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古稀孔子善養生

古稀孔子善養生

古稀孔子善養生

孔子(前551~前479)一生共活了72歲。「人生七十古來稀」,在當時那種生活環境和醫療衛生條件下,孔子能夠活到這麼大年紀,可以說是相當長壽了。

孔子能夠高齡,和他講究食品衛生、注意營養是分不開的。

講究食品衛生,可以防止許多傳染病。俗話說,病從口入。古人從因不注意飲食衛生而發生過許多腸胃病的經驗中,逐漸懂得了這一點。孔子對這一點頗有體會。他說:「變了顏色、發臭腐爛的魚肉蔬菜,我是不吃的。」他還說:「市場上、攤頭上賣的酒和干肉,我也不吃。」他規定:「祭祖宗的肉,存放不能超過三天,超過了三天,我也是不吃的。」他的這些話很符合現代的飲食衛生觀點,因為吃腐敗變色的肉或其他食品,容易發生食物中毒,輕則腹痛、腹瀉,重則休克甚至死亡。市場上出售的食品暴露在外面,蒼蠅叮,灰塵落,常被污染;祭祀用的肉,在供桌上一擺好幾天,細菌容易繁殖,使肉腐敗,吃這種食品都是不衛生的。

飲食還要定時、定量,不要暴飲暴食,吃得過飽。吃飯時說話、高聲談笑,也不利於身體健康。孔子對這些都注意到了。他說的:「不時不食」,指的就是要按規定的時間進食。他說:「餐桌上肉雖多,味道又好,但是不能吃得過多。酒要喝一點,也不要喝得酩酊大醉。吃肉的時候,不要把姜忘了,要吃一點姜,不過,不要多吃。」他的這些話是很有道理的。

孔子還很重視食物的加工和烹調製作,因為經過精心加工烹調燒制出來的菜肴,會「色、香、味」俱全,既富有營養,又能引起人們的食慾,吃了對人體健康有好處。所以孔子說,「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講的就是菜一定要加工製作精美。

孔子的「割不正不食」講的是對肉類的加工、切割,要按一定的規矩,胡亂切一陣,做出來的肉食,他也是不食的。

食物的烹調方法,會影響到它的營養價值。烹調不得法,菜的味道就不正,營養價值也差。孔子說過:「對於那種烹飪不好的食品,我不吃。」

為了增加食物的味道,使之更加鮮美可口,烹調時要加進不同的、適量的調味品。古人往往把醬作為調味品。孔子認為:「沒有特定的醬加到食品上,食品不好吃。」這些都說明,孔子也是一位注重食品營養的人。

選自《杏林漫步曲》

作者:趙友琴

古稀孔子善養生

(秋楓木 半夏 忘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中醫藥大學 的精彩文章:

膏方實用小知識
咽喉不適,應該注意些什麼?

TAG:上海中醫藥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