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阻礙中國科幻電影崛起的究竟是誰?|科幻電影史話③

阻礙中國科幻電影崛起的究竟是誰?|科幻電影史話③

阻礙中國科幻電影崛起的究竟是誰?|科幻電影史話③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2007年,資深科幻愛好者張小北和製片人關雅荻就憑著靈敏的嗅覺,拿下了《球狀閃電》的改編版權,當時劉慈欣大多數作品還無人問津。相比起宏大的《三體》,《球狀閃電》的體量可能是最適合改編的國產科幻作品,其中具備動作、戰爭、愛情等多個元素。

張小北把小說改編成兩萬字的故事大綱後,關雅荻則開始在海外市場尋找合適的投資人,把中國科幻推向世界。他當時把《球狀閃電》定位為好萊塢製作的英語項目,一家新加坡公司承諾投資500萬,導演選定了一位好萊塢年輕華裔導演,於是關雅荻拿著項目找到美國福斯國際,希望能融到後續的1000萬美金。

「當時在我和小北看來,《球狀閃電》電影版就是一個類似哈利波特式的英雄成長故事,主人公很小時候親眼目睹父母被一個『大反派』殺死(大反派就是球狀閃電),主人公用一生追尋真相,研究殺死父母的兇手,最後終於用科學的角度全新認知了球狀閃電,並且終於有機會跟父母再次說再見的故事。」關雅荻對壹娛觀察(ID:yiyuguancha)表示。

在洛杉磯福斯國際辦公室里,關雅荻帶著導演用英文把《球狀閃電》展示了一遍,但這場試圖把中國科幻推向好萊塢的努力最終沒有成功。而當時在國內,張小北曾和製片方列了國內導演備選名單,一項項篩選排除之後就沒有合適的人選了。「當時走得太快了」。

如果說十年前製作《球狀閃電》遠遠超出了國內電影行業的實際能力,那麼推向國際化的失敗則是因為中國科幻在美國市場的影響力有限。

轉機要等到2015年,中國電影戰績輝煌,突破了400億票房。經過張小北推薦之後,當時北京文化旗下的摩天輪文化順勢拿下了《球狀閃電》版權,依舊是張小北開發的劇本在電影局立項,當時預計2017年開機2018年上映,但導演人選並未公布。

阻礙中國科幻電影崛起的究竟是誰?|科幻電影史話③

「當時壓力很大,不同的導演對科幻美學的理解是截然不同的,中國的科幻場景裡面有核試驗的基地,該是什麼樣子?做成美國式還是蘇聯式的,找不到美學的參照體系。」知情人士透露,將概念具象化的時候缺乏標準,這是中國硬科幻電影在起步階段的最大阻礙。

於是有了完整劇本的《球狀閃電》影視化再一次受阻。它折射的是當時中國電影界普遍的困境,」沒有專業科幻電影從業人、無法預估的視效效果以及為此所付出的成本。」

如今,預計2019年大年初一上映的《流浪地球》的初見成效已經讓影視行業提振了信心。據業內人士透露,劉慈欣的作品《球狀閃電》和《全頻帶阻塞干擾》影視化改編都已經啟動,第三次出發的《球狀閃電》會順利嗎?

答案是未知的,反正業內已知的共識判斷是這句話:「《三體》不能碰。」

阻礙中國科幻電影崛起的究竟是誰?|科幻電影史話③

退出《流浪地球》的萬達與歌亮

伴隨著2015年《球狀閃電》重啟的同時,大多數人都沒有意識到一部兒童科幻片也躍躍欲試重新回歸,這就是1988年的電影《霹靂貝貝》,北京歌亮傳媒請來了原著編劇張之路,其開發的續作《霹靂貝貝歸來》成功在電影局立項。

阻礙中國科幻電影崛起的究竟是誰?|科幻電影史話③

《霹靂貝貝》對1980年一代人的記憶影響深遠,歌亮傳媒董事長趙順亮當時也信心滿滿,他希望旗下的特效公司聚光繪影能用技術來定義國產科幻電影的新高度,「相信新的版本出爐後將會掀起觀影熱潮」。

