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為什麼風始《關雎》,雅始《鹿鳴》?

為什麼風始《關雎》,雅始《鹿鳴》?



微信改版,咱們可能就走散了!


給我們加顆

小星星

吧!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

 「

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

 」  → 

點擊右上角「

...

 → 

點選

設為星標

 

 



為什麼風始《關雎》,

雅始《鹿鳴》?


李山  著








《關雎》是《詩經》中的第一首詩,見於《國風》第一部分《周南》。這首詩的主題,不是像有些人說的:一個男孩碰到一個采荇菜的女孩,然後悄悄地愛上了她。

理解詩歌,不能只看裡邊出現了男子和女子,就斷定是愛情詩,這種想法是不對的。




歡迎你嫁到我家來




「關關雎鳩」,「關關」模擬水鳥「呱呱」叫的聲音,但是文學求美,如果寫成「呱呱雎鳩」,那就太難聽,字面上也不大好看,於是寫作音近的「關關」。「雎鳩」不是指嘴巴呈鉤子狀的魚鷹,那種鳥發不出呱呱的叫聲,而是指扁嘴鳥,是魚鳥,也是候鳥,會隨季節南北遷徙。所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講的是什麼?




在北方中原地區的河邊,呱呱叫的水鳥在沙洲上捕魚,意味著春天到來了。這是很優美的情景。在北方滿目褐色的冬景之中,慢慢地冰消雪化,在料峭的春風中感到一絲溫暖,風輕了,各種味道出來了,鳥的聲音出現了。這就是中國詩歌開篇第一句,把人帶到初春的光景。




天時在變,詩歌由萬物生長自然聯想到人類生活要跟上節令的步伐。下面接的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跟苗條不一樣,「苗條」專指身材,「窈窕」則指外形好、性格好。這個女孩子不僅長得不錯,在她的音容笑貌中還有一種讓人無限神往的情態,那種生命的高雅,實際上就是氣質。「淑女」就是好女,「淑」是善的意思。「逑」本來是相對的意思,這裡指配偶。「君子」的意思和我們現在說的有德的人不一樣,在周代,這個詞指的是貴族。後兩句意為:美好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講的是人類也要遵循自然的節律,在初春的時候完成婚配。







接著往下看,「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參差」意為長短不齊,是雙聲詞,兩個字的聲母相同,使音律整齊。「荇菜」是水菜,也叫田字草,小綠葉,中間長了十字花紋,生在水塘里,開黃花。周代的家庭主婦在祭祖的時候,要給祖宗敬上各種水生的帶葉子的菜,荇菜應該就是其中一種。此處荇菜實際上悄悄地指向了家庭主婦。「左右流之」這個「流」,是「摎」字的假借字,意思就是拔取。「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寤寐求之」可以一個字一個字地理解,醒著也求,睡了也求,但同時,「寤寐」這個詞本身也有持續不斷、反反覆復的意思。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思」是個語詞,相當於屈原作品裡面的「兮」,「服」的意思就是放在心上,它才是「思念」的意思。這個字的意思從古到今發生了變化。「悠哉悠哉,輾轉反側」。「悠」是長的意思,因為前面有「寤寐」,所以此處可以指夜長,但同時也可以指情思長。這裡體現出詩歌翻譯的特別,它有的時候是不可翻譯的。像杜甫詩「感時花濺淚」,這個淚到底是露水還是人的眼淚滴到花上?不能只做一種解釋,無論詩人寫詩時是怎樣理解的,讀者都能感覺到兩種意思都蘊含在裡面,並由此產生了特殊的美感。「悠哉悠哉」也是這樣。「輾轉反側」,翻過來調過去,睡不著。「輾轉」,是雙聲詞,聲母都是zh,同時也疊韻,它們的韻母都以「an」結尾,所以,讀起來非常悅耳,有一種音樂美。




接著「參差荇菜,左右采之」這個句子不用翻譯,「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的「友」字就是加強情意,用琴瑟來增強我們對窈窕淑女的友愛之情,其實是要表達,你嫁到我們家來,我們歡迎。接著,「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的「芼」字就是選擇性地拔取。「窈窕淑女,鐘鼓樂之。」窈窕的淑女,我們用鐘鼓來取悅她,讓她快樂。






