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第一家農家樂在哪裡?

中國第一家農家樂在哪裡?

看歷史看世界

成都郫都區農科村徐家大院

者按

農家樂究竟起源於何處?是郫都區農科村,還是溫江,或者是三聖花鄉?其實這不重要。毫無疑問,「農家樂」模式是從成都走向了全國,並對農村經濟的振興和破局三農問題作出了重大貢獻。

2018年10月,看歷史編輯部一行人來到郫都區農科村徐家大院,依次走訪和參觀了第一代農家樂和第二代農家的原址。在園區內一塊巨石上,清晰地刻著「中國農家樂第一家」幾個紅色大字。而陳列館裡那些老照片,也在無聲地講述著農家樂讓人難忘的發展歷史。

作為連接城市和鄉村的一個文化休閑娛樂載體,真正的「農家樂」,是在改革開放近10年後,即1986年才被確認的。它的出現,承載了身為城市人但嚮往田園生活的理想,當然,也極大地滿足了農村和農民面向城市、迎接城市生活的願望。農村和城市,經由「農家樂」這個載體,在最初的衝突、包容之後,完成了融合。

作為一個特殊歷史時期的見證,開辦「農家樂」的第一代「農民」早已經脫離了「農民」這個身份,並以新城市主人的身份參與和融入到城市與鄉村的融合之中。

成都有幸成為中國農家樂的發源地,並在近30年的「農家樂」發展歷史過程中,完成了第一代到第六代的跨越。如今,遍布成都近郊及遠郊的農家樂,不僅吸納了相當一部分農民再就業和創業,也在一定程度上帶活了農村經濟。農家樂的誕生、發展和裂變,不僅帶來了農民身份的改變,也帶來了生活觀念的改變以及生產方式的改變。

此文為《看歷史》2018年11月刊內容,版權歸看歷史所有。

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中國第一家農家樂養成史

第一代農家樂橫空出世

1986-1996

宅基地上的「農家樂試驗」

1977年,改革開放的前一年,28歲的徐紀元已經有了三個兒子。因為人口眾多,母親決定分家。徐紀元當時向母親提出,寧願不要大房子或者少要一間房,也要把挨著自留地的房子分給他,理由是三個孩子大了之後便於房子的擴建。

多年後,徐紀元回憶起這段分家經歷,認為自己的選擇,是奠定徐家大院發展農家樂基礎的遠見之舉。

1986年9月,一座寬敞、明亮的三合院式川西民居竣工落成,徐紀元做苗木生意的朋友都紛紛前來祝賀參觀。當時的《成都晚報》記者王學成聽說「郫縣花農修了一個三合院」的消息後,來到徐家蹲點採訪,回去發了一組名為《鮮花盛開的村莊,沒有圍牆的農民公園》的系列報道。

這組報道出來後,很快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時任郫縣友愛鄉黨委書記楊守成來到徐家大院,見到徐紀元時,第一句話就問:「聽說有人在你這耍起不想走了,還在這裡吃飯,有沒有這回事?」

徐紀元回答說:「是的,到中午了,回去又遠,就在這和我們一起隨便吃點。」聽徐紀元這麼說,楊守成說:「那我今天也不走了,也要在這吃飯,你歡不歡迎?」

當天徐紀元給楊守成炒了一盤迴鍋肉,另外還有幾道素菜。吃完後,楊守成對徐紀元說:「今後不管哪個在這裡吃飯,就做給他吃,他們要給錢,你就收著,改革開放了,政府鼓勵大家勤勞致富。」

1987年開始,這個三合院陸續接待了郫縣和成都市以及國家衛計委的客人。據徐紀元在《我和我的徐家大院》一書中記錄,為接待時任國家衛計委副主任季宗權一行,當時徐家大院準備了一桌正宗的傳統農家菜,其中有手工石磨豆花、郫縣豆瓣炒的回鍋肉、農家土雞做成的涼拌雞塊、農家香腸和臘肉,還有用自己地里新鮮蔬菜煮成的耙耙菜以及自家泡菜壇里的泡菜等。

一個普通的農家,有滿園的花木、別緻的盆景、可口的農家土菜,讓季宗權讚不絕口,他即興為徐家大院寫了四句詩:「郫縣小徐家,致富靠種花;全國都學他,小康滿中華。」

第一代農家樂原址:

溯源居

1994年,時任四川省委副書記馮元蔚也來到了農科村徐家大院,吃過農家飯後,馮元蔚當著看鬧熱的200多位遊客和村民,為徐家大院寫下了「農家樂」三個字。

也就是從那一刻開始,「農家樂」這個名字就在農科村叫開了。這種模式經過報刊雜誌和電視的報道,慢慢輻射到了川西壩各個地方,但凡能提供吃喝休閑服務的鄉村農家接待點,都成為「農家樂」。但源頭所指,都認為是徐家大院發其端。

1996-2004

第二代農家樂引進住宿

隨著農家樂客源的不斷湧入,用房需求量不斷增大,1986年建成的三合院已經明顯不適應市場的需要。寫申請、審批土地、簡單的設計、購買材料……1996年7月,第二代農家樂雛形初現:一棟淡藍色的、小巧玲瓏的仿古式別墅拔地而起。

這棟小樓是第二代農家樂的地標性建築

在徐家大院的帶動下,整個郫縣農科村逐漸形成了一園一景、幾乎家家都開農家樂的局面。易園、知青園、中華盆景園等著名的農家樂紛紛在這一時期誕生。農家樂一時風雲四起,散客、同學會、戰友會、家族聚會、生日聚會、離退幹部聚會甚至婚宴請客,都湧入了農家樂。據不完全統計,到2000年前夕,當時只有不到400畝地的農科村,常年經營戶就近100家,每天有上萬遊客前來遊覽休閑。觀農家景、品農家菜、住農家屋、體驗農家生活、感受農家風俗,成為當時城市人的一種休閑生活風尚。