觀眾們沒能等來經典IP的電影翻拍,等來的只有編劇張之路2017年出版的新書《霹靂貝貝之乖馬時間》,其中將「量子糾纏」設置為作品衝突的焦點,但距離1988年的《霹靂貝貝》已經過了三十年,續作新書也沒能在市場上引起廣泛的反響。

而對於歌亮傳媒來說,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在科幻類型中的失利了。

2014年中影公布開發科幻電影《流浪地球》時,這部作品本由中影和北京歌亮文化傳媒共同開發。跟拍《霹靂貝貝歸來》一樣,趙順亮意識到必須用特效對於科幻電影的重要性,他公開表示,其旗下的聚光繪影以投資的方式參與科幻電影製作,「將影片前期特效製作資金0成本化」。

阻礙中國科幻電影崛起的究竟是誰?|科幻電影史話③

而眾所周知的是,聚光繪影是一家國內知名特效公司,其曾參與過吳京的前兩部《戰狼1》和《戰狼2》的特效製作,公開資料顯示,吳京對聚光繪影持股2.66%,上市公司圍海股份佔比41.11%。2016年,圍海股份與對聚光繪影的股權交易中,聚光繪影法人代表趙順亮等10多位股東進行了套現,但吳京並未出現在套現名單中。

壹娛觀察多次試圖聯繫歌亮傳媒董事長趙順亮,但都未果。歌亮文化傳媒這家曾出品過《溫州一家人》等知名電視劇的影視公司,近年來並沒有知名作品問世,而對於退出《流浪地球》這一科幻里程碑式作品,也似乎成了「應有之義」。

2017年,《流浪地球》開機時,萬達影視和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文化三家巨頭都是出品方之一,但現在《流浪地球》公布的海報上,沒有了萬達影視的名字,新增的名字則是吳京實際控股的登峰國際和郭帆文化傳媒。

為什麼萬達影視退出了《流浪地球》的投資出品?畢竟在2017年萬達公布的片單中,也包括科幻動作片《鋼鐵鎮:龍族之戰》等科幻電影,對此萬達電影總裁曾茂軍對壹娛觀察表示,萬達沒有繼續參與科幻大片《流浪地球》是因為春節檔檔期問題。

《流浪地球》原本預計是2018年暑期上映,但因為特效製作延期改為2019年春節檔,但春節檔里萬達參與的電影已經超過三部,其中包括喜劇動畫《熊出沒:原始時代》、韓寒導演的《飛馳人生》、愛情喜劇《情聖2》等。

「同一個檔期,我們很難去投資同一檔期那麼多電影,有些影片我們之前簽的時候,就有投資競業禁止,大家是有商務條件的。」曾茂軍表示。

阻礙中國科幻電影崛起的究竟是誰?|科幻電影史話③

小成本的迭代機會在哪裡?

阻礙中國科幻電影崛起的究竟是誰?|科幻電影史話③

夏笳是微像文化簽約的中國科幻女作家代表之一,這位畢業於北大物理系的科幻「美少女」如今任教於西安交通大學人文藝術科學院中文系,她早在2004年就獲得過中國科幻銀河獎最佳新人獎,而她的博士論文課題研究的也是1990年代以來的當代中國科幻文學。

她在論文中曾描述當代中國科幻的民族寓言特徵 :在當代中國的科幻文本中,甚至那些看起來超越了政治目的和功利主義的要求,超越國家與民族「小我」、以「全世界人類共同命運」為書寫對象的文本 ,依然或隱或顯地以民族寓言的方式表露出文化政治的訴求——在這裡 ,個人遭遇、種族存亡與人類集體命運,與全球化時代的資本主義文明總危機與民族國家立場之間,通過一系列轉喻和隱喻 ,呈現出複雜糾纏的多重耦合關係。

正是完成求學和論文的過程中,夏笳積累了許多科幻小說的靈感,之後開啟了系列作品《中國百科全書》的寫作,她希望展現技術的變化將如何影響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也嘗試探討在這樣的變化過程中,種種更加微妙且豐富的情感和體驗。

「人文色彩會比較重一點,我也不遺餘力在催稿,我相信這個系列會成為夏笳的代表作。」張譯文說。但不論是男性科幻作家的作品裡更關注硬核技術,還是女性科幻作家在作品裡融合進去了對情感和社會的思考,國產科幻作品改編成科幻電影的難度是共同的。

