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眾說紛紜 撲朔迷離 樓蘭都城今何在?

眾說紛紜 撲朔迷離 樓蘭都城今何在?

西漢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樓蘭,地處東西交通要道。公元前77年其更名為鄯善國,漢晉以後隱沒於史籍,留下諸多謎團。直到20世紀初,瑞典地理學家斯文·赫定意外發現樓蘭古城(斯坦因編號LA),在羅布泊荒漠中掩埋千年之久的古代文明才重見天日。此後該地區一直是世界考古、歷史、地理等諸多學科研究者們關注的熱點,國際學界掀起樓蘭問題研究的熱潮,至今方興未艾。但在一些重大問題上,尤其是關於樓蘭更名鄯善國之前的都城所在,一直眾說紛紜,未有定論。

樓蘭LA遺址說。德國學者卡爾·希姆萊(Karl Himly)及孔好古(August Conrady),整理研究了斯文·赫定在樓蘭古城遺址中獲得的文物和文書資料。1902年,希姆萊在《皮特曼學報》上發表報告《斯文·赫定在古羅布泊旁的發掘》,根據多件漢文文書上的「樓蘭」字樣,認定該遺址為古樓蘭國都城。1905年,斯文·赫定撰寫的《1899—1902年中亞考察科學成果》第二卷「樓蘭遺址」部分認同這一主張。孔好古於1920年出版《斯文·赫定在樓蘭所獲漢文文書及其他》,考證文書內容,進一步論證該觀點。1963—1966年日本學者榎一雄針對學界流行的樓蘭更名鄯善並遷都的論點,發表《樓蘭都城的位置及佉盧文書的年代》《鄯善都城位置變遷》等文章。他綜合利用漢文文獻和佉盧文書,主張樓蘭及鄯善都城一直在扜泥城,位於羅布泊西北的樓蘭遺址一帶;扜泥是樓蘭(Kroraimna)的一個異稱,應讀作Khuhani,意為「京都」。1989年,長澤和俊在《樓蘭王國史研究》一書中,也主張這一觀點。

早在1905年,法國學者沙畹在《通報》上發表《魏略·西戎傳箋注》,認為樓蘭更名為鄯善必定存在遷都問題,樓蘭遺址是更名鄯善之前的都城。韓儒林的《樓蘭故城在西域交通上之地位及其距陽關烏壘鄯善新都之道里》也贊同此說。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國學者在樓蘭地區的多次綜合考察,將樓蘭考古與研究推向深入。在此基礎上,1995年收入《樓蘭文化研究論集》的侯燦《論樓蘭城的發展及其興衰》和穆順英《古樓蘭文明的發現及研究》,對LA遺址為樓蘭國都的觀點進行了詳細的論證。其中,侯燦指出古城各夯土層厚薄不均反映其不是一次建成,是多次分築而成的。他根據親身調查獲取的資料,結合過去當地出土的物品研究,指出樓蘭城是孔雀河下游三角洲中石器時代人類活動的聚居中心。樓蘭更名都城南遷,原樓蘭王城在漢朝作為屯墾戍守的重地,魏晉時期則成為西域長史府駐地。侯燦認為,「王治扜泥城」,是指鄯善國的都城,在今新疆若羌縣治。目前來看,無論樓蘭更名後遷都與否,樓蘭LA古城為樓蘭國都城的看法仍是學界的主流觀點。

135編輯器

樓蘭遺址以北說。1931年,德國學者阿爾伯特·赫爾曼(A. Herrmann)出版《樓蘭》一書,也認同樓蘭更名後遷都至扜泥城的觀點,指出扜泥城在今若羌縣治。但他根據樓蘭LA遺址出土遺物及建築樣式,認為該遺址沒有土著人的住宅遺迹,更像一個中原王朝的城障,應是索勵建設的中原王朝屯戍駐地,所以不能認定該城曾是樓蘭王都,樓蘭都城應在樓蘭古城北20—30公里處尋找。此外,1930年,黃文弼作為「中瑞西北科學考察團」的一員,調查羅布泊北岸一帶,發現土垠遺址,獲得一批西漢漢簡。他後來撰寫的《古樓蘭國歷史及其在西域交通上之地位》亦支持遷都說,同樣認為還不能確定樓蘭國都具體在哪裡;但提出應在庫魯克河北岸,距離土垠遺址不遠,或在其西,有待進一步探尋。

米蘭遺址說。該說以英國探險家斯坦因為代表。他於1906年12月發掘樓蘭LA和LB遺址,並在同年12月初和次年1月,兩次發掘米蘭古城及其附近的佛寺遺址,在米蘭遺址發掘出許多藏文簡。1921年,他出版的《西域考古圖記》一書不贊成沙畹和赫爾曼的樓蘭更名遷都說。通過分析漢文史籍中有關樓蘭鄯善的記述,結合米蘭發掘情況,並從政治治理的角度考慮,他主張羅布泊南部的米蘭古城是扜泥舊址,也是古樓蘭國都城所在,今卡爾克里克附近的古城應是漢代伊偱城,而樓蘭LA遺址是中國的軍事駐地,中原政權只是為羅布泊沿用或重新啟用了「樓蘭」這一稱呼。因史料運用的問題,該觀點並未在學界產生太大影響。

