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備告誡過他一句話,孔明不以為然,最後鑄成大錯

劉備告誡過他一句話,孔明不以為然,最後鑄成大錯

原標題:劉備告誡過他一句話,孔明不以為然,最後鑄成大錯


自古以來,知己相交,英雄相惜,自然之理


但對於立場不同的人來說,就不一樣了。譬如劉備曹操,此二人雖曾煮酒洽談,然而他們志向理念不同,分道揚鑣也就成必然了。


劉備自離開曹營之後,遍訪名士,三顧茅廬,幾番盛意之後,終於請得諸葛亮出山相助。


自此之後,二人關係密切,既是君臣,更是良師益友,然而他們在識人方面,卻存在一點偏差。


話說孔明自結識馬謖後,對他倍加欣賞,認為是個可造之材。之後,孔明對他凡事也悉心教導,用兵之道,布陣之法,無不傾囊相授。



馬謖能得到孔明賞識,自然是有他的過人之處,異於常人的一面。馬謖自幼聰明,熟讀兵法,治軍方面也多有高見。孔明有他的輔助,也不必事事親為,省心了不少,因此孔明對他極為信任,如父子一般。然而馬謖雖深通用兵之法,卻不曾親自帶兵,毫無實戰經驗,如此一來,就很難做到靈活運用了,以至於後來第一次領兵就出了大亂。



諸葛亮北伐之時,馬謖自告奮勇,立下軍令狀,擔任先鋒。因為事關重大,此戰直接影響到北伐的勝負與否,諸葛亮需要慎重考慮,不過經過再三權衡之後,最終還是答應了他,後果想必大家都已知曉。


馬謖如果聽從王平的建議,是不會落得如此慘敗的。如能成功守住街亭之後,他自己也一定會平步青雲,更受諸葛亮器重。可惜他行事剛愎,不聽勸告,最終以慘敗收場。按理來說,但凡咽喉要地,易守難攻,若屯重兵駐紮,沿途設伏,兵力相差不大的話,敵人是沒有多少勝算的,守下來也絕非難事。可他異想天開,不顧實際情況,亂套兵法,結果丟了城池還損兵折將。



這一仗本來是佔盡地利優勢的,善加利用就行了,馬謖何必要放棄這點,而把自己置之死地呢?孔明若是用魏延、王平、姜維等久經沙場的將領,他們斷不會有如此重大的失誤。或許諸葛亮摻雜著個人感情在內,是想把這個立功的機會留給他,也希望他通過實戰得到成長吧


事後,諸葛亮為此垂頭頓足,後悔不已!不管怎麼說,大錯已經鑄成,既然立了軍令狀,等待馬謖的將是嚴厲的軍法。

先主臨薨謂亮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其實劉備在託孤之時,曾刻意支開眾人,單獨談到馬謖,並告誡孔明:馬謖難當大任。可他並沒有放在心上,等到應驗了,他才想起劉備的話,並垂頭頓足,痛哭流涕,之後抹著淚依法將馬謖治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古奇聞 的精彩文章:

此人生前受人責罵,死後卻被視為千古一帝!只因一件事

TAG:太古奇聞 |