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夏商之謎|山西中條山所采銅礦少量在礦山冶煉,其餘為何去向不明?

夏商之謎|山西中條山所采銅礦少量在礦山冶煉,其餘為何去向不明?

原標題:夏商之謎|山西中條山所采銅礦少量在礦山冶煉,其餘為何去向不明?



爐火照天地,


紅星亂紫煙。


赧郎明月夜,

歌曲動寒川。


銅,


是人類在創造物質文明過程中,


最先被發現和最早為人們所使用的金屬。


青銅器的出現,


對於社會進步意義重大,


常常被認為是進入文明時代的標誌之一。


由於青銅克服了純銅的柔軟弱點,


且具有熔點低、鑄造性能好等優點,


逐漸成為古代銅器中的主要品種,

並促進了車、船、雕刻、金屬加工等製造技術,


以及農業、軍事及經濟社會的發展。


青銅器的應用,


代表了當時的科技水平和文化藝術水平,


成為這一時代的鮮明標誌。



附耳鳳螭紋蹄足鑊鼎 春秋


1988年太原市金勝村趙卿墓出土


山西博物院藏


因此,

冶銅術的發展就尤為重要。


考古資料證實,


直到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龍山文化時期,


人們才逐漸掌握了青銅冶煉技術。


夏文化時期,


中國歷史才真正進入到了青銅時代。


商盤庚遷殷後鑄銅技術臻於鼎盛。


春秋戰國時代,


青銅冶鑄技術也有重大的變化,


即從原先較為單一的范鑄技術,

轉變為綜合運用渾鑄、鑄接、失蠟法、


鑄焊(錫焊、銅焊),紅銅鑲嵌、錯金銀等


多種金屬技術的新工藝系統。


近日,


在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中,


發掘出了大量夏商時期的冶銅遺存,


為研究早期的冶銅業,


提供了實物資料。



獸面紋尊 西周

2006年絳縣橫水墓地出土


山西博物院藏


中條山及周邊區域銅礦開採、冶煉和利用是學術界關注的重要問題,但一直缺乏大規模的考古發掘和研究工作。20世紀80年代起,中國歷史博物館考古部數次派人赴垣曲境內的銅礦山調查,在同善、篦子溝、銅礦峪等地發現了多處采、冶銅遺址,但大多年代較晚。


本世紀初,中國國家博物館等單位合作開展考古調查,在運城盆地東部山前地帶發現了多處先秦冶銅遺址,西吳壁遺址就是其中規模較大,內涵豐富的一處。


2018年春、秋兩季,中國國家博物館、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與運城市文物保護研究所聯合組隊,在西吳壁遺址進行大規模發掘,獲得大量二里頭、二里岡時期的冶銅遺存,為研究早期冶銅業的發生、發展等學術問題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中部發掘區鳥瞰圖


西吳壁遺址位於山西省絳縣古絳鎮西吳壁村南,地處涑水河二級階地上,南距中條山僅數公里。遺址東、南、西側均被沖溝環繞,東、南沖溝內曾有泉水,向南流向涑水河。西吳壁遺址面積約40萬平方米,包含仰韶、龍山、二里頭、二里岡及周、漢、宋等時期的遺存,以二里頭、二里岡期遺存最為豐富。2018年,我們在遺址北部分區域展開較大規模發掘,發掘面積達1100平方米,獲得大量二里頭、二里岡時期的冶銅遺存。



帶有壁龕的房址

二里頭、二里岡時期遺迹包括灰坑、灰溝、房址、木炭窯、冶銅爐殘跡等。


房址數量不多。一些房址形制較特殊,如一處二里頭早期地穴式房址,開口線為圓角長方形,呈東—西走向,近東壁處有窖穴,近底部有很多冶煉爐渣和燒土堆積。另一處二里岡期房址分里外間,裡間呈圓角長方形,帶有多個經火灼燒的壁龕,有一窄通道與外間相連;外間被多個遺迹打破,殘存部分略呈半圓形,底較平,附近遺迹多見爐渣等冶銅遺存。這兩處房址可能都與冶銅有關。



與冶銅有關的灰坑


灰坑按形制可分為袋形坑、長方形(或方形)直壁坑、橢圓形坑、圓形鍋底坑及不規則形坑等。袋形坑口大底小,底較平,多為窖穴,廢棄後成為垃圾坑;長方形(或方形)直壁坑數量較多,坑壁、底常殘存木炭,或為乾燥坑。另有一些長方形坑帶有壁龕,形制特殊。許多坑內常見爐渣、殘爐壁等,當與冶銅活動密切相關。



