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孩子內向,並不是缺陷!

孩子內向,並不是缺陷!

本文由:幫媽愛上課(BBMyGod)



1


前兩天,看了我國第一部連續十年,跟拍00後孩子成長的紀錄片《零零後》,裡面有一個叫於錫坤的內向小男孩,給了我很深的觸動。

孩子內向,並不是缺陷!


他喜歡做實驗,喜歡錶演魔術,也喜歡一個人獨處。面對錫坤的不愛與人交往,媽媽焦慮不已。

為了改變兒子的性格,媽媽幫錫坤報了語言培訓班,可兩年後,錫坤依然還是那個沉默的小男孩。

後來,媽媽又把錫坤送進了一個英語夏令營,可他依然只想自己待著。


孩子內向,並不是缺陷!



有一天,錫坤不想參加活動,就謊稱自己生病了,老師發現他的小把戲後,給了他半個小時的時間獨自待一會兒 ,老師走後,錫坤在床上興奮地滾來滾去,我想那一刻,他一定覺得幸福極了。

在結營儀式上,媽媽要求錫坤上台表演魔術,背對鏡頭,這個十幾歲的孩子留下了無聲的淚水。他茫然的眼神里,充滿了不知所措,也許對他來說,融入人群真的太難了。


孩子內向,並不是缺陷!


媽媽覺得,兒子不懂享受跟人交往的樂趣是不會幸福的,一定要幫他感受到這種樂趣。

但,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透過鏡頭 ,分明可以看見,錫坤在講解自己的發明時,神采飛揚;在表演魔術時,自信從容。

和錫坤的媽媽一樣,很多人覺得,內向是一種缺陷,但事實上,內向只是性格的一種,他們和外向者一樣,都是值得欣賞和讚揚的。

孩子內向,並不是缺陷!


內向者就像一朵花期很長的花,只有條件合適時,才能綻放出最美的風景。

內向的孩子,也有自己的優勢


在人們的印象里,外向的人熱情開朗,善於溝通,朋友也更多,所以更容易成功;而內向的人大多是碌碌無為的。

但這,只不過是一種偏見。

哲學博士Jennifer B.Kahnweiler認為:內向的人更注重深度,能準確地表達,喜歡獨處,這些特質讓他們更易成為卓越領導者。

研究也證實了Jennifer B.Kahnweiler博士的這一看法 ,這世界上,有70%的成功者,他們的性格都非常內斂,但並不影響他們依靠自己的才能獲得非凡成就。


孩子內向,並不是缺陷!



日本唯美動畫的創作者宮崎駿,就是一個極度內向的人,他總是把自己緊緊地包裹起來,在面對鏡頭或者被人注視時,會格外緊張,甚至連畫都畫不好。

但上帝關上一扇門,一定會打開一扇窗。

內向的孩子,他們的情感往往更細膩,內心世界也更豐富,想像力和創造力也更好。

孩子內向,並不是缺陷!


所以內向的宮崎駿,能創作出那麼多受到不同年齡人歡迎的,優秀動畫作品。

影帝梁朝偉也是一個非常內向的人,他不善與人交往,因而朋友並不多,但卻有一個知己好友吳廷燁。

孩子內向,並不是缺陷!


吳廷燁會在梁朝偉遇到苦惱時,開導他;會在梁朝偉夫妻遭遇流言困擾時,鼎力支持;也會在梁朝偉夫妻有需要時,全力以赴。

內向的人就是這樣,他們更喜歡追求高質量的、穩定的社交關係,因而更容易收穫高質量的友誼,所以,儘管他們的朋友不多,但一定是走心的。

內向,只是一種性格特點,它也有自己的獨特優勢。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愛他,就應該「如他所是」,而非「如我所願」。

沒有絕對內向和外向的孩子


暢銷書《安靜:內向性格的競爭力》的作者蘇珊?凱恩是一個內向的人,她最喜歡一個人安靜地待著。

她說小時候參加夏令營,每一個夜晚,她的小夥伴們都在一起聊得熱火朝天,只有她抱著一本書獨自躺在角落裡,不發出一絲聲響,看起來,和周圍的環境是那樣的格格不入。

孩子內向,並不是缺陷!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人,她不僅是一個優秀的律師,還寫了暢銷書,登上了TED的演講台,


瑞士心理學家榮格認為,每個個體都包含兩種類型的性格,只是其中一種性格佔據主導,另一種處於潛意識狀態,在必要情況下,潛意識裡的狀態也可以被激發出來。


就像蘇珊?凱恩,雖然在生活中不是一個活躍的人,但並不妨礙她在台上的精彩表現。

就像相聲演員郭德綱,他說自己在生活中是一個內向的人,很畏懼和外界打交道,但是在舞台上,他卻有著十分風趣幽默的一面。


孩子內向,並不是缺陷!



