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我們來做個實驗:看看你能否被寫入書法史

我們來做個實驗:看看你能否被寫入書法史

如何形成書法風格

文丨張公者

一、我們先做個實驗:看看自己的作品是否會被寫入書法史

看看自己作品是否可被寫入書法史,我們可以做個實驗:

把自己的作品與古代各時期的經典作品掛在一起(可以按照時間順序及字體分類。當然,經典作品可能或者只能用印刷品、複製品)。

1、首先看看自己的字與前人的字掛在一起時是否能夠「融進去」、與其他作品是否協調、和諧,不彆扭、氣場一致。

我們來做個實驗:看看你能否被寫入書法史

張公者書法作品

如果是這樣的話,恭喜你:說明前人「接受了你」,說明你的字共性具備了,具備了書法的基本規律,書法的本體語言有了。也就是說:你的功夫夠了,拿到了入場劵,初選過了。

如果你的字與前人的字不和諧、彆扭、「難受」、氣息無法相容,那麼,你的作品可能就是野狐禪,與整體「字場」格格不入,便會被前人排出在外,你會被「踢出群」。諸如今天我們經常見到的「江湖『書法』」、「老乾體」等「市井書法」。這種字,在古人面前不會給你留一丁點兒面子的,即便你今天是多麼有名,即便你今天有多麼「重要」的位置,都沒有用。

2、如果你的字能夠與前人融進去,沒有被前人排除出外,這時候就要看你的作品風格前人作品中是否已經有了。

我們來做個實驗:看看你能否被寫入書法史

張公者書法作品

如果前人沒有你這種風格作品,那麼就不只是恭喜你了,要作揖了:你被寫入書法史了。

就這麼簡單?就這麼簡單!書法史的評選就是這麼快就可做出決定的!比今天全國展評選要快得多。但是,這要歷經大浪淘沙、千辛萬苦。一百年,也就留下一兩子、兩三子而已,甚至一個都沒有。(想想五代時期,53年就一個楊凝式)。歷史只紀錄代表人物及作品。

如果你的作品,在前人作品中已經有相同風格的話,這便是雷同。你的作品也會被拿下。歷史已經有人做過了,不再需要你的作品。就像今天的「展覽體」,就像今天的只有文字(文學)內容不同的學習「二王」書風等各種的學習前人風格的所謂「創作」(實際是一種「高級臨摹」)。書法史沒有那麼多地方安置這樣的作品。就像故宮的武英殿,就那麼點地方,要懸掛代表人物的作品,每一個展位無比珍貴與難以得到。

我們來做個實驗:看看你能否被寫入書法史

張公者書法作品

二、風格,乃大志者所求也

藝術史選擇代表人物及作品,第一考慮的是風格。風格是基於共性之上的個性融入與個性顯現。

風格=個性+共性。

風格的形成與確立是極為艱難的。很多人窮其一生也難以形成風格。

那麼,如何形成自我的風格呢?

我們在研讀書法史時,尤其對歷史上某一風格的代表書家的風格形成過程進行梳理時,便會找到一些規律性的痕迹。

我們來做個實驗:看看你能否被寫入書法史

張公者書法作品

三、如何形成作品風格

1、掌握規律

想形成風格、完善個性,首先要學習共性、掌握規律。共性是專業內所共同遵守的審美準則與藝術規律。共性是法度、共性是傳統,共性也是功夫。共性要在經典作品中取得。經典作品是經過歷史檢驗過的。

歷史上的經典作品,同時具備個性及共性。但是並非經典作品作者的每一件作品都是經典作品。古代的遺迹,大多數並非經典。歷史上的「窮鄉兒女造像」等所謂的「民間書法」更不是經典。這些遺迹具備很強的個性,但是共性不足。是不可以作為初期學習規律的範本來臨習的。(作為形成自我風格的借鑒,卻是極好的資源)。

取法,所取者,當有法也。《史記》記載齊國人淳于越說過的一句話:

「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想形成書法風格,需要先師古,唯一的辦法就是臨帖。通過臨習古代優秀的碑帖來掌握共性與規律。

我們來做個實驗:看看你能否被寫入書法史

張公者書法作品

2、融顯風格

先「融」,後「顯」。融,是自然的,做到氣血一脈。顯,是展露,突出自我。

把經典學習得一模一樣不是目的。那麼什麼時候開始創造風格呢?這個完全因人而異。我覺得,最起碼,你可以用你所臨習的經典風格進行不同文字內容的自由書寫,也就「高級臨摹」。

在技術要下功夫,但是思考更重要。臨習時就要有清晰的目的。從基本做起。而要看到遠方。

個性是與生俱來的,但是個性往往是沒有規矩的。每個人在不需要任何訓練的情況下就能寫出自己的個性的字來,可是這樣的字是缺少共性之審美的,不能稱其為書法。

個性必須建立在共性的基礎上。如何把與生俱來的個性更好的融入共性之中呢?一種是在專業內尋找,一種是在專業外尋找。

我們來做個實驗:看看你能否被寫入書法史

張公者書法作品

(1)在專業內尋找:

在不完善的書法作品中找尋到與自己情趣相投者。

這些不完善的古人的字、這些有"缺欠"的字,恰恰可以給自己創造的空間,完善之、完美之,最後變成自己的風格。不僅可以從古代作品中找尋,也從近現代作品中找尋,從今人的作品中找尋,甚至業餘作者的字、甚至於不會寫字人寫的字中得到啟發。

「窮鄉兒女造像」多是不完善的作品,完全可以用來完善之,而形成自己的風格。

我們來做個實驗:看看你能否被寫入書法史

張公者書法作品

(2)在專業外尋找:

「功夫在詩外」 。從其他藝術、門類乃至生活中找尋。長時間對專業的沉淫、研究、思考,便會從各種事物中得到啟發。只有長時間在專業上的沉淫、研究,才能做到「觀公孫大娘劍器舞」而悟筆法,看到「公主與擔夫爭道」而悟筆法。

藝術如此,科技亦如此:牛頓觀察蘋果落地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這些都是長時間在專業領域思考與鑽研的結果。而這些需要的便是作者的學養。真正能形成風格者,往往靠的不是技術,而是思考,是學養。關於書畫與學養,我們專題談。

我們來做個實驗:看看你能否被寫入書法史

張公者書法作品

四、創造是最好的繼承

經典不是用來超越的,經典是用來學習的,經典是提供給我們規律。依此找到方法,而書寫新的經典。創造才是最好的繼承。

有大志者,當在經典之上創造出自己的風格,而成為後人的經典。

以上所講,聊供參考。

我們來做個實驗:看看你能否被寫入書法史

—版權聲明—

文章來自網路,據張公者演講整理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為傳播而發,若侵權請聯繫後台刪除

文中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我們來做個實驗:看看你能否被寫入書法史

主編丨汪玉琪

總監丨馮錯

編輯丨祁朦 周麗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屋 的精彩文章:

寫對聯這事兒,看趙之謙准沒錯!

TAG:書法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