方形乾燥坑


木炭窯目前僅見一處。殘存部分略呈圓形,壁近直,內壁經高溫灼成青燒土,未見一般陶窯的窯畀、火塘等,推測當為燒制木炭所用。


發現一處二里岡期冶銅爐殘跡,其北靠生土,殘損甚重。據殘存部分推測其本應為近圓形豎爐,口徑小於1米。殘跡下為黃褐色墊土,較緻密,夾雜大量紅燒土塊,疊壓於灰土之上。「爐體」內壁粗糙,無明顯燒結面,說明爐壁、底均已殘失。爐內堆積為灰色和灰黑色土,包含物有爐壁殘塊、紅燒土顆粒,另有少量陶片。「爐體」南側出土較多爐渣、爐壁、銅礦石等冶銅遺物。「爐體」北側存在大面積踩踏活動面,向北延伸十餘米,串聯多個二里岡期遺迹,為後續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料。


出土遺物包括陶、銅、石、骨器,以及大量冶銅煉渣、爐壁(或坩堝壁)、銅礦石、木炭等。

陶器按時代可分二里頭、二里岡等時期。二里頭期陶片多為灰陶,另有少量黑陶,紋飾以繩紋為大宗,另有藍紋、附加堆紋、旋紋等,器型包括深腹罐、小口矮領鼓肩罐、單耳罐、捏口罐、鬲、盆、斂口斝、鼎、蛋形瓮、斂口瓮、器蓋等。整體文化面貌與二里頭文化東下馮類型較為一致,時代涵蓋二里頭二、三、四期;二里岡期陶片以灰陶為主,紋飾多為繩紋,另有旋紋、附加堆紋、同心圓紋、獸面紋、雲雷紋等,可辨器形有鬲、甗、豆、盆、大口尊、蛋形瓮、矮領鼓肩瓮、坩堝等。文化面貌與早商文化東下馮類型接近,時代包括二里岡下、上層兩個階段。



二里岡期陶器


石器包括石刀、錘、杵、砧等。使用痕迹均較明顯,一些石器,如石錘、杵、砧等,明顯沾染銅銹,且與銅礦石、爐渣等物一起出土,當與冶煉銅礦密切相關。此外還見一件二里岡期的石磬。


出土大量獸骨,其中一些經加工成為骨器、卜骨等。骨器包括骨針、骨笄、骨圭等;卜骨多為肩胛骨加工而成,均為圓鑽。


大多數二里頭、二里岡期遺迹出土冶金遺物,如冶銅煉渣(爐渣)、爐壁(或坩堝壁)、礦石等。目前二里頭、二里岡兩個時期所見冶金遺物數量基本相當。幾類冶金遺物中,以爐渣數量最多,爐壁和礦石及其他遺物稍次之。另發現多件殘石范,形制均較簡單,用於鑄造小型工具。



石質工具、范


成熟的青銅器產業格局包括採礦、冶銅、鑄造三個環節。聞喜千斤耙等遺址的考古工作表明,不晚於二里頭時期,中條山腹地銅礦便得到開採,二里岡時期規模有所擴大。所采銅礦少量在礦山冶煉,其餘去向不明。作為已知中國內地最早、規模最大的冶銅遺址之一,西吳壁遺址的發掘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資料。夏商時期先民在採取銅礦後,運至交通便利、自然環境更好、便於生產和生活的西吳壁等遺址冶煉成銅錠,再送至都邑性聚落進行鑄造。西吳壁遺址夏商時期冶銅遺存的發現,填補了早期青銅器產業鏈的空白。


夏商時期煉爐殘跡、銅煉渣(爐渣)、爐壁(坩堝壁)、礦石、石范、石錘、石杵、石砧等大量冶銅遺存的發現,表明西吳壁遺址是中原地區時代最早、規模較大的冶銅遺址之一,具有較高的專業化生產程度。西吳壁遺址的發掘,為研究早期冶銅手工業的技術與生產方式提供了直接的證據。


