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四十三輕戒:九、與聲聞不共學戒、於麁惡語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四十三輕戒:九、與聲聞不共學戒、於麁惡語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四十三輕戒(9I)

九、與聲聞不共學戒、於麁惡語

文 / 觀諸法如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一:

四十三輕戒

與聲聞不共學戒:於諸性罪

7、於麁惡語

又如菩薩見諸有情,行越路非理而行,出麁惡語,猛利訶擯,方便令其出不善,安立善如是以益心於有情出麁惡語犯,生多功德。

又如菩薩見諸有情,為行越路非理而行,出麁惡語,猛利訶擯,方便令其出不善處,安立善處。

「又如菩薩見諸有情」:菩薩看見很多的補特伽羅。「為行越路」:他們走的道路都是不安全的道路。什麼叫作不安全?「非理而行」:都是不合道理的事情。作十惡業,而不是修學十善業,這是非理而行。「出麁惡語猛利訶擯」:菩薩看見眾生有這樣事情,如果有這種需要,菩薩應該是得了四禪八定,入定去觀察眾生的根性,他認為出麁惡語來教訓這些人,應該有力量,所以「猛利訶擯」,就是很嚴厲的麁惡語來訶斥眾生,不可以作惡事。「方便令其出不善處安立善處」:以出麁惡語的方便,來教訓這些眾生,叫他們從不善處走出來,安立在善處,修學善法。

菩薩如是以饒益心於諸有情出麁惡語,無所違犯,生多功德。

菩薩這樣子以利益安樂眾生的心,於諸有情出麁惡語,無所違犯,還會生多功德。

韓清凈《披尋記》:「為行越路非理而行者:若諸有情行不應行,違越世間威儀、軌則,是名為行越路。違越世間諸有所作,是名非理而行。

「為行越路非理而行者:若諸有情行不應行」:作一些不應該作的,有罪過的事情。「違越世間威儀軌則」:這走路的時候,違越了世間上大眾公共的儀則。「是名為行越路,違越世間諸有所作,是名非理而行」。有的批註說:原來是學習大乘佛法,放棄了大乘去學習小乘,叫作「非理而行」。不學習佛法而學習世間法,那也叫作「為行越路,非理而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 四種他勝處法(5)四、謗亂正法戒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四十三輕戒:九、與聲聞不共學戒、於不與取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