同樣的,很多外向的人也有著自己內向的一面。

人們普遍認為,外向的人更擅長與人溝通,比如謝娜,就像一個開心果,人緣極好。

孩子內向,並不是缺陷!


但在節目《妻子的浪漫旅行》中,在勇氣台前,她卻展示了不一樣的一面,她說自己不太懂怎樣和父母溝通,總會自以為是安排一些旅行或者覺得父母會開心的事情。

可見,內向和外向並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只是看哪個比重更大一些。

內向的人需要從自己的內心獲得能量,因而他們喜歡獨立思考、安靜的獨處,而外向的人則必須通過與人交往來獲得能量。

就像武志紅所說,內向是對內向者的保護,外向是對外向者的嘉獎。這兩者之間只有區別,並沒有對錯。

簡單粗暴地否定內向性格,只會讓這個世界變得無趣。


內向的孩子,更渴望得到理解

英國心理學家艾森克發現,內向孩子和外向孩子的性格差異,是有生理基礎的。

也就是說,性格是天生的,強迫改變作用不大。因此,對內向的孩子來說,順應天性的培養更重要。

孩子內向,並不是缺陷!


那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

  • 接納孩子的性格


神經科學研究發現,不論是內向還是外向的人,其實都喜歡焦爐、探索和冒險。是由於生理差異,對外向孩子來說剛剛好的刺激,對內向孩子來說就有點多,而過多的刺激會讓內向孩子的神經系統不堪重負。

這時候,內向的孩子,就需要通過安靜地獨處,來進行自我調節,恢復精力。

所以,如果你有一個內向的孩子,首先要做的,就是去接納他的這種性格,看到他真實的樣子,而不是自以為是的去改造他。


孩子內向,並不是缺陷!



  • 不給孩子貼標籤


美國心理學家貝科爾認為,人們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籤,就會成為標籤所標定的人。

蘇珊?凱恩也說過,如果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常常因為孩子的性格而向其他人表達歉意,或者有意無意地去糾正孩子的性格,都會讓孩子對自己的性格產生自卑。

這些自卑會讓孩子看不見自己性格里的優勢,反而讓他痛恨自己為何是這樣一種人;還會給孩子的內心造成很多衝突,進而引發一些心理障礙,比如社交恐懼症、焦慮症等。


孩子內向,並不是缺陷!



  • 發掘和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內向的孩子常常喜歡把想法藏在心裡,有時候,藏著藏著連自己都不知道應該是哪樣了。

很多內向的孩子都有這樣一個特點,當遇到自己熟悉或者感興趣的事情時,會一改往日的沉默,轉而侃侃而談,口若懸河,跟平常判若兩人。

所以,父母平常可以多觀察孩子,看看他喜歡哪些事情,然後去著重培養,並鼓勵孩子去跟有相同愛好的小夥伴一起交流,漸漸地,你會發現,孩子變得越來越有自信了。

女兒有一本繪本,故事講的是一個叫班尼兔的小兔子 ,它總想變的和別人一樣,但都失敗了,它非常難過。


孩子內向,並不是缺陷!



這時候,一隻貓頭鷹對它說:「鴨子是黃色的,青蛙是綠色的,松鴨是藍色的,而你是棕白相間的,這才是春天的森林五彩繽紛的的原因。」

貓頭鷹說的多好呀,這個世界,正是因為有不一樣的我們,才能如此精彩紛呈

我想,對孩子來說,最好的成長,一定就是成為最好的他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涵妮媽媽育兒經 的精彩文章:

「不慣三氣、不幫三忙、不交三友」,這才是教育好孩子最關鍵的點

TAG:涵妮媽媽育兒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