爐渣、礦石、爐壁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無論祀或是戎,都需依託銅這樣的戰略資源。張光直先生曾指出,夏商王朝都城變遷與追逐資源密切相關。西吳壁遺址的考古工作,為探索夏商王朝的崛起與控制、開發、利用銅這種戰略資源之間的關係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


2018年11月,來自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南京博物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學、安徽大學、山西大學、運城市文物局以及中國國家博物館等單位近30名學者齊聚山西絳縣,參加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考古部主辦的「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發掘成果專家現場論證會」。與會專家考察了西吳壁遺址的發掘現場,觀摩了出土遺物,聽取了工作彙報。


專家們對西吳壁遺址的考古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一致認為西吳壁遺址發現的冶銅遺迹與遺物是中原地區時代早、規模大的冶銅手工業遺存,填補了青銅器產業鏈中的空白,對於研究早期冶銅手工業及早期中原王朝的興起與發展等重大課題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與會專家指出,應該將課題做大,囊括中條山南、北的采、冶銅遺址,有針對性的選點發掘,探索各遺址之間的關係;多學科合作公關,繼續引入諸如碳十四測年、同位素分析、成分分析等各種科技檢測等手段,對所獲遺存進行深入研究,最大限度提取相關信息;同時繼續加強對西吳壁的考古工作,尋找大規模冶煉場所,及早廓清遺址的聚落結構,為相關研究做出更大貢獻。



與會專家聽取工作人員講解


山西其它冶銅遺址


侯馬鑄銅遺址


現在的鑄銅遺址公園 圖|那個老撕機


中國東周時期晉國鑄造青銅器作坊的遺址。位於山西侯馬晉城遺址牛村古城南。面積20萬平方米 。1955年起發掘。遺址內發現居住址、窖穴、水井、道路、陶窯、熔銅爐及鑄銅工具、銅錠、鉛錠、陶范等。共出土3萬餘塊陶范,其中有1000餘塊可辨認所鑄的器形,萬餘塊雕刻有夔龍、夔鳳、雲雷、饕餮、人物等紋飾。


出土物證明,當時這裡鑄造各種禮器、樂器、工具、兵器、貨幣、車馬器和裝飾品。經研究,可知當時鑄造青銅器具,要經過塑模、翻范 、烘烤、合范、澆鑄等道工序;製造工具、兵器、貨幣等使用單范或合范鑄造,禮、樂器則用複合范,且分鑄法的運用更加熟練。焊接技術在這一時期已被應用,已掌握錫焊、銅焊、鉛錫合金焊接等技術。大約在春秋中期以後,還出現青銅器表面嵌入紅銅片和金銀絲的「嵌銅」和「錯金銀」等工藝,鎏金技術和在器表刻劃花紋的工藝已興起。這一發現揭示出東周時期的鑄銅技術及工藝水平,推進了中國冶金史的研究。



鑄銅遺址發掘現場 梁子明 攝



饕餮紋模



壺耳范



舉手人物范



饕餮紋鼎鑒范(大) 侯馬晉國古都博物館館藏



蟠螭銜鳳紋范 侯馬晉國古都博物館館藏




渦紋鍾枚范



蟠虺紋鍾甬范



羽翎模



夔龍紋陶模



夔龍銜虺紋陶模



鳳紋鍾舞模



饕餮銜虺鐘鼓模



饕餮銜鳳鐘鼓模



雙身龍紋鍾鉦模



蟠螭紋模



斜角雲紋鑒口沿模



獸頭匜口模



雷紋模



鼎耳內外范



虎形器耳范



夔龍紋陶范



蟠虺紋鍾甬范



饕餮紋鐘體陶范



龍紋匕范



虎搏鷹戈范



銅鏡范


銅與冶銅術,


是如此重要!


一塊塊礦石或金屬或模範,


彷彿從遠古發出銅吼的聲音。


開愁歌 . 李賀【唐】


秋風吹地百草干,華容碧影生晚寒。


我當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


衣如飛鶉馬如狗,臨歧擊劍生銅吼。


旗亭下馬解秋衣,請貰宜陽一壺酒。


壺中喚天雲不開,白晝萬里閑凄迷。


主人勸我養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



By|文博中國


原題|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發現大量夏商時期冶銅遺存


為中原地區時代最早、規模較大的冶銅遺址之一


圖|山西博物院 文博中國 考古中國 博虺等


圖片版權歸原機構或作者所有


審核|方天戟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博山西 的精彩文章:

TAG:文博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