典禮的歌唱




以上就是這首詩的字面含義。詩說君子和淑女,都是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如果是愛情詩,往往是我有情感就表達給你,《詩經》里很多詩,比如《褰裳》等就是那樣,「子不我思,豈無他人」?用的就是第一人稱。




另外,詩里提到的器物也暗示著它不是愛情詩。「琴」「瑟」,據文獻記載起源都很早,古琴古瑟往往在典禮上給歌伴唱。一個貴族家族的典禮往往有四個樂工,他們在廳堂之上兩個彈瑟,兩個歌唱。後面出現的「鐘鼓」,在周代按照禮法規定,是只有高級貴族家庭才可使用的。在典禮上,堂上樂工在唱,堂下就要擺上樂器架子,有鼓,有鍾,還有笙,歌唱與演奏交替進行。這不是一個男孩為追求女孩,在她家門口拉琴唱歌的情景。有鐘鼓,在古代就要有很大的排場。由此可以看出,它是一個典禮的歌唱,淑女與君子成為好配偶,是在典禮中完成的。




這首婚姻典禮上的樂章,祝願新婚男女琴瑟和諧,實際上就是祝願家族興旺,因為在古代,婚姻和家族的興旺有重大關係。







古代婚姻有六禮,就是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每一步都要按照規定的禮節來,比如送各種禮物等。親迎是古代婚禮當中最隆重的一個環節,古人認為家庭主婦上伺候宗廟,下傳宗接代,在日常生活中各種祭祀及其他隆重場合要作為女主人出面,有重要的地位。到了親迎這一天,男子要早早地到女孩家來,到宗廟裡親自迎接女孩。




這首詩里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實際上就是在一對新人成婚、親迎的時候,當女子進入男子家的庭院,上廳堂時歌聲響起、音樂響起,所唱的歌詞。歌唱的人以旁觀者的角度表達祝福:你們的婚姻是當令的,跟隨著萬物、大自然的節奏結婚。你們經過了寤寐思服和媒人幾次往複,走到一起不容易,好婚姻難得,讓人「悠哉悠哉,輾轉反側」,費了不少心思,希望你們琴瑟和諧。




詩在這個時候演唱,讓人感覺到古人對婚姻無限的重視。在典禮中,一對男女走入婚姻的殿堂,鼓樂齊鳴,無限莊嚴,無限美麗。如果把這個場面畫出來,一定是很感人的。






兩個姓氏的結合




對於周人來說,婚姻的意義非常重大,這首詩將其以藝術的手法表現了出來。為什麼周人如此重視婚姻和家庭呢?孔子曾經說過婚姻「合二姓之好」,請注意,是「二姓」,不是「二性」,不是男女兩個性別,而是兩個姓氏,比如姬姓、姜姓、子姓、姒姓等。




追溯到中華文明早期,遠古的眾多人群各自生活在自己的區域裡面。我在漢水流域,你在黃河下游,每個地方的人群都根據自然條件建構生活,形成獨特的生活方式,這會導致文化的不同。後來這些人群相遇,就要處理互相之間的關係。較早的夏王朝對待其他族群的辦法就是打、征服、兼并,殷商王朝更是變本加厲。結果打來打去,越打人群越渙散。到了西周,周人的力量相對弱小,要統一天下就要運用智慧。所以周家就採取柔性的方式,利用大家都能夠接受的觀念,去疏通和勾連各個人群。那個時代的古人,普遍認同「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不是一個族群的人就沒有關係,沒有血緣關係的人不親。針對這種情況,周人就在不同族群之間建立血緣關係,通過通婚來實現。




為了達到通婚的大目標,周代人同姓不婚,而是相應地把周家的女兒、諸侯的女兒嫁到那些不同姓氏的人群去。所以後來到了春秋時期周王見到同姓諸侯,無一例外地稱伯父、叔父,遇到異姓諸侯,則無一例外地稱伯舅、叔舅。這種關係在建構周代的統一王朝及統一文化方面起了作用。




這樣回過頭理解婚姻親迎典禮上的敲鐘、打鼓、歌唱,就知道是因為在周代政治生活、社會文化生活中,婚姻太重要了!婚姻具有這種價值的觀念,一直到今天仍在影響著中國人對婚姻、家庭的態度。






