在祁連山中,西路軍電台收到最後一份中共中央來電:可走星星峽西進,共產國際已派人通過新疆關係接應你們。出祁連山後,部隊攻安西未果,被敵窮追。宋侃夫向中央發出了西路軍最後一份電報:敵情有變,安西未能攻克,準備突圍西走星星峽。

隨後西路軍突圍到紅柳園子,不幸又被敵騎兵趕上包圍。激戰中,宋侃夫的警衛員張厚先犧牲。為了不讓電台落入敵手,宋侃夫砸掉了最後一部電台,然後手持兩支短槍投入了戰鬥,左右開弓向敵人射擊,最終衝出重圍,進入了一望無際的戈壁灘。


宋侃夫走了兩天三夜,頭髮暈,口發苦,飢餓、乾渴、疲勞都在煎熬著他。為了防止泄露機密,他把密碼本和兩份留存的電報底稿都燒毀了。經過幾天頑強的生死掙扎,宋侃夫終於走出了沙漠,遇上了陳雲、滕代遠派出的救援西路軍的汽車,被送到了星星峽,隨後又於1937年5月8日到達迪化(今烏魯木齊),編入新兵營幹部隊。


1938年春節前,宋侃夫和部分西路軍戰士抵達延安,受到了毛澤東的親切接見和熱情鼓勵。毛澤東對宋侃夫說:「你們紅四方面軍電台的同志辛苦了,有功勞呀!在我們困難的時候,在四渡赤水前後,是你們提供了情報,使我們比較順利地克服了困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戎星戰友 的精彩文章:

軍史趣聞 | 坦克拖拉機
中國航母帶刀護衛——殲-15

TAG:戎星戰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