張譯文曾跟郝景芳和夏笳都聊過這個問題,「她們有一個共同的觀點,就是相對於其他作品裡寫故事和戲劇性,在科幻題材里她們更想表達的是一種極致的哲學思考。她們會放大這部分,這對故事的影視改編來說,難度就大了,要按照設定的核心觀念重新組合一遍,補充完整的戲劇性」。

微像文化已經在科幻圈內製造了驚喜。2017年,導演王人超用賣掉自己萊卡相機的8萬塊,拍完了自己的科幻處女作《孤島終結》,張譯文看到這部作品後通過豆瓣找到了王人超,通過微像文化的推廣,《孤島終結》這部得了菲利普·K·迪克獎的科幻文藝片位列2017年愛奇藝網大投資回報率第二名,投資回報比超過300%。

而更重要的是,王人超與微像文化以及唐德影視開啟了新作《深空》。這部同樣是中小成本的科幻片現在已經在後期製作,其也遇到科幻片普遍的難題,比如當處於宇宙中時,星艦內的燈光怎麼打?於是每次拍攝都要燈光師和導演現場測算,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阻礙中國科幻電影崛起的究竟是誰?|科幻電影史話③

《深空》裡面埋下了王人超第三部科幻電影的彩蛋,第三部瞄準了院線片的製作,註定會從前兩部作品吸取經驗後完成轉型。而通過現階段中小成本科幻片的積累,微像文化瞄準的是科幻+愛情、喜劇、動作或懸疑的類型電影,未來的目標同樣是製作一部投資上億級別的科幻電影。

「中國科幻類型片想成功,必須得靠大成本的影片來帶動市場。」這是業內人士普遍的看法,《這個男人來自地球》等巧思類的小眾科幻片更討科幻迷喜歡,很難適合更大多數中國觀眾,就像上世紀美蘇爭霸期間,才出現了《星球大戰》打開了科幻電影這個類型。

未來,中低成本的科幻文藝片和大體量的硬科幻電影能夠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嗎?

從目前的市場情況看,一面是郭帆導演的《流浪地球》這樣投資巨大的硬科幻作品,另外一面是類似張小北導演的《拓星者》、王人超導演的《深空》等投資體量極小的低成本科幻片。加在這兩面之間的是,」中等體量的項目比較難評估,在有限的投資預算里,賣點是明星還是視效中間平衡?這樣的選擇餘地會比較窄。「業內人士表示。

張小北拍《拓星者》時最大的痛點就是窮,作為新導演,他拿不到更多的預算,於是選擇把片酬也投入到製作。在張小北看來,鑒於投資風險,未來中國科幻電影主要的挑戰在於,如何在本土市場用2-3億人民幣的成本做出一部視效電影,這個電影能跟好萊塢1億左右美金成本的科幻電影等量齊觀,「這種電影才是未來的主流」。

雖然投資兩三億的類的電影在國內市場並不鮮見,但對中國科幻電影來說依然困難。「奇幻古裝電影已經非常成熟了,我們面臨的問題是,通過不斷積累進入科幻類型,如何把道具製作工業設計等環節打通,用相應的工業級別成本來解決工業級別的質量問題。」

相比於盛行多年的古裝電影電視劇所帶動的傳統電影美術行業,如今中國科幻電影的工業製作薄弱是痛點所在。

在《流浪地球》製片人龔格爾看來,國產科幻電影在製作環節的難點,並不在於視覺特效,「真正難的是現場拍攝水準必須跟視效匹配」。

影視行業中興盛的古裝劇完全跟科幻電影在美術設計上是背道而馳的,科幻電影中的未來感必然不能有手工的痕迹,因為只要打上燈光,在攝像機近距離拍攝的情況下,一切非金屬質感的材料都顯得突兀。《流浪地球》里的道具都要求三維建模,而後用金屬機床加工或是3D列印而成,這都意味著遠高於其他類型片的研發成本。

如今中國科幻電影的從業者依然在摸索,國產科幻電影缺陷在於經驗的匱乏,好在現在已經積累起來了。在張小北的判斷里,科幻電影要經歷幾個階段:從產生需求、技術應用、產品體驗、要求過渡到經驗和規則的形成,然後進入正常的循環之中,現在中國科幻電影只處於技術應用階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