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趣讀農耕文化:中國古代的「農耕天團」都有誰?

趣讀農耕文化:中國古代的「農耕天團」都有誰?

原標題:趣讀農耕文化:中國古代的「農耕天團」都有誰?


  中國古代的「農耕天團」都有誰?我們常吃的五穀都有哪些?醍醐灌頂的醍醐指的又是什麼?今天讓我們一起穿越時光隧道,走進農耕文明的有趣世界吧。


「農耕五祖」都有誰?

相傳我們的祖先神農嘗遍百草、后稷教民稼穡、伏羲開創畜養、嫘祖發明養蠶、大禹治理水患,他們發揮聰明才智,率領部落結束茹毛飲血、捕魚狩獵的漂泊生活,過上了刀耕火種、紡織做衣的定居生活。


伏羲在結繩記事時發明了網。他用網捕魚、捕鳥和捕獵,並教會人們蓄養動物。神農遍嘗百草,一日遇70毒,終於選出五穀和草藥。此外,神農發明了木耒、木耜,並教會人們農業生產,使我們的祖先結束了漂泊流徙的狀態,過上了定居的生活。黃帝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他在農業生產方面有許多創造發明,包括推算曆法、教導百姓播種五穀、發明穿土鑿井和杵臼等。嫘祖傳說中是黃帝的妻子,也是養蠶制衣的發明者,被尊為我們先祖女性中的傑出代表。大禹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黃河水患的英雄。相傳大禹為了治水,曾3次經過家門,都因忙碌,沒有回家。


「五穀」是哪5種穀物呢?


有兩種說法,一種是黍、稷、稻、麥、菽;另外一種是黍、稷、麻、麥、菽。

黍,俗稱黃米,顆粒比小米大。《詩經·魏風》中有「碩鼠碩鼠,無食我黍」的詩句,這個黍就是當時的主糧。


稷,就是粟,俗稱小米,它是從狗尾草馴化而來的。古詩云:「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可見種粟的產量很高。


水稻,是從我國南方地區的普通野生稻馴化而來的,並成為南方地區的主要食糧。


菽,就是大豆,是五穀之一。曹植的「煮豆燃豆萁」這句詩說的是,用豆稈作燃料煮豆子。


麻,指大麻。詩經中有首《丘中有麻》的情詩,描寫的是男女青年在大麻地里幽會的情景,說明當時種麻很普遍。古人除了用大麻纖維織布外,也用大麻籽做糧食。

麥,「麥」字,上半部是來字頭,下半部是夊,說明是外來物種。小麥原產於西亞地區,在距今4500年前傳入我國的黃河中下游地區。


醍醐灌頂的醍醐指的是酒嗎?

當然不是。醍醐相當於我們現在所說的精鍊黃油,是最上乘的酥。醍醐因量少不易得到,因而格外珍貴。李昉《太平御覽》記載了東晉時期,前燕與東晉交好,雙方來往比較頻繁,前燕國王曾以10斤醍醐作為禮品贈送給東晉大臣,可見醍醐在當時的珍貴。因其珍貴,古代醍醐的主要用途是醫用藥品或化妝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龍網 的精彩文章:

不褪色的情懷:那些年我們穿過的校服
北京史話之康乾勝境:解讀香山靜宜園

TAG:千龍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