就在成都乃至全國各地都在學習徐家大院的第一代農家樂模式的時候,徐紀元帶頭對農家樂的模式進行了創新性革命:即在原來提供餐飲的基礎上,配套升級為提供住宿。利用新修建的別墅,打造10餘間客房,吸引遊客在農科村住下來過夜。

從初級的利用家庭自由勞動力開辦農家樂到滿足一小部分人的餐飲住宿需求,「農家樂」的發展周期經歷了8年時間,而這8年,也是改革開放以後,城市居民財富增長、農村變化最顯著的8年,城鄉之間的融合藉助「農家樂」這一平台,達到了空前的頻繁與和諧。

2004-2012

第三代農家樂:提檔升級

早在2001年,徐家大院就完成了一次內部分家:對外徐家大院是一個整體,但對內按三股,對農家樂接待產業及苗圃產業進行了分配,各人肩上挑一份膽子,都去接受市場的考驗。

平穩分家之後的徐紀元得以有空跳出繁瑣的農家樂經營管理,到外面去看看。這一走出去讓他大為吃驚,除了徐家大院因為名氣影響大還能保留一定的客源外,其他農家樂已從往日的門庭若市變成門可羅雀,有些甚至關門歇業。相反,郫縣近郊、溫江一些新開的農家樂不僅比徐家大院更精緻、更現代氣派,而且服務更有特色、更有檔次,遠遠超過了自我感覺良好的「農科村」。

第三代農家樂:平易樓

為此,在徐紀元的推動下,徐家大院進行了一次提檔升級。第一代、第二代農家樂得以保留下來,作為農家樂陳列館供遊客參觀,提檔升級後的農家樂所需土地,爭取政府另外劃撥土地修建。

於2003年底投入使用的徐家大院,是第三代農家樂的典型,其經營場地和設施設備,都有了一個全新的面貌。最大的變化是:大院的農家樂從2001年的一分為三,恢復到三合為一。同時,引進來自成都的酒店管理公司和職業經理人制度,正式步入企業化的現代化科學管理軌道。

2012-2017

第四代農家樂:鄉村酒店

「徐家大院」這個三合為一的「農家樂」品牌從2012年開始,又有了大的變化,興辦了徐家大院鄉村酒店,這個鄉村酒店被稱為第四代農家樂。

第四代農家樂:鄉村酒店

「2017年以後,我計劃用3-5年時間,打造第五代農家樂。」徐紀元的大兒子徐世勇告訴我們:第五代農家樂將在鄉村酒店的基礎上,走高端精品酒店的路線。目前,佔地200畝,總投資超過1億元的第五代農家樂已經確定名稱,將不再是「徐家大院」,而被命名為匯景園。

作為匯景園建設的第一個重要工程,川派盆景博覽園已經初步完成。徐家人沒有忘記農家樂起源的根,那就是依靠苗圃發家。

「徐家大院的成功,最開始得益於國家的改革開放大環境,另外一點,也跟那一代人具有的開放眼光、前瞻性思維有很大關係。」徐紀元說,同樣是守著自己的自留地生活,成都的農民為什麼就敢於跳出幾千年限定在農民身上的限制,開辦農家樂?這證明「成都人有盆地意識」的這種說法並不完全正確。

徐世勇的一個觀點頗能引發思考,他說:相較於華西村的模式來說,徐家大院的貢獻是很大的。因為,華西村的模式不可複製,而徐家大院的模式是可以複製的,它有示範價值,有帶動作用。

在改革開放40年的歷程中,農村經濟改革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徐家大院率先把一、三產業結合起來,而且作為農民,敢於把農村裡只習慣於種糧油作物的承包地,短時間全部改種具有較高經濟效益的花木,然後又利用花木基地與庭院,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帶頭創辦了全國第一家農家樂旅遊公司,並最後成功複製到全國各地,使農家樂的種子在全國各地生根、開花、結果。因此,無論是後來的漁家樂、牧家樂、藏家樂、羌家樂、苗家樂、彝家樂,其源頭都在這裡。

農家樂的未來

素麵朝天,詩意回歸

成都溫江區原政協副主席甄先堯已經退休多年,但他仍然活躍在思想理論界,一個主要原因是,他被媒體譽為「中國農家樂之父」,是改革開放以來農家樂的著名創始人。

關於農家樂未來的形態,甄先堯認為,「農家樂」一定素麵朝天、原汁原味,越是個性化,越能世界化,「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不同的山山水水能成就不同的農家樂,主題應該在客人心中。

要詩意回歸。「詩意地生活」,是一種生活態度:自由的、精神的、靈性的、自然的。「我理想中的農家樂,是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意境,是宋人雷震的《村晚》『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意境。門前的溪水裡有蝌蚪,岸邊有青苔,水用手掬著就能喝,與你聊著家長里短的是樸實的農夫、水靈的村婦,這樣的農家樂本身野味十足,充滿生命力。」

農家樂還要守住鄉土味道。把中國文化中最有情韻、最本質的東西保留在農村,尤其是鄉土建築。我們在自然環境中活動,在與自然感受交流的同時,也就相應地擔負起保護大自然的義務,這是考驗城市人最基本的品質要求。

【完整版文章請關注《看歷史》2018年11月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不懂中國筷子的歷史?我可以教你啊
《末代皇帝》導演貝托魯奇去世:一個義大利人鏡頭中的紫禁城黃昏

TAG: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