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孩子之間搶東西、不分享,我們大人該怎麼做?

孩子之間搶東西、不分享,我們大人該怎麼做?

文:糖糖

處於「自我中心期」的孩子,他的搶奪行為是沒有任何惡意的,他的「搶」只是在表達「我要」。

孩子在生活里會和別的小朋友有爭論。

比如孩子一出去就喜歡搶別人的玩具,不給就哭鬧不止。

又或者,孩子搶走了別人的玩具,搞的別人的孩子哭鬧不止。

還有一種現象,就是自己孩子手上的玩具,總是被別的孩子搶了,要麼哭哭啼啼,要麼默默承受,要麼兩方干起架來。

作為孩子的家長,在場都很尷尬!不少家長對此很困惑,也很苦惱。

其實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因為這只是這個年齡階段孩子的心理發展特點。

01

一般來說,1-3歲是孩子自我意識的萌芽時期

他會認為所有東西都是自己的,見到好東西就渴望擁有。不過,自我控制能力卻還沒有開始建立,這就導致孩子對「搶玩具」這一行為的對錯雖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實際控制不住自己。

這種行動在前、思維在後的方式,就是早期自我意識強的孩子搶東西的重要原因。

也就是說,處於「自我中心期」的孩子,他的搶奪行為是沒有任何惡意的,他的「搶」只是在表達「我要」。

這實際上對孩子的社交能力發展和心智的健康反而是很有好處的。

其實當孩子懂得「我」之外還有「你」和「他」的時候,他就會意識到我的就是我的,你的就是你的,這種行為也就慢慢改善了。

因此,孩子喜歡搶東西,絕不是家長們擔心的品質問題。

當孩子出現和其它小朋友搶玩具或者搶其他東西的時候,大人切不可一味地批評制止,懲罰就更不妥了。

當然,也不能縱容,否則你也許將來會得到一個完全不講道理的霸道「熊孩子」。積極引導、正確教養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02

幫助孩子建立所有權的概念

孩子的自我意識的認知,是一個由模糊混沌逐漸走向清晰的過程,而對自我認識是否清晰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外界事物對孩子的不同刺激。也就是說,你的正確養育可以幫助孩子更快、更早地建立所有權的概念

我們平時在家中和他強化使用以下幾個詞語的應用:「你的」,「我的」,「別人的」,「不可以」......從家中成員各自的衣服鞋襪到喝水的杯子、吃飯的碗,再到各自的毛巾和牙刷。讓孩子逐步明白物體歸屬的概念,讓他知道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是他的。

有時吃東西,糖糖吃了自己的那一份,然後跑過來要吃我的,雖然我的第一反應是給他吃,但是我很快就抑制住這種衝動。

而是對他說:「這是我的。你的蛋糕你已經吃完了。」然後當著他的面,大口地吃起來。

當然,看他實在很饞的樣子,還是忍不住要給他吃,但是我會先對他說:「這本來該是我吃的,但是我愛你,願意請你吃。」然後,我會愉快地把蛋糕給他。

我想通過這樣的示範,讓他明白:

1.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東西,不是別人想要就能要的;

2.有禮貌的孩子會有更多的機會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3.分享是一種表達愛的方式,前提是你願意分享。

03

教會孩子交換與分享

既然孩子「搶」的行為,表達的是「我要」的意思,那麼我們不妨教會他合理的方法,讓他可以得到他想要的

比如,鼓勵孩子去和小朋友協商,可以建議他哪一樣自己的玩具和對方交換,或者陪著他去和對方商量,答應過一會一定還。

每次出門去玩,我都會在包里塞幾個小巧一點便於攜帶、又好玩的玩具,正是為了以備碰上年齡相仿的孩子在一起玩兒,他看上了別人的玩具,這樣自己也有「籌碼」,可以跟別人交換著玩。

大部分情況下,人家都是願意跟我們兌換著玩的,因為孩子嘛,總覺得人家手裡的玩具更好玩,有吸引力。

當然,碰上了對方不願意交換或者分享,也要告訴糖糖,要尊重對方的意見,同時也讓他慢慢適應、學會了凡事要接受現實。

04

教會孩子同理心

教會孩子同理心很簡單。

比如在和孩子玩得正盡興的時候,突然搶走他的玩具,他的玩具被搶了他會不高興,讓他切身體驗被搶的消極情緒。

有一段時間糖糖就特別愛搶別人的玩具:他看上的東西,才不管別的小朋友是不是在玩,是不是正玩得高興。走過去,一把就搶過來。後面的畫面就慘不忍睹了。

後來,在家的時候,看他玩玩具正投入,我就一把奪過來自己玩,不讓他碰。他急得哇哇大叫:「媽媽你壞。你不可以搶我的東西。」

我就趁機向他提問:「我搶了你的玩具,你不高興你生氣。那你搶了別人的玩具,別人會怎麼想?」

這樣孩子也就可以學會了換位思考。

05

大人的介入要恰當

搶玩具也是一種交往,不要隨便替孩子做主。

孩子的事情要孩子自己解決,你需要做的就是教會他怎麼做,而不是去替他做;替他做多了,會產生依賴,就會逆來順受。

如果大人提前介入,就剝奪了孩子鍛煉社交能力的機會。只要不哭著求助,或發生打人的情況,都可以暫時旁觀。盡量留些時間給他們,不強行干涉,讓雙方自己解決,也許很快他們會自己相處辦法化解矛盾。

如果化解不了,矛盾升級,大人可以介入,原則是盡量保護受到攻擊的孩子。不管哪個孩子動手打人,都要抓住他的手,溫柔而堅定地告訴他這樣不對,直至他不打人為止。

而當孩子被搶時,大人不能強求他「大方」。否則時間長了,孩子就會形成思維定勢,漸漸形成優柔寡斷、不敢反抗、不會拒絕的性格。甚至必要時,你還應該做孩子的保護者。

我的一位讀者就說:

我性格至所以這麼軟弱,就是小時候經常被同齡人欺負沒有受到權力上的保護,沒有人教我應對這方面的措施。

教育一下對方,明確告訴他:「你這樣不對,這個玩具時我們的,你要是想玩可以和我們商量,大家一起玩。

這樣,兩個孩子都會明白,搶玩具的做法是不對的,同時也不會讓自家的寶貝覺得委屈。

06

建立懲罰加獎賞制度

如果孩子總愛搶別人的東西,家長要告訴孩子這是不對的。

如果單純的說教不起作用,可以和孩子做好約定,如果他搶了別人的一樣東西,那他也將被沒收一個玩具,並付諸實施。

如此,孩子的規則感將越來越強烈,以後也就不會再搶別人的東西了。

總而言之,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成長環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無論何時,只要你發現孩子出現任何不良的行為時,都要給予重視,並及時糾正。

無規矩不成方圓,幫助孩子建立規範的行為準則,孩子在日後的人際交往方面才能少出錯,才能真正幫助他避免受到傷害。

以上就是與家長們分享一下如何在不傷害孩子的前提下,幫助孩子克制「搶東西」這個不受歡迎的行為。

當孩子的行為表現有進步的時候,大人一定要及時肯定,以此強化他的正確行為。比如,當孩子不直接搶而試探性地問是否能借玩具的時候,給他一個擁抱、親吻,或者一張小貼紙作為獎勵。

你有什麼更好的方式嗎?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校家長 的精彩文章:

愛是放手,不是禁錮,你可知孩子成長非常大的羈絆是什麼?
毀掉一個孩子很容易,給他貼上「負面標籤」就夠了

TAG:名校家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