重視家庭的中國人




周人重視婚姻,也影響了國人的哲學觀念,對於人類社會從哪兒開始的問題,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回答。西方人認為人類是從上帝造人開始,男人與女人偷吃禁果,有了婚姻,是一種原罪。中國人卻不這樣看,《周易》中說:「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儀有所措,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說夫婦之道很重要,像天地生萬物一樣,簡單地說,就是認為人倫從婚姻關係的締結開始。這就是一個中國邏輯。《論語》中有「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歟?」,孝悌這件事情應該是做人的根本。它的邏輯跟《詩經》和《周易》是一樣的,就是好家庭培養好的社會成員。




古希臘人則不是這樣,他們認為教育一個希臘公民是不能在家裡面實現的,因為他們認為家裡面不是女人就是奴隸。在希臘社會中女人只有半個人格,她們只有一半的法權,奴隸全無人格。這據說是蘇格拉底說的,蘇格拉底主張完整人格的希臘公民,應該到廣場上去培養。古希臘人喜歡在廣場上談論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哲學。在成年男人背後常常跟著一群見習做希臘公民的小男孩,看大人怎麼談話,怎麼認識問題、議論問題。這是西方的邏輯。由此可知,讀《詩經》首先是為了了解我們自己的民族,同時也應該了解別人,之後再回頭看自己,就更加心明眼亮。通過比較不同民族的文化,判斷哪些好,哪些不好,然後該堅持的堅持,該否棄的否棄。







《關雎》就是上面所說的中國邏輯之下的一個作品,這是它的文化品性。這首歌唱組建家庭的詩,被排在了《詩經》的第一篇,不是某一個人安排的,是歷史選擇的結果。《風》始《關雎》,《雅》始《鹿鳴》,在當時的典禮上是這樣演奏的,當《詩經》被編成文本的時候,它們也被分別排在《風》和《雅》的開頭,這是很有趣的。




本文出自《講給大家的詩經》,李山著,東方出版社2019年1月出版。談笑間,先民生活的一思一眠如在眼前,我們民族唱著「三百篇」涵育的精神血脈清晰可見。一部無需古文基礎的《詩經》入門書,一部人人讀得懂的中國文化史入門書。


                           


作者簡介:







李山

,1963年生,河北新城人,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先後師從啟功、聶石樵、夏傳才等學界諸耆宿,在《文學遺產》等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其中《經典文獻的詩學讀法》等在學術界有較大影響。出版多部著作析讀禮樂文明的精神建構,主要有《詩經的文化精神》《對話詩經》《詩經析讀》等。2006年被選為北京師範大學本科教學「十佳教師」;2007年和2009年分獲評師網「最佳教授」和「全國魅力教授」。曾受邀錄製央視《百家講壇》等電視節目。




圖書簡介:


為什麼風始《關雎》,雅始《鹿鳴》?


詩中女子怎樣諷刺男子愛美色?


怎樣怒罵墮落的貴族?


早上誰叫周王起床?如何叫起?


怎樣表達家國情懷?


「宛在水中央」與人生永恆的追尋


梁思成與林徽因的名字皆取自《詩經》,有何寓意?


「如翚斯飛」如何給中國建築提出靈魂性的要求?


……




當代寫《詩經》敷衍愛情故事、塗抹所謂「溫柔情懷」的那麼多,這一本卻有至深至淡的俗世人情、文化之美。




當代注《詩經》嚴謹考證、嚴肅討論的那麼多,李山老師從「禮樂文明」的視角切入,開風氣之先。




當代講《詩經》教科書式的枯燥與陳舊那麼多,這一本談笑風生、雅俗之事出口成文,古今典故信手捭闔,將佶屈聱牙的古文講得意趣盎然。






長按二維碼 優惠購買本書


 




 



~歡迎點贊轉發分享~




國粹團隊招募? 原創散文小說詩歌攝影作者

&

朗誦主播



期待? 您的加入


報名投稿郵箱:gxjcshys@163.com

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gxjhshys1722期,主編微信gxjc03。

合作QQ:1511332864

版權聲明:【我們尊重原創。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

主 編 推 薦 課 程



點擊

閱讀原文

獲取本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 的精彩文章:

「愛」是什麼?最詩意的回答
枝頭紅果,結滿童年的味道

TAG: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