135編輯器

若羌縣城附近說。主張這一說法的學者都認為樓蘭更名鄯善後未曾遷都,都城一直在扜泥城。20世紀50年代,馮承鈞發表的《樓蘭鄯善問題》,通過梳理文獻記載,推測樓蘭都城即是扜泥城,在今若羌縣治卡克里克,同時對遷都說加以反駁。20世紀80年代,章巽《〈水經注〉中的扜泥城和伊偱城》在分析《水經注》錯簡問題時,談到對樓蘭都城的看法。他贊同馮承鈞文章觀點,指出斯坦因利用《水經注》的錯誤之處,並認為樓蘭遷都沒有在《漢書·西域傳》中記載,所以應該是本來就沒有此事,扜泥城一直是樓蘭國及後來鄯善國都城,位於今若羌縣附近。孟凡人的《樓蘭新史》分析了LA古城形制、出土的佉盧文簡牘紀年,綜合漢文簡牘,他判定該古城出現於兩漢之際,前涼末廢棄,未曾做過樓蘭國或鄯善國都城。依據文獻記載和考古調查情況,他明確提出扜泥城在今若羌縣城附近的且爾乞都克古城。此外,余太山的《關於鄯善國王治的位置》,通過分析漢文史籍中相關內容,對遷都觀點及將樓蘭古城視為樓蘭國王治的論說,特別是對榎一雄的論述,逐條加以反駁,得出扜泥城應在羅布泊之南,Charchen河南岸,今若羌附近。他還認為今羅布泊西北樓蘭遺址一帶原屬姑師,直到公元前108年西漢滅姑師之後,該地始屬樓蘭國所有。

LE古城說。1995年,林梅村在《文物》上發表《樓蘭國始都考》一文。他根據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樓蘭考察隊20世紀80年代調查結果,以及關於索勵屯田樓蘭的記載,判斷樓蘭LA古城是東漢以後才發展起來的。他認為,依據《史記》《漢書》等文獻記載,樓蘭都城應臨近羅布泊,位於西漢時期東西交通要道上,當時交通基本沿孔雀河北岸而行。與之相應的是,LE古城位於孔雀河下游支流鐵板河末流河網地帶,在羅布泊北岸之西,其構築方式為夯土版築,間以柴草,該古城內部未見任何與佛教有關的建築,表明它興建於東漢之前;斯坦因在該古城東北的LF墓地發現的一件精緻玉斧,證明樓蘭王室生活在此地,所以以LE為中心的遺址群應是樓蘭王國最早的政治中心。另外,他還強調LE古城是羅布泊沿岸唯一一座有北城門的古城,與西漢傅介子刺殺樓蘭王,懸其首於北闕的記載相符。

135編輯器

鹹水泉古城說。2017年1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尉犁縣文管所、博物館在孔雀河下游調查發現這一古城,並發現三處漢晉時期墓地。2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又聯合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對古城進行測繪、三維建模等工作,新發現兩處青銅時期墓地。同年,胡興軍、何麗萍在《西域研究》上發表《新疆尉犁縣鹹水泉古城的發現與初步認識》一文,提到:該古城遭受嚴重風蝕,根據殘存牆體復原,其呈圓形,直徑達300米,牆體寬2.2—2.7米;修築方式是以木柱做筋骨,內填沙土和膠泥塊,上鋪紅柳枝。城內地表散見零星陶片、石器等,在古城周邊採集到的遺物包括五銖錢、陶片、銅箭簇、銅手鐲、銅扣、銅環、環手鐵刀、鐵箭鏃、礪石、絞胎玻璃珠等,屬於青銅時期、漢晉時期兩個不同時期的遺物,並以漢晉時期為主。古城1號墓地的七座墓葬中,M1、M3出土織錦殘片,應不是一般平民能擁有的,推測此墓地就是樓蘭國早期貴族墓葬,墓地周邊有高級階層生活。另外,採集的碳十四數據顯示古城牆體年代是在東漢後期至魏晉前期,但其可能是鹹水泉古城最後使用年代,而非始建年代。他們認為從本體形制、建築方式和地表遺物、周圍墓葬材料、地理位置判斷,鹹水泉古城均符合西漢西域諸國時期樓蘭城的種種特點,所以推測該古城即是公元前77年之前的樓蘭都城。

不難發現,樓蘭都城所在的問題依然撲朔迷離,仍無定論。但已有成果從不同角度加以討論,綜合考古與實地調查資料,對文獻記載進行深刻解讀和闡釋,為進一步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國內學者對古樓蘭地區的探察活動仍在繼續,相信隨著新科技手段的應用及相關研究的深入,樓蘭都城位置問題終會取得新進展。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2018年11月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課題結題公告
董順擘:從人員特點看日本外交安保類智庫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