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宋快滅亡時,楊家將為什麼不出兵救國?

北宋快滅亡時,楊家將為什麼不出兵救國?

楊家將的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曾經楊家一口金刀八桿槍,讓敵人聞風喪膽。七郎八虎闖幽州、血戰金沙灘、穆桂英挂帥、楊門女將、十二寡婦征西、佘太君百歲挂帥、楊排風……一個個栩栩如生的愛國者形象,在世間廣為流傳,家喻戶曉,盡人皆知,那麼問題來了,北宋滅亡時楊家將去了哪裡呢?

楊業,又名楊繼業,早年又叫重貴,是太原人。他本是北漢的一員大將,被賜姓劉,國人稱其為「無敵」。北漢滅亡以後,劉繼業歸降北宋,宋太宗素知劉繼業威名,授予他左領軍大將軍,鄭州防禦使。劉繼業歸宋以後,複本姓楊,單名業。宋太宗以楊業"老於邊事",拜其為代州刺史兼三交駐泊兵馬部署。

北宋快滅亡時,楊家將為什麼不出兵救國?

楊業因功升雲州觀察使。以後遼國望見楊業的旌旗,就不戰而走。守邊的主將忌楊業威名,屢次向宋太宗上書,誹謗楊業。宋太宗封其奏交給楊業,以表示對楊業的信任。

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決定北伐遼國。潘美、楊業為西路軍主將。途中由於曹彬於歧溝關戰敗,田重進、潘美蔚州戰敗,導致遼軍的優勢兵力正面與其決戰。耶律斜軫大軍來追,楊業主張避其鋒芒,但遭到監軍王冼的譏諷,並詆毀他懷有二心。楊業身為前朝歸降的武將,最忌諱他人猜測。於是不顧前途兇險,毅然要求帶兵出征。結果在狼牙村中伏大敗,並且沒有得到支援,最後被包圍於陳家谷(今山西寧武),楊業見無人支援,拊膺大慟,全軍覆沒。其子楊延玉也在這次戰役中戰死,楊業無限悲憤,為表白忠心,絕食三日而死。

北宋快滅亡時,楊家將為什麼不出兵救國?

楊家的第二代就是楊延昭,楊延昭也是楊家聲名赫赫的一代將領,可是,他所處的時代,沒有他父親楊業那時候動蕩,所以,他和契丹族的開戰,遠沒有楊業那時候,那麼激烈。楊延昭是接替了自己父親的職位,繼續為大宋防守邊界對抗契丹的。到了宋真宗繼位之後,更是和契丹簽訂了友好協議《檀淵之盟》,也就是這個協議的簽訂,契丹和宋之間基本上沒有了戰事。

隨後宋和契丹後來是和平共處了,但是打仗的時候楊延昭其實也是一點不遜色於他的父親楊業的。在楊業死後,楊延昭在遂城遭遇契丹軍,圍城數天。蕭太后親自督戰,宋兵害怕,楊延昭命全全城壯丁登城持兵器守城。因遇天寒,令人取水破城牆,次日城牆全是冰,光滑堅硬,敵兵無法爬上來,只好退去。

楊延昭因為守邊的功勞,屢次升遷,景德二年,楊延昭被授予高陽關副都部署。楊延昭在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卒於任上,終年五十七歲。

北宋快滅亡時,楊家將為什麼不出兵救國?

楊家將的第三代表人物是楊文廣。然而,在對於楊家將在正史中的記載在楊廣文之後就中斷了,到了北宋末年,楊家已經衰落,後代大都淪為平民,就是有從軍的也多為下級軍官,就像楊志,作為楊令公後代,鬱郁不得志,最高做到提轄,相當於現在市公安局下邊XX大隊長,頂多營級,最後還遭排擠,上了梁山當了土匪。岳飛時代,帳下大將楊再興,據說是楊令公後代,是岳飛剿匪收的降將,最後小商河戰死,此人官銜擱現在也就相當於團級……總之楊家後代都很慘,混的已經沒辦法進入軍政高層!

北宋滅亡時,曾經與楊家將爭戰了近百年的遼國也早於北宋滅亡前兩年的1125年被後金所滅。所以,北宋滅亡時,楊家將為什麼不出來救國的疑問是不存在的。

北宋快滅亡時,楊家將為什麼不出兵救國?

「黃袍加身」取得政權的趙匡胤,為了防範職業軍人以他為榜樣複製「陳橋兵變」,以自廢武功的方式建立了大宋王朝,雖然擁有龐大的軍隊和能征慣戰的武將,但軍事指揮權皆由文官轄制,武將調動不了一兵一卒,所以,有宋一朝始終讓外敵任意欺凌,北方契丹人建立的遼國、党項人建立的西夏、女真人建立的後金,以及後來興起的蒙古等少數民族政權,缺衣少吃都要到宋朝國土上來劫掠一番。

沒有戰事的時候也大都靠宋民供養,吃盡戰亂和經濟賠償苦頭的宋朝遺民,非常懷念曾經抵禦外侮的邊境戰將,因此在南宋時期開始演義楊家將的故事,期盼英雄再世,救民於水火,所以,楊家將的事迹大多為文學作品中的藝術創作,與真實歷史有一定的距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煮百年 的精彩文章:

王莽篡位東漢,為什麼殺光自己的兒子?
人死後去陰間時的對話,讓世人如夢方醒

TAG:水煮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