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國醫大師呂仁和:一套「十八段錦」,打了30年

國醫大師呂仁和:一套「十八段錦」,打了30年

國醫大師呂仁和:一套「十八段錦」,打了30年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呂仁和,國醫大師,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主任醫師,中醫內科學專業博士生導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中醫內科內分泌學科和腎病重點專科學術帶頭人。

83歲高齡的國醫大師呂仁和是中醫防治糖尿病、腎病的大家。在臨床上,呂老叮囑患者注意飲食、運動等方面的調節。今天,呂老也要和大家分享他的養生長壽心得!

講究營養均衡,每天必吃核桃棗

國醫大師呂仁和:一套「十八段錦」,打了30年

呂仁和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益精氣。谷、肉、瓜、果、菜分別含有不同的營養素,均衡飲食,才能使人體獲得充足的營養。

但是,均衡並非絕對等量。在均衡的原則下,提倡多食蛋類、奶類及蔬菜,少肉食,但並非無肉食。

?雞蛋、牛奶均富含優質蛋白質,雞蛋含有人體所有必需的氨基酸;

?奶類含鈣量豐富,且吸收、利用程度高,是極好的鈣的來源;

?蔬菜熱量低,膳食纖維豐富,可增加飽腹感。

?肉食肥甘厚膩,多食易困阻脾氣健運,釀濕生痰。但是絕對禁忌肉食,則可能加速肝臟脂肪堆積,增加肝臟負擔,加重脂肪肝和肝細胞損害風險。

國醫大師呂仁和:一套「十八段錦」,打了30年

在各種食物中,呂老每天必吃的兩樣食物,就是核桃和棗,數量都不多,3枚大棗、1個核桃。

大棗益氣養血,核桃仁補腎潤腸。堅果富含不飽和脂肪、人體所需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在補腎健骨、活血化瘀的同時,可益智健腦、潤腸通便,對老年人、便秘者及腦力勞動者較宜。

呂仁和說,在三餐之間攝食少量堅果,在補充能量的同時,也避免由於飢餓感明顯而在正餐時不自覺地增加熱量攝取。

體重控制好,運動要適量

國醫大師呂仁和:一套「十八段錦」,打了30年

現在都推崇健身運動,很多人覺得運動是越多越好。呂老提醒大家,千萬別陷入這個誤區。

呂仁和說,有的人身體不太好,人家走一萬步,他也走一萬步,甚至更多,結果走得腰酸腿疼再也不運動了,反而適得其反。

每種運動都有其特點:

快走、跑步、球類、器械健身等劇烈運動,能夠強筋壯骨、降低體重、降低血脂和血糖、提高健康水平,但已有重要器官疾病者則不宜。

調息、緩慢起蹲、八段錦、五禽戲、太極拳等輕緩運動,以及雙手十指交叉活動、手腕足腕活動、伸展活動、挺胸收腹活動等動作,同樣能通經活絡、行氣活血、調理臟腑,幫助五臟改善功能,提高人體免疫力,促進健康。

運動和飲食,還有一個目的,就是控制體重。一個人的標準體重是身高減去105,應該把自己的體重保持在標準體重上下10%的範圍內。

業餘時間,呂仁和將「八段錦」「太極拳」和近代一些健身運動方法相結合,編製了一套「十八段錦」操功法,通過全身各部位輕緩而有力度的活動,起到健身防病的作用。

每天早晨,呂仁和都會練一遍「十八段錦」,之後再吃早餐,這一習慣已經堅持了30多年。「十八段錦」運動量不大,但每次練完後,全身輕勁而有力,很適合體質較弱、沒有條件做大運動量鍛煉的腦力勞動者,對糖尿病患者尤為實用。

少著急少生氣,勤於反思和學習

國醫大師呂仁和:一套「十八段錦」,打了30年

怒傷於心則肝應,

思傷於心則脾應,

憂傷於心則肺應,

恐傷於心則腎應,

喜傷於心則心應。

中醫認為,喜、怒、憂、思、悲、恐、驚等情緒是導致疾病的重要原因。出門診時,呂仁和常常叮囑患者,少著急、少生氣。在日常生活中,他更是躬親力行。

他很推崇王蒙提出的兩個說法:

一個叫「智慧的沐浴」,就是用自己的智慧,把自己洗刷洗刷,看看自己有哪些問題,到底為什麼情緒不好。

另一個叫「思辨的快樂」,就是說既要勤于思考又要善於思考,通過不斷思考、不斷學習,使自己獲得足夠多的智慧,變得快樂,提高抵抗生活中不良刺激的能力。

常習書法,養神修心

國醫大師呂仁和:一套「十八段錦」,打了30年

在忙碌的臨床、科研、教學工作之餘,呂仁和閑暇時常練習書法。

呂仁和說:書法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養生之道。筆墨可以養生,可以寄託情懷。書法可以幫人靜心、怡情,達到寬容、知足的境界。能調節情緒,促進人的身心健康,陶冶人的情操,賦予生命積極向上的活力。

書法能養神,養神能練意,有效地減少或避免心理對於生理的干擾,使一切雜念全拋之九霄雲外,這種全身心的投入,其作用不亞於練氣功、打太極拳,形神共養,使書家形神一體,心身統一,從而健康長壽。■

【來源:國醫大師健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東中醫藥 的精彩文章:

海馬能補腎壯陽、散結消腫,如何搭配煲靚湯?
每天堅持按摩耳朵,孩子體質越來越好,趕緊按起來

TAG:廣東中醫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